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跟那个假胡三丫截然不同,十二月份的天气,只穿了一身非常单薄的夹袄,衣服上的补丁比何春妮还多。
她个头也不高,黑黑瘦瘦,头发枯黄,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
她大大方方地直视着她的室友们,对着她们,重重弯下腰。
林玉琲等人连忙躲开,胡三丫一口气鞠了好几个躬,然后才直起身体,用带着乡音的口音跟林玉琲她们一一道谢。
一开始,她以为只有林玉琲一个人在为她努力,后来她才知道,心怀正义,愿意帮助她的并不只林玉琲一个人。
她的室友们,都是正直善良的好姑娘,好同志。
大家对胡三丫的到来表达了热烈欢迎,也如她们当初在校长室承诺的那般,积极努力帮胡三丫补这学期漏下的功课,帮她融入校园生活。
真胡三丫跟假胡三丫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她不多话,但也不寡言。
她适度接受室友们、同学们的帮助,但也不自哀自怜,她不避讳自己的来时路,对未来野心勃勃。
夜谈会上,大家谈论起过往。
胡三丫提起村子里的老村长,那个明明自己不识几个字,非要一力建村小的老人。
胡三丫可以说是村小最大的受益人,她太聪明了,家里不让她去读书,她打猪草路过学校,从窗口经过,就记住了老师讲的课文。
锥立于囊中,其芒可现。
胡三丫的天资在小山村矇昧的同龄人中,像日光一样灼灼耀眼。
但她父母并不为此庆幸,反而十分不高兴,女娃要这么聪明做什么,这么好的记性,容易记仇,骂她两句,能记半辈子。
要是儿子这么聪明就好了,能读书,以后当工人、当干部去。
是老村长,逼着他们将胡三丫送进了学校,甚至为了让他们答应,自己给胡三丫掏了学费。
她九岁才上小学,三年就完成了小学学业,考进公社的初中,开始住校。
中学学费也是老村长给她出的钱,但还有书本费、伙食费。
初中住宿生自己交粮食去学校食堂,食堂一起做了给学生们吃。
她从家里背粮食去学校,她的粮食是最少最差的,里面掺了许多沙土石子,差到食堂不愿意收她的粮食。
她在上学的路上,自己一遍一遍捡里面的小石子,再硬着头皮把粮食交去食堂。
因为她交的粮食少,她打到的饭也是最少的,少年时期,她没吃过一顿饱饭。
“真好啊,大学食堂的饭真好吃。”胡三丫躺在床铺上,她从爱掉眼泪,吃多少苦都不哭,因为知道哭没用。
但如今的生活,每分每秒她都幸福得想落泪。
大学竟然会发饭票!
她顿顿都能吃到饱!
还有肉吃!
难怪那个假胡三丫要顶她的入学名额,这样的好日子,谁不想过。
其他室友们也讲起自己的过往,大家经历背景各不相同,但以平常心看待,便只有羡慕调侃、向往期待,没有什么不良情绪。
敞开心扉的夜聊后,胡三丫越发融入集体,尤其是406宿舍,七个人的团体终于变成了八个。
林玉琲还是每周都会回家,跟江新晴每周从家里弄点儿好吃的好喝的,给室友们补一补。
胡三丫一开始还不好意思接受,看其他室友们都习以为常,这才红着脸接过林玉琲递过来的肉干。
临近期末,学校终于公布了这次顶替事件的始末以及处理结果。
假胡三丫(原名何琪),被取消入学资格及学籍,因发现及时,尚未在林大取得对应学历与学位证书,但未来五年内,禁止何琪参加高考。
林玉琲看到这条的时候,沉默了一下。
五年不能参加高考,即便假胡三丫还想重新高考,五年后高考都取消了。
其他的刑事处罚学校没有权力实施,属于其他机构的责任。
但林玉琲从栾和平那里了解到,这件事之所以拖了这么久,就是因为牵涉甚广。
何琪的爷爷是县委书记,父亲在公安部门,姑姑是教育局领导,表嫂在邮局工作。
这简直是一张完整的网,录取通知书、学籍档案、户籍档案,她都能从容选择替换。
也幸好卫胜利去发电报的时候,留了个心眼,回市区发的,否则他进了县邮局,结果如何还不好说。
胡三丫的大学是他们“可以选择的选择”里最好的,于是给了何琪。
甚至于,因为给何琪开了这个口子,剩下那些被何琪淘汰掉的选择,也作为利益交换给了其他人。
简单点说,因为何琪翻车,查出来被顶替的大学生,不止一个。
其他被顶替入学名额,偷走人生的考生,会得到应有的公道。
也正是因为牵扯的人太多,这件事才处理了这么久,据说还惊动了中央的领导,大领导非常生气,拍桌子强调,要严肃处理。
凡牵连此事的人,都被调查,何家的关系网被连根拔起。
何琪的爷爷、父亲、姑姑、表嫂等人都被革职查办,滥用职权,注定免不了牢狱之灾。
至此,胡三丫大学名额被顶替事件,才算彻底落下帷幕。
元旦过后,永安市开始下雪,飘了几扬不大不小的雪,雪没怎么积起来,天气越发的冷。
林玉琲现在顾不上玩雪,也没学生玩儿,太冷了,打湿了衣服,受冻的是自己。
她换上了厚厚的冬装,冬装当然也是新做的。
栾和平一直致力于给媳妇儿做新衣服,闲着没事就买一堆布,让他媳妇儿挑着喜欢的拿去做衣服。
他也知道妻子瞧不上他选布的眼光了,但没关系,他去看什么布卖得好,女同志买得多的,他就跟着买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