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4章 三肥并行

作者:骑着蜗牛逛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旬日之后,景云城外,一片新开垦的田地旁,人头攒动。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田地中央。那里,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正熟练地驾驭着一头青牛。


    身影是熟悉的,正是那个木匠的儿子,如今的“格物学士”莫非。


    他手中的犁,却是陌生的。


    那正是由他的模型完善而来的第一架成品——曲辕犁。


    与笨重的老式直辕犁需要两头牛费力拖拽不同,此刻,只一头青牛,便拉着那造型奇特的曲辕犁,在田地里走得轻快稳健。犁铧入土,流畅得如同一条游鱼滑入水中,深褐色的泥土被轻松地翻起,向两侧卷开,留下一道整齐而松软的沟壑。


    “动了,动了!嘿,你们看那牛,走得跟逛园子似的!”


    “这犁头当真邪门,看着轻飘飘的,吃土却这么深!”


    人群中发出一阵阵惊叹。


    曾经对莫非的模型嗤之以鼻的老木匠,此刻正踮着脚,死死盯着犁辕与犁壁连接处的卯榫结构,嘴里喃喃自语:“神了……当真是神了……这力道,竟能这么传过去……”


    “我来试试!”孙伯再也按捺不住,粗着嗓子喊了一声。


    莫非腼腆一笑,将犁把交给了他。


    孙伯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那打磨光滑的木柄,学着莫非的样子,吆喝一声。青牛迈步,一股远比想象中要轻巧的力道从犁把传来。他只觉身子往前一送,那犁便顺滑地向前推进,脚下的土地如波浪般翻开。


    “哎哟!”


    孙伯只顾着感受那份前所未有的顺畅,脚下一个趔趄,差点趴在刚翻开的泥土里,惹得众人一阵哄笑。他老脸一红,却毫不在意,稳住身形后,眼中爆发出的是狂喜的光芒。


    他猛地停下牛,转过身,对着站在田埂上含笑观望的朱平安,纳头便拜,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的哭腔:“王爷!老汉……老汉服了!彻彻底底地服了!是您给咱们景云的庄稼汉,请来了一条会耕地的地龙!”


    朱平安亲自上前将他扶起,心中亦是豪情万丈。


    曲辕犁的成功,意味着景云的耕作效率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更多的荒地将被开垦,更多的粮食将被种下。他的霸业基石,又夯实了一分。


    然而,当晚,书房之内,这份喜悦却被另一份冷静的报告冲淡了。


    徐光启与萧何联袂求见,两人的神情都带着几分凝重。


    “主公,曲辕犁乃不世之功,莫非那孩子,亦是天赐璞玉。”徐光启首先肯定了白日的成就,但话锋一转,“可臣与萧大人推演之后,发现了一个比农具更深层,也更棘手的问题。”


    他将一份写满了数据的报告呈上:“地力。”


    “地力?”朱平安的眉头皱了起来。


    “正是。”徐光启的表情严肃得像是在讨论一场战役,“主公所赐的神种,无论是土豆还是红薯,其生长所需的地力,远超寻常五谷。它们就像是胃口极大的壮汉,一季生长,就能将一块良田的肥力吸走大半。”


    他指着报告上的数据:“臣做过试验,种过神种的试验田,若不加以休养和施肥,第二季再种普通作物,产量甚至会比从未开垦过的荒地还要低!这便是竭泽而渔!”


    萧何在一旁补充道:“主公,如今有了曲辕犁,开荒速度倍增。可若是垦出来的地,只能种一季好粮,便沦为废土,那我们开垦得越多,为祸越烈。长此以往,不出五年,景云之地,恐将再无沃土!”


