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7章 萧何献策

作者:骑着蜗牛逛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朱平安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萧何那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眸上。厅内的气氛因他最后一句话而变得微妙起来,连性子最急的李元芳都按捺住了性子,好奇地看着这位以稳重著称的先生,想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殿下,如今施粥给钱,乃是大锅饭。”萧何不紧不慢地站起身,走到厅中央,“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勤恳之人固然心怀感激,但懒惰无赖之辈,却视之为理所当然,甚至可以不劳而获。长此以往,非但不能激励民心,反而会挫伤勤者的心,滋长惰者的气焰。”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清晰而有力:“臣的计策,便是废此‘大锅饭’,立‘工分制’。”


    “工分制?”朱平安咀嚼着这个新颖的词。


    “然也。”萧何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从明日起,官府不再按人头发放固定的口粮和工钱。我们将设立专门的记分员,根据每人每日完成的工作量,发放对应的‘工分券’。”


    他伸出手指,在空中虚划着:“这工分券,便是新的凭证。凭券,可以去专门的兑换处,兑换所需之物。譬如,一分工分,可换一碗清粥;三分工分,可换一碗干饭;五分工分,便能换上有菜有肉的饱饭。不仅如此,工分券还可以兑换布匹、盐巴、油灯等生活所需。若能积攒下足够的工分,未来分配田地之时,更可获得优先挑选的权利!”


    话音落下,满座皆惊。


    荀彧的眼中瞬间爆发出亮光,他抚掌赞叹:“妙!萧大人此计,实在是妙!此乃堂堂正正的阳谋啊!”


    他转向朱平安,解释道:“殿下,‘多劳多得,不劳者不得食’,此乃天经地义之理,谁也挑不出半个‘不’字。如此一来,勤劳的百姓为了能吃饱、吃好,为了未来的田地,必然会迸发出十二分的热情。


    而那些地痞无赖,若想吃饭,便只能老老实实地去干活。他们若是不干,便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大口吃肉,自己饿着肚子。届时,不需我们动手,饥饿和旁人的目光,便是对他们最好的惩罚!”


    这个计策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将选择权交还给了每一个人,官府只是提供了一个公平的规则平台。你努力,就能得到一切;你懒惰,就一无所有。简单,粗暴,却直击人心。


    “萧大人此计虽妙,但仍需提防有人钻空子,滥竽充数,以次充好。”一旁一直沉默倾听的狄仁杰开口了,他的补充如同一块精准的补丁,让整个计划变得天衣无缝。


    “臣建议,在各处工地设立‘质量监察岗’。此岗位,可由军中退伍,或是此次守城有功的老兵担任。他们经验丰富,眼神毒辣,为人公正。一来可以确保各项工程的质量,二来,他们身上那股军旅煞气,也能有效震慑宵小,让那些企图蒙混过关的人,不敢造次。”


    “好!”朱平安一拍大腿,心中的郁结之气一扫而空,“就这么办!萧先生负责制定细则,文若负责宣传动员,怀英负责监察落地!本王倒要看看,明天过后,还有谁敢在本王的工地上磨洋工!”


    命令一下,整个核心团队高效地运转起来。


    第二天一早,县衙门口的告示墙前,便被围得水泄不通。一张用最大号字体书写的新规告示,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识字的人高声朗读,不识字的人侧耳倾听,人群中不时爆发出低低的惊呼和热烈的讨论。


    “干得多,吃得好?还能换地?”


    “挖一担土记一分,砌一尺墙记三分……这,这规矩好啊!我王老三别的没有,就是有力气!”


    “以后咱们的汗水,总算不会白流了!”


    希望,如同初生的太阳,照进了每一个饱经苦难的百姓心中。


    不远处,一个脸上长着几颗麻子,流里流气的汉子,正带着几个同样游手好闲的同伴,靠在墙角晒太阳。他便是这群地痞的头子,人称“王麻子”。


    “切,搞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有什么用?”王麻子不屑地朝地上吐了口唾沫。


    他身边一个瘦猴般的跟班有些担忧地问:“麻子哥,这上面说,没工分券,就没饭吃,是真的假的?”


    “啪!”王麻子一巴掌拍在瘦猴的后脑勺上,笑骂道:“你个蠢货!他六皇子初来乍到,正是收买人心的时候,他敢饿着我们?咱们弟兄往饭棚前一站,他要是不给饭,咱们就闹!看他这张脸往哪儿搁!放心,凭咱们的拳头,这景昌县的饭,谁也少不了咱们的!”


    “麻子哥说的是!”


    “就是,咱们吃饭,凭的是本事!”


    一群无赖哄笑起来,完全没意识到,一张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大网,已经悄然张开。他们沉浸在过去的经验里,以为靠着撒泼耍横,就能永远不劳而获。


    百姓的热情被彻底点燃。而荀彧则亲自下到了各个工地,他没有官老爷的架子,卷起袖口,站在田埂上,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百姓们详细解释工分制的好处。


    他描绘着未来的美好蓝图——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家家有余粮,最终人人有田耕。他的话语充满了力量和真诚,让百姓们眼中的希望之火,燃烧得更加旺盛。


    当天夜里,萧何的房间灯火通明。他伏在案前,笔走龙蛇,将狄仁杰白日里提出的监察细节也一并纳入考量,制定出了一套详尽到令人发指的工分评定标准和兑换流程。大到修筑一段城墙,小到搬运一捆稻草,都有明确的分值。标准清晰,操作简便,杜绝了任何徇私舞弊的可能。


    翌日,新规矩正式实行。


    景昌县的各个工地上,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火热景象。号子声、锤打声、说笑声此起彼伏。人们的脸上虽然挂着汗水,眼中却闪烁着光芒。


    王麻子带着他的一帮手下,依旧懒洋洋地来到工地。他们象征性地挥舞了几下锄头,便又聚到一棵大树下乘凉,对着那些挥汗如雨的百姓指指点点,评头论足,不时发出一阵刺耳的嘲笑。他们心中笃定,不管别人干得多卖力,到了饭点,自己的那份只会多,不会少。


    日头渐渐西斜,到了放工领券的时辰。王麻子带着他那帮兄弟,大摇大摆地走向饭棚,心中还在盘算着今晚是喝肉汤还是啃骨头。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周围那些老实百姓的眼神里,除了疲惫,还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怜悯与期待。


    一场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好戏,即将开锣。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