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21 章 恋爱脑

作者:一猫一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还是找的上一次的司机,一上午就把货给提回来了,李梅和周丽娜熟练的帮着码货。


    她俩是越来越佩服赵雯雯,她能一个人南下来北往,买回那么多货回来,真是厉害。


    客人少的时候,她俩就会让赵雯雯讲一讲路上的经历,讲一讲遇到过的人,讲一讲外面的世界。


    赵雯雯就给她俩讲那火车有多挤,人多的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那味道有多难闻。


    她俩没吃过罐头里的沙丁鱼,不知道是啥样,赵雯雯又给她们举例子:


    “那火车箱就像一个大罐头,里面挨挨挤挤的全是人。座位上是人,行李架上也有人,连座位下、过道上都是人。”


    “想要起身上厕所或是打开水,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人多那味道就大,又在那车厢里面,味道散发不出去,闻的人直犯恶心……”


    李梅和周丽娜觉得好恐怖,那样坐上几天几夜,那得多难受啊!


    她俩本以为,坐火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李梅和周丽娜只知道赵雯雯的档口每天都可以收几百上千的货款,但具体利润是多少?进货是怎么进的?他们都一无所知。


    赵雯雯也从来不和她们细说。


    她们虽然是好朋友,但现如今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


    上班时间的关系必须明确,必须要有一定的边界感。


    一般下午人少的时候,只要赵雯雯也在档口,李梅和周丽娜就会轮流一个人提前一小时先下班。


    这也是经过赵雯雯同意了的,因为早上上班时间太早,下午轮流着提前一点回去,也是无可厚非的。


    下午人少的时候,李梅就会给她俩讲她看的言情小说。


    讲琼瑶的《窗外》、《六个梦》、《几度夕阳红》、《心有千千结》……


    李梅讲起里面的爱情故事来,那叫一个心神向往。讲到动情的地方,还会忍不住掉眼泪。


    赵雯雯知道,这些书肯定又是她瞒着她家里人,去图书馆借的。


    琼瑶的书在70年代开始传入内地,这两年开始席卷内地,很多图书馆都上架的她的言情小说。


    听李梅说过,很抢手的,很难借到。


    赵雯雯让她少看琼瑶的书,青春期的懵懂少女,看琼瑶的书容易看成恋爱脑,恋爱脑是大病,医不好的那种。


    李梅说赵雯雯只想着赚钱,不懂什么是爱情。


    如果爱情是书里写的那样,那么她情愿恋爱脑。


    周丽娜不解的问赵雯雯,什么是恋爱脑?为什么是大病?她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赵雯雯想了想说:“恋爱脑就是在恋爱中过度投入情感,以对方为中心并失去自我的理性的思维方式,会过度依赖、自我牺牲、自我感动等。”


    两人听的一愣一愣的,李梅问赵雯雯,她这都是从哪本书里看来的?


    赵雯雯想了想,说是从一本外国名著里看来的,具体书名,她忘记了。


    周丽娜不置可否。李梅却让赵雯雯少看一些思想极端的书。


    赵雯雯无语,心想这就是时代的代沟,终究还是体现出来了。


    月底的最后一天下午,赵雯雯发给了她俩这个月的工资,每人五十块。


    为了方便记账,还让她俩在账本上工资金额那栏签了自己的名字。


    李梅说:“最后一天你就发工资啊!你都不等等?我们之前那里都是次月的15号才发上个月工资的。”


    赵雯雯无所谓的说:“我现如今就只有你们两个员工,又不用做工资表什么的,所以工资到时间就发了。放心,我是一个好老板,不会拖欠工资。”


    李梅和周丽娜都可高兴了,她们喜欢自己的闺蜜做老板。


    一个月50块呀!现在许多大人的工资一个月都没有50块。


    入秋后,天气就渐渐凉了下来,赵雯雯每天过的都非常的充实,每晚清点营业款记账时最是开心。


    看着银行存折上每天都在增长的余额,她觉得这条路她真的是选对了。


    在这个年代里,还有什么比做生意还赚钱的事吗?


    有了李梅和向丽娜的加入,赵雯雯的妈妈也就很少来档口帮忙了。


    她平时要上班,下班后还要给赵雯雯做晚饭、还要做家务。


    娘俩都爱干净,那个家虽然小,但时刻都是一尘不染的。


    赵雯雯忙起来就几乎不做家务了,连换下来的里外衣服,妈妈都会给她洗干净。


    从第二个月开始,赵雯雯就每月交给妈妈二百块钱,用于家里的开支。


    赵妈妈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两百块呀!是她三个月的工资呢!


    女儿还没满16岁,就能每月给她交那么大笔钱的家用了!


    但高兴归高兴,她怎么着都不肯收,让赵雯雯自己存着,攒着进货和还贷款。


    赵雯雯说自己不差这点钱进货和还贷款,让她收着,但好说歹说,赵妈妈只同意每个月收一百块。


    因为到年底了,出货量越发的大,赵雯雯就想着在过年之前最后再进一批货,卖到过年也就差不多了。


    过完年就会是两三个月的淡季。


    于是,她就去邮局和乌市的黄书记通了电话。


    她要六千块钱的货,先在邮局给他们汇一半的款过去,等货到了,就汇另外的一半货款。


    黄书记一听就同意了,信任都是相互的。


    赵雯雯不怕他收了钱不发货,他自然也不怕赵雯雯收了货不打尾款。


    赵雯雯要了清河村的信息,在邮局办理汇款。


    谁知这年头大额汇款还需要介绍信,赵雯雯很是无奈,又去找了街道办的李主任给她开介绍信。


    李主任一见她来,先是吓了一跳。


    军烈属邹春兰的女儿,他认识啊!她不会是摊位经营不下去了,要来退摊位吧?


    退了摊位那邹春兰可是又要来找他的麻烦了,这可咋办哦!


    赵雯雯说明来意后,李主任可算是心安了,原来是要汇款进货,来开介绍信的,那好办。


    李主任问赵雯雯需要汇多少款?赵雯雯说六千块,先汇一半,货收到了再汇一半。


    那么大一笔金额,李主任吓了一跳,说赵雯雯可不要让人给骗了。


    他是知道赵雯雯家向银行贷款了一万块钱的,因为当时也是他给出的证明信,证明他们确实在五一市扬租赁了摊位。


    赵雯雯谢过了李主任,说不会被骗,对方是老熟人了,专门做袜子生产的,做正经生意的人信誉第一,不会骗人。


    李主任给她开了介绍信,他怎么看怎么觉得,赵雯雯不像是一个才初中毕业的孩子。


    这孩子说话做事咋这么老练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