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2章 应对之策

作者:骑着蜗牛逛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主公,看来京城里,有人比我们还着急啊。”贾诩捻着自己山羊胡,一双小眼睛里闪烁着精光。


    堂下,萧何、荀彧、狄仁杰、赵云四人也在。


    他们就是这次弹劾风波的主角。


    萧何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似乎被弹劾的不是自己。


    荀彧则微微皱眉,沉声道:“主公,卫衡才此举,看似是针对我等,实则在逼迫陛下,对我们,对景昌县,采取强硬手段。”


    狄仁杰点了点头,补充道:“没错。他们这是在用‘大义’和‘法理’做武器。我们违抗圣旨是事实,他们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陛下如果不出手,就会威信扫地。如果出手,则正中他们下怀,可以借机挑起内乱,削弱皇权。”


    这群人,个个都是人精,一眼就看穿了京城那些世家门阀的阴谋。


    赵云站在一旁,虽然不参与谋划,但他的态度很明确,长枪在手,谁来都不怕。


    朱平安看向众人,笑道:“不必忧虑。他们想闹,就让他们闹去。闹得越大,动静越大,对我们反而越有利。”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景昌县和京城之间那漫长的距离上。


    “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时间。”


    “我们需要时间来开荒,需要时间来练兵,需要时间将这三万镇南军和数万流民,彻底消化,变成我们自己的力量。他们现在在京城里吵得越凶,陛下的注意力就会被越多地牵扯在朝堂之上,反而会给我们争取到宝贵的喘息之机。”


    萧何抚须笑道:“主公所言极是。而且,他们弹劾我等,也给了我们一个绝佳的借口。”


    “哦?什么借口?”朱平安饶有兴致地问道。


    贾诩嘿嘿一笑,接过了话头:“一个‘被迫自保’的借口。主公,您想啊,我们现在名义上还是泰昌的臣子,李朔将军还是泰昌的将军。我们做事,总得有个名头。”


    “现在好了,他们说我们抗旨不遵,是乱臣贼子。那我们就可以对外宣称,我们不是抗旨,而是京城有奸臣当道,蒙蔽圣听,要加害我等忠良!我们留在景昌,是为了清君侧,是为了保护瑞王殿下留下的基业和子民,是为了等待一个沉冤昭雪的机会!”


    “如此一来,我们所有的行为,就都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我们练兵,是为了自保,防备奸臣迫害。我们屯田,是为了养活被奸臣逼得流离失所的百姓。大义,就重新回到了我们这边!”


    “毒!真是毒啊!”


    朱平安听得心里直乐。贾诩这老毒物,总是能从最被动的局面里,找到最恶心人的反击方式。


    把脏水这么一泼,他们就从“叛逆”,变成了“受害者”和“正义之师”。


    这套路,简直绝了。


    荀彧听完,也舒展了眉头,点头道:“贾先生此计大妙。如此,我们便可立于不败之地。进,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退,可守着景昌县休养生息。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了我们手中。”


    “那,那位即将到来的方妙海方钦差,我们该如何应对?”狄仁杰提出了最现实的问题。


    这位方侍郎,是出了名的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他代表的是皇帝的脸面,打不得,骂不得,但也不能让他在这里耀武扬威,扰乱人心。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朱平安和贾诩身上。


    朱平安笑了笑,看向贾诩:“文和,你有什么好主意?”


    贾诩眯着眼睛,慢悠悠悠地说道:“钦差嘛,是客。我们自然要好生招待。”


    “他不是来问罪的吗?我们就让他看。看我们的百姓,是如何安居乐业。看我们的士兵,是如何刻苦训练。看我们这片土地,是如何的欣欣向荣。”


    “他不是要质问我们为何抗旨吗?我们就告诉他,我们不是抗旨,我们是在为陛下分忧,在替陛下安置那些因‘匪乱’而流离失失所的灾民。我们甚至可以写一份声情并茂的奏章,请他带回去,向陛下哭穷,请求朝廷拨发钱粮来赈灾。”


    “他不是要找李朔将军的麻烦吗?我们就让李将军陪他聊聊,聊聊那伙‘山匪’是如何的凶残,聊聊镇南军是如何的装备匮L乏,聊聊为了‘追剿’这伙悍匪,我们是如何的殚精竭虑。”


