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2章 世家毒计

作者:骑着蜗牛逛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太子被废,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余波久久不散。


    朱平安的声望,随着太子的倒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


    早朝时,那些曾经对他不屑一顾,甚至暗中使绊子的官员,此刻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


    他们三五成群,低声交谈着,目光时不时瞟向朱平安,仿佛他身上散发着某种奇异的光芒。


    “六皇子殿下,真是天纵奇才,深谋远虑啊!”


    “是啊是啊,若非六皇子,我等还蒙在鼓里,险些被奸佞小人蒙蔽!”


    这样的窃窃私语,在朱平安步入太和殿时,汇聚成一股清晰可闻的暗流。


    今日的朝会,气氛格外不同。


    太子朱承泽的位置空了出来,显得格外刺眼。


    往日里那些围绕着太子的官员,此刻都有些局促不安,眼神游移。


    而更多的官员,则将目光投向了朱平安。


    早朝议事过半,一直沉默的国舅王显之父,老国公王安康颤巍巍出列。


    他面色悲戚,声音却带着一丝异样的亢奋:“陛下!废太子虽有错,然国不可一日无储!”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王安康继续道:“臣以为,六皇子朱平安,仁孝聪慧,文武双全,有拨乱反正之功,堪为储君之选!恳请陛下降旨,册立六皇子为太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有十数名官员齐刷刷跪倒一片。


    “臣等附议!请陛下册立六皇子为太子!”


    “六皇子乃众望所归,天命所系!”


    呼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这些官员,大多是王家一党,或是依附于各大世家的成员。


    他们昨日还在为废太子之事奔走,今日却摇身一变,成了拥立朱平安的急先锋。


    龙椅之上,泰昌帝朱乾曜的面容隐在冕旒之后,看不清表情。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一下,又一下。


    朱平安站在那里,如坠冰窖。


    这突如其来的“拥戴”,比任何刀光剑影都让他感到心寒。


    【捧杀】!


    这两个字瞬间在他脑海中炸开。


    这些世家,好毒的计策!


    他若推辞,便是虚伪,是故作姿态。


    他若默认,便是野心昭彰,急于上位。


    无论如何,都将坐实他们为他刻意营造的“功高震主,意图染指皇权”的形象。


    朱乾曜的目光,终于落在了朱平安身上,那目光深邃,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曾经的赞许与信任,此刻似乎蒙上了一层阴影。


    “平安,众卿如此推举于你,你怎么看?”朱乾曜的声音平静,听不出喜怒。


    朱平安躬身:“父皇,儿臣惶恐。儿臣年少德薄,不敢有非分之想。太子之位,关乎国本,当由父皇圣裁。”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却也苍白无力。


    王安康立刻接口:“六皇子谦逊了!您若德薄,这朝堂之上,还有谁敢称贤良?!”


    “正是!六皇子不必过谦!”


    附和之声再次响起,仿佛一场早已排练好的大戏。


    朱平安感到自己被无数双眼睛注视着,仿佛被架在烈火上炙烤,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煎熬。


    与此同时,京城内外,关于六皇子朱平安的“贤德”事迹,正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


    茶楼酒肆,街头巷尾,说书人唾沫横飞地讲述着六皇子如何智斗权臣,如何为民请命,甚至将他塑造成“千年不遇的圣贤皇子”。


    舆论汹汹,仿佛朱平安不当这个太子,便是逆天而行,辜负了天下苍生的期盼。


    退朝之后,朱平安脚步沉重地回到六皇子府。


    他没有去见母亲,也没有去处理公务,而是径直走进了书房。


    贾诩、荀彧、狄仁杰、萧何四人早已等候在此。


    他们都是朱平安最为倚重的心腹谋士,此刻也已知晓了朝堂上发生的一切。


    书房内的气氛有些凝重。


    “殿下,世家这是要将您置于死地啊。”萧何眉头紧锁,这位前朝名相,如今专心辅佐朱平安处理内政,对这种朝堂倾轧的凶险,体会尤深。


    贾诩嘿然冷笑:“一群跳梁小丑,以为用这种阳谋,就能困住殿下?”


    狄仁杰则沉吟道:“此事棘手之处在于,他们裹挟了民意,又抓住了陛下心中最忌讳的一点——臣强君弱。殿下如今的声望,已经让陛下感到了压力。”


    朱平安将朝堂上的情形简单复述了一遍,最后看向众人:“诸位先生,此局何解?”


    他心中清楚,这是一个死局。


    世家集团阳谋狠辣,步步紧逼,几乎不给他任何转圜的余地。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既然他们想捧,那便让他们捧得更高些!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逼宫……”


    “文和不可!”荀彧立刻出声制止,“此乃下下之策,一旦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更何况,陛下春秋鼎盛,殿下根基未稳,此时行险,无异于自取灭亡。”


    萧何也点头:“不错,如今我方最重要的是稳住阵脚,不能自乱方寸。”


    狄仁杰补充:“眼下最关键的,是如何消除陛下的猜忌。若陛下对殿下起了疑心,那才是真正的危机。”


    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四位顶级智囊,面对这看似无解的阳谋,也感到有些棘手。


    朱平安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那枚【玲珑阁】的令牌。


    母亲给予他的这股力量,他还未曾动用。


    但这股力量,能解眼前的困局吗?


    恐怕只会让父皇的猜忌更深。


    良久,一直沉默的荀彧,缓缓抬起头。


    他目光清明,语气却带着一种石破天惊的力量。


    “殿下,欲破此局,非但不能退,反而要进!”


    众人皆是一怔,看向荀彧。


    朱平安也来了精神:“文若先生有何高见?”


    荀彧一字一顿:“殿下,您要主动向陛下请奏,请求……监国!”


    “监国?!”


    此言一出,饶是贾诩这等心性深沉之辈,也不由得面露惊容。


    萧何与狄仁杰更是倒吸一口凉气,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监国,代天子执掌国政。


    这比册立太子,权柄更重,也更敏感!


    在如此风口浪尖,主动请求监国,这与火中取栗何异?


    简直是主动将自己的脖子,送到皇帝的刀口之下!


    朱平安也是心头剧震。


    他看着荀彧,试图从对方平静的表情下,看出这惊世骇俗提议背后的深意。


    荀彧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这步险棋,是通往王座的捷径,还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的心,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