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六十九章 固国之本

作者:路在西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帐之内,落针可闻。


    李世民、长孙无忌、李世勣等人,一个个目瞪口呆,心神俱震。


    他们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推演着许元这套方案的可行性。


    越是推演,他们心中便越是骇然。


    他们发现,这套法子,虽然看似粗暴,甚至有些离经叛道,但却……完美无缺!


    它精准地抓住了人性的根本——私欲。


    它完美地解决了自古以来占领异族土地后,最难解决的民心归附问题。


    长孙无忌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他看向许元的眼神,已经不再是欣赏,而是带上了一丝深深的敬畏。


    这个年轻人的脑子里,到底还装着多少经天纬地之才?


    他喃喃自语道:


    “釜底抽薪……真是好一招釜底抽薪……”


    “如此一来,高句丽的根,算是被彻底刨断了。那些底层的百姓,得了天大的好处,自然会视我大唐为再生父母。想要他们跟着旧主造反,确实是千难万难了。”


    李世民的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他仿佛已经看到,无数高句丽百姓,正在田间地头,对着长安的方向,山呼万岁。


    这个计划,太诱人了!


    诱人到让他几乎无法抗拒。


    不过,作为帝王,他天生便多一分警惕与深思。


    在最初的震撼过后,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许元话语中的一个关键点。


    “许元。”


    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威严。


    “你方才说,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


    “朕有些不解。”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帅案,发出笃笃的声响,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天下,都是朕的。这天下的土地,自然也都是归朕所有。”


    “你说的这个‘国有’,与归于朕,归于我李氏皇室,又有何区别?”


    “国库里的钱粮,不也是由朕来支配吗?”


    “为何要多此一举,分得如此清楚?”


    李世民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他盯着许元,似乎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些什么别样的意味。


    这个问题一出,帐内刚刚有些缓和的气氛,瞬间又一次紧绷了起来。


    长孙无忌等人也是心中一凛。


    是啊,国有?还是皇有?


    这其中,差别可就大了。


    许元此举,莫非是想借机……削弱皇权?


    面对李世民近乎质问的目光,许元却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他似乎早就料到了皇帝会有此一问。


    他躬身一礼,不卑不亢地答道:


    “陛下圣明,问到了此法的核心关键。”


    “回陛下,归于国库,与归于皇室,看似无差,实则天壤之别。”


    “归于国库,是因为国库的支取,虽然最终由陛下您一言而决,但其中需要经过三省六部的层层审批与协调。”


    “每一笔钱粮的用度,都有账可查,有法可依。”


    “而归于皇室之内帑,则全凭陛下与后宫一念而为。”


    “这,便是最大的区别。”


    李世民的眉头微微蹙起:“有何区别?朕自问登基以来,崇尚节俭,从未有过大肆挥霍之举。”


    “陛下自然是千古第一的圣君。”


    许元先是送上了一记恰到好处的马屁,随即话锋一转,变得语重心长。


    “臣毫不怀疑陛下的节俭与英明。”


    “可是陛下,您能保证,我大唐未来的继承之君,代代都如您这般圣明,这般节俭吗?”


    “您能保证,未来的君主,不会因为一己之私,便将这本该用于国计民生的土地税收,肆意挥霍,用以修建宫殿,豢养伶人吗?”


    “一旦土地归于皇室私产,便无人可以指摘。可若是归于国库,便是我大唐的公产。”


    “六部九卿,御史台谏,皆有权过问,皆有责监督。”


    “臣此举,并非不信陛下,而是为了我李唐江山,立下一个万世不移的规矩!”


    “是为了防止,我大唐的后继之君中,出现庸主,将您与众位大臣辛苦打下的江山,毁于一旦!”


    “此为,万全之策,固国之本!”


    万全之策,固国之本!


    这八个字,重重地砸在李世民的心头。


    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目光复杂到了极点。


    有欣赏,有赞叹,有警惕,但更多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倚重。


    他知道,许元说的是对的。


    他李世民可以克己复礼,做一代圣君。


    可他的儿子呢?他的孙子呢?


    万一出了一个如隋炀帝那般的君主,将这大好河山视作私产,肆意挥霍,那他今日所做的一切,又有何意义?


    将土地税收归于国库,由三省六部共管,受御史台监督。


    这等于是在皇权之外,又上了一道枷锁。


    一道为了李唐江山,能够万世永固的枷锁。


    良久,李世民紧蹙的眉头终于缓缓舒展开来。


    他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钧重担。


    “好一个万世不移的规矩。”


    他点了点头,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一丝释然。


    “许元,朕……明白了。”


    许元心中也是一松,知道自己赌对了。


    这位千古一帝,最大的心愿,便是他亲手开创的煌煌大唐,能够国祚绵长。


    为了这个终极目标,他可以接受任何有益的建议,哪怕是限制他自己,以及他子孙后代的权力。


    “不过……”


    许元躬身再拜,沉声说道。


    “陛下,臣也知晓,此法于我大唐而言,无异于石破天惊。”


    “我大唐立国虽不久,但世家门阀之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若将此法直接推行于我大唐境内,恐怕会立刻激起滔天巨浪,阻力之大,难以想象。”


    此言一出,长孙无忌等人立刻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没错,动谁的土地,都不能动那些世家大族的。


    那是在掘他们的祖坟,他们是会拼命的。


    李世民的眼神再次锐利起来:


    “那依你之见,又该如何?”


    许元微微一笑,胸有成竹。


    “陛下,这高句丽,便是最好的试金石。”


    “此地新附,百废待兴,旧有的贵族阶层将被我等一扫而空,正是一张可以任由我们作画的白纸。”


    “我们大可先在此地,推行这‘土地改革’之策。”


    “若此法可行,不出三五年,辽东必能大治,民心尽归,成为我大唐最稳固的疆土。”


    “届时,我们手握辽东大治的铁证,再回过头来,于我大唐境内,择一二州县,缓缓推行,便有了充足的底气与经验。”


    “如此,进可攻,退可守。既能验证此法之利弊,又能避免直接在我大唐腹心之地引起动荡。”


    “陛下以为如何?”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