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249 章 青春偶像剧 4

作者:一猫一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武康路的老洋房里,邹春兰看着电视里关于海选的新闻,好奇地问女儿:“雯雯,你这又是搞的啥名堂?这能行吗?”


    赵雯雯端着一杯红茶,看着窗外秋色,淡然一笑:“妈,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流星花园”这个名字了,你还不信你女儿可以排出好戏?”


    她要的,从来就不只是一部偶像剧那么简单。这盘棋,才刚刚开始落子。


    十二月初,沪上、京城、广州、成都等十大赛区的报名点人满为患。


    设在繁华商区或高校附近的报名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成为城市一景。


    穿着印有“春日选星”Logo文化衫的工作人员,忙碌地分发着传单和报名须知。


    虽然此时互联网尚未完全普及,但在“西祠胡同”、“榕树下”等当时知名的网络社区,已经出现了大量讨论帖和报名攻略。


    星河映像甚至还让腾飞公司帮忙建立了极其简单的官方网站,用于发布通知和答疑。


    报名开始仅仅三周,组委会收到的报名信函就堆满了几个大箩筐,还不包含电子邮件。


    预计招募1000人参加初试,最终报名人数竟然突破了5万人!这个数字震惊了整个行业,也让原本有些忐忑的星河映像团队和东方电视台对接人信心倍增。


    武康路老洋房里,赵雯雯听着专项组负责人的电话汇报,脸上露出了掌控一切的淡然微笑。


    “赵总,报名人数远超预期!特别是成都和广州赛区,热情太高了!我们原定的初试场地可能不够用了……”


    “换。”赵雯雯语气平静,“联系每个赛区最好的艺术院校或剧院,租金不是问题。我要的是规模和气势,不能让人觉得我们小家子气。”


    “另外,通知所有合作媒体,把“报名人数破五万,引爆青春梦想”的消息发出去。热度,需要持续加温。”


    12月中旬,几大赛区的初试相继启动。各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或知名学府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无数俊男靓女,怀着紧张与期待,等待着可能改变命运的几分钟。


    初试评委由当地的戏剧学院老师、知名主持人、时尚杂志编辑,知名歌手或模特等共同担任。


    考题简单却考验潜力:一段自我介绍,一首歌,或一段即兴表演。青涩、紧张、夸张、惊艳……人生百态,在小小的考场里浓缩上演。


    每天都有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涌入,也有更多人带着失落离开。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眼泪与欢笑,都通过各地媒体的报道,反哺着“春日选星计划”越来越高的热度。


    邹春兰女士现在每天多了一个新爱好:守着东方卫视看关于海选的新闻花絮。看着那些年轻的孩子们在电视里又唱又跳,她时而感慨万千。


    “雯雯啊,你说这些孩子,大老远跑来,吃这苦头图个啥呢?安安稳稳找个工作多好?”她一边剥着橘子,一边不解地问。


    赵雯雯正在看一份复试方案,头也没抬地回答:“妈,梦想这东西,有时候比安稳更吸引人。”


    邹春兰摇摇头,似懂非懂,但看着女儿运筹帷幄的模样,心里又忍不住升起一股巨大的骄傲:


    “我闺女就是厉害!搞这么大阵仗!……哎呦,这个小伙子帅气,”她指着电视屏幕:“才21岁,你看比旁边的都高出一个头,这小伙子精神……”


    赵雯雯看了看电视屏幕,笑了起来,看来中老年妇女也喜欢帅小伙。她觉得,说不定中老年妇女群体,也会是偶像剧的受众。


    海选在轰轰烈烈的进行当中,在这个寒假里,关注度在持续上升。


    当然,巨大的关注度也带来了麻烦。有些小经纪公司试图塞人,有些背景不凡的参与者家属试图通过关系打招呼。所有这类信息,最终都汇总到了赵雯雯这里。


    她的处理方式干净利落:“所有递过来的条子,一律存档。通知下去,评审过程必须全程录像,公平公正是底线。谁坏了规矩,以后就不用在这个圈子混了。”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冰冷的威慑力。“我要的是真正能掀起浪潮的新面孔,不是关系户。”


    她孩子奶奶是文化部的实权人物,她就有这底气,说出这样的话。


    同时,她已指示团队开始接触几个导演,听听他们对偶像剧的看法和构想。还有寻找和组建造型团队,为重金打造的《流星花园》组建顶级幕后班底。


    既然偶像可以造,那么导演的造型团队也可以自己培养。


    她有雄厚的资本,她要确保这场轰轰烈烈的海选,最终能产出一部真正惊艳的爆火的作品,而不仅仅是一场热闹的烟花。


    有了《花样男子》漫画改编权这块坚实的基石,以及莫辰宇在其基础上进行的出色本土化剧本创作,“星河映像”的《流星花园》项目如同装上了双引擎,进入了全速推进阶段。


    莫辰宇过年都没回老家,而是废寝忘食地打磨剧本。他将赵雯雯提出的“本土化、梦幻感、现实共鸣”要求贯彻到底。


    原本的“英德学院”被改成了一个虚构的、极具奢华感和现代感的“菁英国际学院”;


    F4的炫富方式也从日式的夸张略微收敛,更侧重于展现一种内地观众想象中“顶级富二代”的生活方式和气场;


    杉菜的坚韧和“杂草精神”被着重刻画,她的家庭背景也做了更符合内地城市背景的设定。


    赵雯雯每隔几天就会审阅剧本,她的意见总是精准而一针见血:


    “这里,道明寺对杉菜的关注,要再多一点不经意的细节,观众就爱看这种暗搓搓的在意。”


    “花泽类的忧郁感够了,但他对静学姐的感情,可以再朦胧再美好一点,这是很多女观众的初心。”


    “杉菜的朋友“青和”(对应原作“青池和也”)的戏份可以适当增加,他是普通人的视角,也是喜剧担当。”


    在赵雯雯的指导下,剧本不仅保留了原作的精华,更增添了许多符合当下内地年轻人口味的细节和桥段。


    莫辰宇对赵雯雯的洞察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创作热情空前高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