    两人的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在朱平安心上。


    他瞬间明白了。生产工具的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爆发,而生产力的爆发,又反过来对生产资料——也就是土地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任何一环跟不上,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他想到了系统商城里那些价格高昂的“速效复合肥”,摇了摇头。那东西只能解一时之急,绝非长久之计。他要的,是一个可以自我循环,生生不息的农业体系。


    “二位先生的意思,本王明白了。”朱平安的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声响,“问题就是,肥力不足。那解决之法,自然就是——造肥。”


    “正是此理。”徐光启点头,“民间亦有农家肥、草木灰之法,但零散不成体系,效率低下,且收集困难,远不足以支撑整个景云的大规模耕种。”


    朱平安站起身,在房间内踱步。他的脑海中,前世那些关于生态农业的知识碎片,开始迅速地整合、重组。


    片刻之后,他停下脚步,眼中已是一片清明。


    “既然没有现成的肥料,那我们就建立一套属于景云的‘造肥体系’。”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传令下去,本王要推行‘三肥并行’之策!”


    “三肥?”徐光启和萧何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第一肥,名曰‘人畜家肥’。”朱平安伸出一根手指,“城中百姓的夜香,乡间农户的牲畜粪便,皆是宝物。萧何,由你牵头,在城内设立‘净事房’,在乡间以村为单位设立‘积肥处’。


    萧何的眼睛瞬间亮了。将一件麻烦的废弃物处理之事,变成一项有利可图的民生经济,这思路,简直是神来之笔!既解决了城中污秽,又为造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


    “第二肥,名曰‘绿肥还田’。”朱平安看向徐光启,“徐公,此事由你农机阁负责。本王知道,有些草木,本身就是极佳的肥料。我需要你筛选出几种生长快、根系发达、能固氮养地的草植,是在休耕的土地上,大面积种植。待其长成,直接用曲辕犁翻入土中,以地养地!”


    “以地养地……”徐光启细细咀嚼着这四个字,眼中爆发出比发现曲辕犁时更加璀璨的光芒。这是一种全新的,他从未接触过的农学理念,却又暗合天道自然、生生不息的至理!


    “第三肥,名曰‘杂肥利用’。”朱平安的目光落在了图纸上,“河里的淤泥,屠宰场的骨头,烧完的草木灰,甚至鱼的内脏,皆可为肥。此事,由荀彧办理。你们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将这些‘杂物’,用最快的速度,粉碎、沤制,变成能滋养土地的肥料。或许,我们需要新的工具,比如骨头粉碎机,比如大型的沤肥池。”


    三策并出,环环相扣,一个集收集、培育、加工于一体的庞大农业循环体系的雏形,在朱平安的口中,被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萧何与徐光启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震撼与敬佩。


    他们的王爷,思考的永远不是解决眼前的一个点,而是构建一个能长久运转的面。


    然而,理想的宏大,往往伴随着现实的骨感。


    几天后,当瑞王府的“粪便有偿收集令”贴满景云的大街小巷时,百姓们的反应,堪称五花八门。


    “啥?王爷要收咱们的屎尿?还给钱?真的假的?”


    “这……这玩意儿也能卖钱?怕不是有什么古怪吧?”


    “我听说了,王府那边说这叫‘黑金’,是种神种的宝贝肥料!”


    “呸!说得再好听,那也是屎!让我把那玩意儿攒起来,送到官府去?臭都臭死了,俺可不干!”


    一时间,应者寥寥。大部分百姓都处于观望和怀疑之中,甚至有人觉得这是瑞王在戏耍他们,一桩利国利民的好事,竟在推行的第一步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碍。


    书房内,萧何正为此事焦头烂额,向朱平安汇报着推行的困境。


    朱平安听完,却并未动怒,反而笑了起来。


    “萧何,你觉得,要让一头倔驴往前走,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萧何一愣,下意识答道:“在它面前吊一根胡萝卜?”


    “对,也不全对。”朱平安摇了摇头,“最好的办法,是让另一头驴,在它面前,一边吃着胡萝卜,一边飞快地往前跑。”


    他看向门外,朗声道:“典韦!”


    “末将在!”


    “传令下去,王府上下,包括本王的亲卫队在内,即日起,带头执行‘积肥令’!在军营和王府后院,建最高规格的积肥处,本王要亲自去检查!”


    “另外,”朱平安的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弧度,“告诉沈万三,让他玲珑阁的商队,放出风去。就说……鸿煊王朝那边,有富商正在高价收购一种名为‘黑金’的肥料,一斤,一钱银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