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3章 钦差驾到

作者:骑着蜗牛逛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七皇子,朱承云。


    当这个名字从朱平安口中吐出时,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荀彧的眉头微微蹙起,片刻后舒展开来,他上前一步,声音沉稳:“主公,陛下此举,一石二鸟。”


    “其一,是敲山震虎。我等在景云雷霆手段,虽是为国除害,但在朝中某些人眼中,已是功高震主,尾大不掉。陛下派七皇子来,便是要提醒主公,凡事不可逾矩,君臣之别,天地之差。”


    “其二,是引狼观羊。陛下也想让京中那些盯着您的兄弟们,亲眼来看看,如今的景云之地,究竟是龙潭虎穴,还是固若金汤。七皇子,便是陛下的眼睛,也是其他所有皇子的眼睛。”


    朱平安点了点头,心中了然。父皇的帝王心术,永远是在制衡与敲打中寻求着微妙的平衡。他看向贾诩,这位毒士的脸上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只是嘴角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似乎比平时更深邃了些。


    “一只自以为是的孔雀罢了,”贾诩沙哑地开口,“主公只需让他看看,他引以为傲的羽毛,在我景云之地,是何等的不值一提。”


    三日后,景云城外,官道之上尘土飞扬。


    七皇子朱承云的仪仗队,旌旗招展,甲士鲜明,排场比寻常钦差大了不止一倍。


    朱平安率景云众官于城门外相迎。


    朱承云身着一袭华贵的蟒袍,端坐于高头大马之上,直到马蹄停在朱平安面前,他才慢条斯理地翻身下马,眼神倨傲地扫过众人,仿佛在巡视自己的园林。


    “六哥,”朱承云皮笑肉不笑地拱了拱手,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周围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许久不见,六哥在封地,行事真是越发雷霆了。只是,这滥杀宗族,虽显皇恩浩荡,却也怕有失我皇家仁德之风啊。”


    话音一落,他身后那些随行的官员和太监,脸上都露出了看好戏的神情。


    这是当众发难,是毫不留情的下马威。


    朱平安脸上却不见丝毫愠色,他微微躬身,笑容温和得如春风拂面:“七弟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风大,先进府歇息,为兄已备下薄酒,为你接风洗尘。”


    他这番不卑不亢、滴水不漏的应对,反倒让朱承云准备好的一肚子说辞,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无处着力。他冷哼一声,拂袖迈步,径直向城内走去,将前来迎接的景云官员晾在原地,视若无物。


    王府的接风宴,极尽奢华。朱承云被这番高规格的接待捧得飘飘然,愈发觉得朱平安是外强中干,惧怕自己钦差的身份,心中那份源于出身的优越感越发膨胀。


    次日。


    朱平安亲自来到朱承云的院外,笑意盈盈:“七弟,昨夜休息得可好?为兄在景云兴修了一项水利,关乎数十万百姓的生计,不知七弟可有兴趣,随为兄一同去视察一番,也正好指点一二?”


    指点?朱承云心中冷笑。他正愁找不到由头敲打朱平安,这不就自己送上门来了?他倒要看看,这所谓的“水利工程”,是如何的劳民伤财,民怨沸腾!


    “既然六哥盛情相邀,做弟弟的,自当奉陪。”


    当朱承云的马车,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抵达“景云大运河”的工地时,他预想中哀鸿遍野、鞭笞喝骂的场景并未出现。


    取而代之的,是一幅让他毕生难忘的画卷。


    数万名衣着朴素但精神饱满的百姓,在广阔的工地上热火朝天地劳作着。他们喊着雄浑有力的号子,挥舞着手中的工具,汗水浸湿了衣背,脸上却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干劲。


    没有一个监工手持长鞭,只有一些头戴草帽的工头在来回奔走,大声协调着各处进度。远处,临时搭建的伙食处,巨大的铁锅里正炖着什么,浓郁的肉香随风飘来,引得人食指大动。另一边,几名郎中坐镇在医护站里,随时为受伤或中暑的工人提供救治。


    歌声,笑声,号子声,工具的敲击声……交织成一曲充满了生命力的交响乐。


    这哪里是苦役,分明是一场为了美好生活而共同奋斗的盛会!


    朱承云的脸色,一点点地沉了下去。


    就在此时,一名皮肤黝黑、筋骨强健的工头看见了朱平安,眼睛一亮,扔下手中的图纸就跑了过来,没有丝毫犹豫地双膝跪地,一个响头磕在地上。


    “小人王二牛,叩见瑞王千岁!”他的声音洪亮而真诚,“王爷,您可算来了!要是没有您这‘以工代赈’的法子,我们全家老小,今年冬天非得饿死不可啊!”


    他这一跪,仿佛一个信号。周围的百姓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潮水般地围了过来,黑压压地跪倒了一片。


    “瑞王千岁!”


    “我等叩谢王爷活命之恩!”


    “王爷千岁!千岁!”


    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呼喊,那一道道充满了真诚爱戴与狂热拥护的目光,像一柄柄无形的重锤,狠狠地砸在朱承云的心上。


    他引以为傲的“仁德”说辞,他鄙夷朱平安的“商贾”出身,在眼前这万民归心的景象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甚至有些……可耻。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唇嗫嚅着,想说些什么来挽回颜面,却发现任何言语都显得多余。他想找茬,可工地上的一切都井然有序,百姓们的状态做不得假,那伙食处的肉香更是让他无从指责。


    这时,一直跟在朱平安身后的萧何,仿佛才注意到七皇子难看的脸色,恰到好处地上前一步,躬身解释道:“七殿下有所不知,我景云之地推行的,乃是‘以工代赈’之策。”


    萧何的声音温文尔雅,却字字诛心。


    “百姓们并非服劳役,他们是在为自己修运河,修一份活路,更是修一份看得见的未来。在这里,多劳多得,干得越多,秋后能分到的田地和粮食就越多。王府不仅管饭,还管饱,顿顿有肉,绝不克扣。”


    朱承云的拳头在袖中死死攥紧,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这哪里是视察,这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羞辱!


    当晚的宴会上,朱承云一言不发,一杯接一杯地灌着闷酒。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那些百姓发自肺腑的呐喊和真挚的眼神。他从小被太傅教导,皇家仁德在于施恩,在于赦免,在于维持天地君亲的纲常。


    可六哥这种近乎“商贾逐利”的手段,为何能换来如此真切的拥戴?难道自己一直信奉的“仁德正道”,竟比不过这充满铜臭味的“以工代赈”?这个念头让他感到一阵荒谬与恐惧,随之而来的,便是更深、更无法遏制的嫉恨。


    嫉恨的毒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烧。


    酒过三巡,他猛地将手中的琉璃杯重重顿在桌上,发出“砰”的一声脆响。


    喧闹的宴会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朱承云借着酒意,通红的眼睛死死盯着朱平安,嘴角扯出一个冰冷的笑容。


    “六哥,你这景云之地,如今看来是富庶得很呐。父皇对你可是日夜挂念,听闻你得了亩产千斤的神种,特命我来,取一些回京,充盈国库,以解天下之忧。”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将赤裸裸的敲诈,说得冠冕堂皇。


    “你,不会舍不得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