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0章 直接掀桌子

作者:骑着蜗牛逛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贾诩的脸上,那抹文士特有的温和笑意缓缓绽开,却让周遭的空气都冷了几分。他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仿佛在谈论天气一般随意。


    “殿下,呈上证据,我们只是赢了官司。”他呷了一口茶,声音轻缓而清晰,“可若是让全京城的百姓都亲眼看看,那些道貌岸然的‘忠臣’,背地里究竟是何等模样……那我们赢得的,就是人心。”


    他顿了顿,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毒士特有的光芒:“我们不但要让淑妃娘娘清白无瑕地走出清心殿,更要让那些构陷她的人,被天下人的唾沫淹死。这,才叫礼尚往来。”


    朱平安懂了。


    他要的不仅仅是洗刷冤屈,他要的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清算。


    第四天,子时。


    整个京城都沉浸在深沉的睡梦中,唯有更夫的梆子声在空寂的街道上回响。


    然而,黑暗中,无数的影子从各个角落里无声地渗透出来。他们是陆柄麾下最精锐的锦衣卫暗桩,像一群蛰伏已久的夜枭,终于露出了利爪。


    他们没有去砸门抓人,而是去“送礼”。


    一张张用最粗劣的纸张加急印制的“传单”,被迅速而精准地贴满了京城所有显眼的地方。从朱雀大街的布告栏,到东西两市的酒楼茶肆;从官员府邸的后墙,到贩夫走卒歇脚的桥头。


    传单上的内容,简单粗暴,却字字诛心。


    “惊天黑幕!户部尚书孙康年,贪墨千万,良田万顷,堪比国库!”


    “清流御史顾言桢,书房暗藏龙袍,意欲何为?”


    “淑妃娘娘蒙冤真相!皇后、四皇子联手设局,构陷忠良,天理何在!”


    下面还用小字简述了案件的始末,从死士的来历,到云锦的物证,再到城防军的调动,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让人一看就懂。


    一夜之间,这些承载着惊天秘密的纸张,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覆盖了整座京城。


    次日,天色刚亮。


    京城炸了。


    一个早起赶考的书生,在街角看到布告,初时还以为是哪家新开的店铺在招揽生意。可当他看清上面的字迹时,整个人如遭雷击,手中的书卷“啪”地一声掉在地上。


    “这……这怎么可能!”


    他的惊呼声引来了更多的人。识字的念给不识字的听,一传十,十传百。人群的窃窃私语,很快就变成了震天的哗然。


    “我的天!孙尚书家里竟然这么有钱?那我们交的税呢?”


    “顾御史?就是那个天天在朝堂上骂这个骂那个,说自己是‘文人风骨’的顾御史?他想当皇帝?”


    “太可怜了!淑妃娘娘和六皇子太可怜了!这明摆着是被人往死里整啊!”


    愤怒,像一堆干柴,被这突如其来的真相之火瞬间点燃。


    不知是谁第一个喊出了口号:“严惩国贼!还淑妃清白!”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无数的声音汇聚成一股洪流。无数的百姓、士子、商贩,自发地从四面八方涌向都察院的大门。他们没有武器,却带着比刀剑更锋利的愤怒。


    更有甚者,一名德高望重的老秀才,当场铺开一张数丈长的白布,用悲愤的笔触写下“万民请愿书”五个大字,然后第一个将自己鲜红的指印按了上去。


    人群沸腾了!


    一个又一个的百姓挤上前,咬破手指,按下自己的手印。那一个个鲜红的指印,汇聚在一起,如同一片燃烧的血色云霞,充满了无声却磅礴的力量。


    坤宁宫内。


    “砰——!”


    一套上好的官窑茶具,被皇后狠狠地扫落在地,摔得粉碎。


    她听着宫墙外隐约传来的声浪,气得浑身发抖,脸色惨白。


    “疯子!朱平安他就是个疯子!”她尖声叫道,“他怎么敢!他怎么敢把这些事捅到天下人面前!这是要同归于尽吗!”


    她一直以为,这只是宫闱内的斗争,输赢都在规矩之内。她从未想过,朱平安会用这种掀桌子的方式,将一切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她怕了。


    四皇子府邸。


    朱承岳听着下人的汇报,惊怒交加,一脚踹翻了面前的紫檀木桌。


    他知道,自己完了。


    名声、前途,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泡影。巨大的恐惧和不甘,让他失去了理智。


    “来人!传我将令,调集城西大营的兵马!”他双眼赤红,状若疯狂,“我要兵变!我要清君侧!”


    然而,他的命令还未传出府门,就被一个苍老的身影拦了下来。


    那是他母族陆家的家主。


    老人看着他,眼神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彻骨的冰冷和失望:“岳儿,陆家,不能给你陪葬。”


    一句话,抽走了朱承岳全身所有的力气。他瘫坐在地上,面如死灰。


    御书房内。


    首领太监赵福全躬着身,用最简练的语言汇报着城内发生的一切。


    皇帝朱乾曜只是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负手立于窗前,看着窗外那片喧嚣的天空,目光深邃如海,谁也不知道这位帝王在想什么。


    直到黄昏时分,那股声浪渐渐平息。


    朱平安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御书房门口。


    他独自一人走了进来,步伐沉稳。这一次,他没有下跪,径直走到御案前,将那叠厚厚的卷宗,平稳地放在了朱乾曜的面前。


    整个御书房,安静得能听到烛火燃烧的轻微声响。


    朱平安抬起头,迎上父亲那双探究的眼睛,平静地开口:“父皇,五日之期未到,儿臣幸不辱命。真相在此,请父皇定夺。”


    朱乾曜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这个儿子,比他想象中,还要让他感到意外。


    他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缓缓翻开了卷宗的第一页。


    夜,彻底深了。


    朱乾曜看完了最后一页,他将卷宗轻轻合上,动作不带一丝烟火气。


    他沉默了许久,久到赵福全以为他会一直这样沉默下去。


    终于,皇帝的声音响起,冰冷而决绝。


    “传旨。”


    赵福全立刻躬身:“奴才在。”


    “明日大朝会,所有宗室、三品以上京官,不得缺席。”


    “遵旨。”


    “另外……”朱乾曜的目光转向坤宁宫的方向,语气中再无一丝温度,“去告诉皇后,让她明日,也来旁听。”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