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
这个问题,江河确实早就想过了。
他看着卢克和钱老板期待的眼神,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们觉得,岛国那边,一根碳素鱼竿卖多少钱?”
钱老板咂了咂嘴:“我听说,黑市上炒到了一千多块一根,就算是正经渠道进来的,批发价也得八九百。那玩意儿,金贵着呢!”
卢克虽然对人民币的购买力概念不深,但也知道那是一个普通工人好几年的工资,他点了点头,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补充道:“在日本,也是……很贵的消费品。”
江河点了点头,目光沉静而锐利:“他们卖一千,我们就要卖得比他们便宜。而且不是便宜一点半点。”
他伸出三根手指。
“三百块一套。包含一根鱼竿,还有我们自己生产的鱼线和鱼漂。”
“三百?!”
钱老板噌地一下站了起来,眼睛瞪得像铜铃,“江老弟,这……这是不是太便宜了?咱们这可是独一份的技术,国内根本找不出第二家!卖五百,不,卖八百都有人抢着要!”
在钱老板看来,这鱼竿就是会下金蛋的母鸡,定价三百,简直是把金蛋当土鸡蛋卖,亏到姥姥家了。
“李哥,你坐下,听我说完。”
江河的语气很平静,却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他看着激动的钱老板,一字一句地分析道:“我们卖八百,是,肯定有人买。但买得起的,能有多少人?无非就是些干部或者做生意的大老板。我们的市场就那么点大,卖完一波就没了。”
“可如果我们卖三百呢?”
江河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三百块,一个普通工人省吃俭用几个月,也能买得起。一个喜欢钓鱼的农民,咬咬牙也能承受。我们的客户,就不再是那一小撮有钱人,而是全国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
“我们的目标,不是做一件只有少数人能拥有的奢侈品。而是要做一个人人都能用得上的好工具!”
“价格低,买的人才多,我们先把整个市场都占下来!到时候,岛国货再想进来,就没那么容易了。等我们的产量上去了,规模大了,成本还能再降,利润自然就来了。”
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钱老板瞬间冷静了下来。
他呆呆地坐回椅子上,嘴里喃喃道:“占领市场……让普通老百姓都买得起……”
他以前做生意,想的都是怎么把一件东西卖出更高的价钱,从没想过,把价格降下来,反而能赚更多的钱。
江河的这番话,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卢克听完江河的翻译,蓝色的眼睛里也迸发出赞叹的光芒:“江,你是一个真正的战略家!用低价快速占领市场,这是非常高明的策略!我支持你!”
见两人都已明白,江河拍板道:“那就这么定了,零售价三百一套。李哥,这事你跟老丈人说一声,让他心里有个底。”
“好!”
钱老板重重点头,心中的疑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激动和期待。
吴向阳得知这个定价后,激动得一巴掌拍在自己大腿上,连声叫好:“好!太好了!三百块!比小鬼子那一千块的便宜了三分之二还多!老百姓肯定抢着要!江河这脑子,就是活泛!”
他没有丝毫耽搁,当即就抓起电话,以市里的名义,向下面各个县、各个单位下发通知,统计愿意购买新型鱼竿的人员数量。
命令一下,整个市都轰动了。
一根只需要三百块,性能却堪比上千元进口货的鱼竿?
这种好事谁不想要!
两天时间,雪花般的统计表就汇总到了吴向阳的办公桌上。
当他看到最终的数字时,拿着报表的手都忍不住微微颤抖。
“三千二百一十七人!”
吴向阳拿着统计结果找到江河时,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兴奋,“江河,这还只是初步统计,光是咱们市里,明确表示要买的,就有三千多人!”
这个数字,也让江河和钱老板心头一震。
他们预料到会很受欢迎,却没想到会火爆到这种程度!
有了这份沉甸甸的统计数据,吴向阳的腰杆更硬了。
他立刻代表市政府,正式向江河的渔具厂提出了采购意向。
经过一番正式的商谈,考虑到是政府统一采购,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并且采购数量巨大,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将价格定在了二百二十元一套。
市里先支付三成的预付款,工厂必须在两个月内,交付第一批三千套鱼竿,验收合格后,再支付全部尾款。
合同签订的那天,市里专门搞了个小小的仪式。
当钱老板颤抖着手,在印着“红星渔具厂”和“市人民政府”的合同上,签下自己名字的那一刻,他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眼眶都红了。
他转过头,看着身边从容淡定的江河,心中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他只是个倒腾点小东西、整天提心吊胆的小商人,做梦都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能和政府做生意,签下这么大一笔订单。
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跟对了人!
江老弟,就是自己的贵人,是能带着自己一飞冲天的真龙!
六十六万的总订单,三成预付款就是将近二十万!
当这笔巨款打到工厂账户上时,整个工厂都沸腾了。
有了钱,一切都好办了。
江河和钱老板立刻拍板,用这笔钱采购了更多的原材料,并且再次扩大招工,将工人数量扩充到了一百人。
工厂实行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二十四小时连轴转!
一时间,沉寂的江家村北头,彻底变成了一个不夜城。
无论白天黑夜,厂房里永远灯火通明,机器的轰鸣声成了村子里最动听的交响乐,也成了无数人眼中希望和财富的象征。
时间在飞速的生产中悄然流逝,春去夏来,转眼就到了五月。
经过一个多月的疯狂生产,工厂的仓库已经堆满了打包好的鱼竿成品,第一批订单的交付已经近在眼前。
这天,江河难得给自己放了半天假。
看着仓库里喜人的成果,他忽然也有些手痒,准备拿上厂里最新的产品,去水库边上甩两杆,试试手感。
他刚把崭新的鱼竿和渔具包从摩托车上解下来,还没走进院子,就听到了邮递员清脆的自行车铃声。
“江河同志!有你的信!”
邮递员从绿色的邮政包里掏出一封厚厚的信件,递了过来。
江河接过信,有些疑惑。
这个年代,电话已经渐渐普及,有什么事一个电话就解决了,已经很少有人写信了。
他低头看去,只见信封的角落里,盖着一个蓝色的航空邮戳,邮戳上的字母歪歪扭扭,却能清晰地辨认出——“LONDON”。
伦敦?
江河的心,猛地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