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急促的马蹄声已经在京城的石板路上响起。
八百里加急的红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信使的战马口吐白沫,显然已经奔驰了一整夜。
朱平安正在书房中练字,毛笔在宣纸上游走,写下“韬光养晦”四个大字。
突然,宫外传来隐约的喧哗声。
典韦推门而入,神色凝重:“殿下,宫中有急事传召,所有皇子立即入朝觐见!”
朱平安放下毛笔,墨汁从笔尖滴落,在“韬”字上晕开一片漆黑。
他心中一动,能让皇帝如此紧急召集所有皇子,必然是天大的事情。
穿戴整齐后,朱平安快步向朝堂走去。
一路上,他看到无数宫人神色慌张地来回奔走。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
朝堂之上,皇帝朱乾曜面如寒霜。
太子朱承泽、二皇子朱承煊等人已经到场,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困惑和不安。
朱平安走到自己的位置,低头行礼。
他敏锐地察觉到,父皇的怒气几乎要从眼中喷薄而出。
这种愤怒中还夹杂着深深的忧虑。
“北部边境急报!”
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每个字都重若千钧。
“盘踞草原的蛮族集结数万骑兵,突破防线,连破三座要塞!”
朝堂上顿时哗然。
朱平安的心脏猛地跳动了一下。
战争,真正的战争来了。
他想起了刚刚召唤的戚继光,想起了那支正在秘密训练的三百精兵。
这是巧合吗?
还是命运的安排?
皇帝继续宣读军报:“边军损失惨重,守将李镇国战死,副将王韬受重伤!”
“蛮族铁骑如今正向内地推进,百姓流离失所!”
每一个字都像重锤般敲击着在场每个人的心脏。
朱平安暗中观察着其他皇子的表情。
太子朱承泽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那不是对战事的担忧,而是某种兴奋。
二皇子朱承煊同样如此,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他们在想什么?
朱平安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兵权!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对他们而言不是灾难,而是夺取兵权的绝佳机会!
“父皇!”
太子朱承泽率先开口,声音中充满了慷慨激昂。
“儿臣愿亲率大军北上,誓要将蛮族赶出我泰昌疆土!”
他的话音刚落,二皇子朱承煊立即跟进:“父皇,儿臣虽不敢言帅才,但愿为先锋,冲锋陷阵!”
“儿臣举荐虎威将军慕云骁,此人勇猛无双,正是对敌先锋的不二人选!”
其他皇子也纷纷表态。
三皇子朱承玉则说:“儿臣愿协助筹措军饷,绝不让将士们饿着肚子上战场。”
四皇子朱承岳沉声道:“父皇,边军缺乏粮草,儿臣愿负责后勤补给。”
一时间,朝堂上争论不休。
每个人都在争抢着这次出征的机会。
朱平安始终保持沉默,但他的内心却波涛汹涌。
这些哥哥们真是好算盘。
太子想要兵权,二皇子想要军功,四皇子想要后勤控制权,五皇子想要财政话语权。
一场边境战争,竟然成了皇子们瓜分权力的盛宴。
然而如果操作得当,也是他获取军功和声望的绝佳时机。
但问题是,如何才能在众多皇子的争夺中脱颖而出?
他现在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六皇子。
手下虽有戚继光这样的名将,但那支军队才刚刚开始训练。
三百人,在数万大军面前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够了!”
皇帝重重地拍击龙案,声音如雷鸣般炸响。
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低下头,不敢再出声。
皇帝的目光在每个皇子脸上扫过,最终停留在太子身上。
“承泽,你确定能胜任三军统帅之职?”
太子朱承泽挺直腰杆:“儿臣虽年轻,但绝不辱没储君之名!”
“父皇,儿臣已熟读兵书,深谙用兵之道!”
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欣慰中带着担忧,期待中夹杂着怀疑。
“好,朕准你统领北征大军!”
太子脸上瞬间露出狂喜的表情。
其他皇子的脸色则变得阴沉起来。
特别是二皇子朱承煊,眼中的不甘几乎要溢出来。
但皇帝的话还没有说完:“不过,此次出征事关重大,朕要亲自选定副帅和各营将领!”