    贾诩每说一句,脸上的笑容就更深一分。


    “总之,他想看什么,我们就让他看什么。他想问什么,我们就回答什么。态度要恭敬,言辞要恳切,姿态要做足。让他感觉,我们比谁都忠心,比谁都委屈。”


    “我们要让他带着满肚子的疑惑、震惊和憋屈,回到京城去。让他告诉皇帝,景昌县,不是他想象的那个样子。这里不是贼窝,而是一个……嗯,一个忠心耿耿,却又被逼无奈的‘世外桃源’。”


    “如此一来,皇帝心里的疑虑就会更深。他会猜忌,会犹豫。而他越是犹豫,我们的时间,就越多。”


    这番话说完,整个大堂里的人,都用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看着贾诩。


    萧何和荀彧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苦笑。


    论阳谋,论治国,他们自信不输于人。


    但论这种阴损刁钻,把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毒计,他们加起来,怕是都比不上一个贾诩。


    朱平安听得是心花怒放。


    这个计划,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既能拖延时间,又能恶心皇帝,还能顺便向外界展示一下自己的“肌肉”和“善政”,一举三得!


    “好!就按文和先生说的办!”朱平安一锤定音。


    他看向萧何:“萧先生,‘迎接’钦差的仪仗,就由您来安排。规格要高,要让他感受到我们的‘诚意’。”


    “臣,遵命。”萧何笑着应下。


    朱平安又看向荀彧和狄仁杰:“二位先生,接待钦差的宴会,以及向他‘哭穷’的奏章,就拜托你们了。务必要让他感受到我们景昌县的‘艰难’。”


    荀彧和狄仁杰也笑着领命。


    最后,朱平安的目光落在了赵云身上。


    “子龙,你和李朔将军,还有戚继光将军,准备一份‘厚礼’。等钦差大人到了,带他去校场上,好好看一看我们景昌新军‘剿匪’的决心和实力。”


    赵云眼中战意一闪,抱拳道:“云,明白!”


    他知道,这是要用武力来威慑,让那个钦差知道,景昌县,不是他能撒野的地方。


    一切,安排妥当。


    一张针对钦差方妙海的大网,已经悄然张开。


    而此时的方妙海,还坐在他那华丽的马车里,优哉游哉地喝着茶,盘算着到了景昌县,该如何摆出钦差的威风,如何将那些“狂徒”一个个训斥得体无完肤,好在陛下面前立下大功。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踏入的,是一个由一群顶级人杰精心为他布置的舞台。


    就在景昌县这边紧锣密鼓地准备“欢迎仪式”时,另一件让朱平安意想不到的喜事,也悄然而至。


    负责农业的徐光启,和负责水利的王景,联袂求见。


    两人脸上,都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狂喜。


    “主公!成了!成了!”


    徐光启一进门,就激动地喊了起来,连礼节都忘了。


    朱平安心中一动,连忙问道:“徐先生,可是土豆和红薯,可以收获了?”


    “正是!”徐光启激动得满脸通红,他从怀里掏出两个用布包着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


    一个,是脸盆大小,表皮泛红的红薯。


    另一个,是足有成年人拳头那么大,黄澄澄的土豆。


    “主公请看!这只是随便从地里刨出来的!经过初步测产,红薯,亩产可达四千斤以上!土豆,亩产也可稳定在三千斤!”


    “轰!”


    这个数字,即便朱平安早有心理准备,也还是被狠狠地惊艳到了。


    亩产三四千斤!


    在这个时代,小麦水稻亩产两三百斤都算是丰收了!这是何等恐怖的概念!


    这意味着,他用一块地,就能养活十倍,甚至二十倍的人口!


    有了这个,他还有什么好怕的?


    粮食,就是底气!就是争霸天下的最大资本!


    王景也跟着说道:“主公,云安县到景昌县的运河主干道,也已经全线贯通!沿途的水利设施,也已初具规模。只要再有三个月,我们开垦出的那些新田,就都能引水灌溉!”


    好消息!


    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文有良臣,武有猛将,内有粮草,外有天险!


    朱平安感觉,自己的霸业根基,在这一刻,才算是真正地稳固了下来。


    一想到这里,朱平安的心情,就更加愉快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