太子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
他明白,父皇这是在限制他的权力。
让他当主帅,但不给他完全的人事任免权。
这样一来,他想要完全掌控军队就变得困难了。
朱平安在心中冷笑。
姜还是老的辣。
父皇又岂会真的让太子轻易掌握兵权?
这次北征,表面上是给太子机会,实际上更像是一次考验。
考验他是否真的具备统军的能力。
同时也在考验其他皇子。
“承煊!”
皇帝的目光转向二皇子。
“你不是举荐了慕云骁吗?那就让他担任先锋营将军!”
“你随军出征,协助太子处理军务!”
二皇子朱承煊立即跪拜:“儿臣遵旨!”
虽然没有得到主帅之位,但能随军出征也是不错的结果。
至少可以在太子身边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皇帝继续分配任务:“承岳负责筹措粮草,承玉负责军饷调拨。”
“诸位爱卿,国难当头,朕不希望看到任何人心怀私念!”
“谁敢在这个关头搞什么小动作,朕绝不轻饶!”
皇帝的话音刚落,朝堂上响起一片“遵旨”声。
但朱平安能感受到,这声音中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绪。
有不甘,有愤怒,也有暗中的算计。
这时,皇帝的目光突然落在了朱平安身上。
“平安。”
朱平安心中一跳,连忙跪拜:“儿臣在。”
“你虽然年纪尚小,但也要为国出力。”
“朕命你负责安抚京城百姓,维护后方稳定。”
朱平安低头应道:“儿臣遵旨。”
表面上看,这个任务毫不起眼。
但朱平安明白,这其实是父皇对他的保护。
让他远离这次权力争夺的漩涡。
同时也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认可。
毕竟,维护京城稳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退朝后,朱平安快步回到自己的宫殿。
刚一进门,贾诩就迎了上来。
“主公,这次机会我们绝不能错过!”
朱平安皱眉:“文和,父皇已经安排了任务,我们还能做什么?”
贾诩神秘地笑了笑:“主公,表面的任务是一回事,暗中的行动又是另一回事。”
“您想想,太子虽然得到了兵权,但他真的有能力打败蛮族吗?”
朱平安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是啊,太子朱承泽虽然熟读兵书,但从未有过实战经验。
面对凶悍的蛮族骑兵,他真的能取胜吗?
如果他失败了呢?
那时候,谁能力挽狂澜?
“文和,你的意思是…”
“主公,我们可以暗中准备一支奇兵。”
贾诩的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一旦前线战况不利,我们就可以适时出手。”
“到那时,主公将成为挽救国家的英雄!”
朱平安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
这个计划确实诱人,但也充满了风险。
如果被发现了,那就是欺君大罪。
但如果成功了,他将一跃成为最有希望的皇位继承人。
“戚将军那边的训练进度如何?”
“主公,戚将军说再有半个月,第一批三百精兵就能初步成型。”
“虽然还达不到他理想中的标准,但应对一般的战斗已经足够了。”
朱平安在房间里踱起步来。
脑海中快速分析着各种可能性。
太子北征,最快也要一个月才能到达前线。
再加上整军备战的时间,真正开战可能要到两个月后。
这段时间足够戚继光把那支军队训练出来了。
关键是,如何让这支军队合法地参与到战争中去?
“文和,有个问题。”
朱平安停下脚步,看向贾诩。
“我们这支军队如何才能光明正大地出现在战场上?”
“总不能直接说是我秘密训练的吧?”
贾诩胸有成竹地笑了:“主公,这个问题属下早就想好了。”
“我们可以说是从各地募集的义兵。”
“为了保卫家园,自发组织起来的民兵。”
“到时候,主公以皇子身份招募义兵,支援前线,名正言顺!”
朱平安眼中闪过赞赏的光芒。
不愧是贾文和,连这种细节都考虑到了。
义兵的身份确实是最好的掩护。
既解决了军队来源的问题,也为他赢得了民心。
“那就这么定了。”
朱平安下定了决心。
“文和,你立即去安排。”
“让陆柄配合,确保计划万无一失。”
“是,主公!”
贾诩躬身退下。
朱平安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
北方的云层显得格外厚重,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战争,权力,生死。
这一切都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