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安与贾诩相对而坐,室内只剩他们二人,典韦许褚已被安排在外守卫。
“先生既已答应辅佐,我便将泰昌王朝的局势和我的处境全盘托出。”
贾诩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请主公详述。”
朱平安深吸一口气,开始娓娓道来。
“我父皇膝下共有十三子,其中太子朱承泽,乃先皇后所生,今年二十六岁。他为人沉稳老练,深得父皇信任,朝中不少重臣都是他的支持者。”
贾诩眼神微动,轻声问道:“太子有何弱点?”
“太子性格保守,不敢冒险,做事循规蹈矩。虽然朝中支持者众多,但大多是些老臣,年事已高,精力有限。”
朱平安顿了顿,继续道:“二皇子朱承煊,乃贵妃所出,今年二十五岁。他为人果断狠辣,手段强硬,在军中颇有威望,掌握着一支精锐部队。”
“三皇子朱承玉,二十三岁,母妃是当朝丞相之女。他聪明过人,擅长权谋,在朝中年轻官员中颇有人望。”
贾诩眼中精光一闪。
“四皇子和五皇子如何?”
朱平安摇摇头。
“四皇子朱承岳,二十一岁,性格懦弱,母妃乃是大将军之女。五皇子朱承霖,二十岁,虽然母妃是皇族远亲,但他本人沉迷酒色,不思进取,父皇对他很是失望。”
贾诩点点头,眼中闪过思索。
“那么主公自己呢?”
朱平安苦笑一声。
“我今年十八岁,排行第六。母妃虽是京城首富之女,但因不善交际,在后宫地位不高。我自小被视为无能之辈,十八年来一直扮演懦弱角色,在皇宫中几乎无人问津。”
贾诩目光如炬,直视朱平安。
“主公,您的真实能力如何?”
朱平安目光坚定。
“我自幼聪颖,但为求自保,从未展露才华。暗中研习兵法、经史,对朝政也有自己的见解,只是从未有机会表达。”
贾诩微微颔首,眼中闪过赞许。
“主公能隐忍十八载,实属不易。那么,七皇子以后呢?”
“七皇子朱承云,十七岁,母妃是户部尚书之女,为人心高气傲。八皇子朱承风,十六岁,颇受父皇宠爱,但年幼无谋。九皇子至十三皇子都年龄尚小,暂时不足为虑。”
贾诩沉思片刻,手指轻轻敲击桌面。
“主公,您在这场夺嫡之争中,最大的敌人是谁?”
朱平安眉头微皱。
“目前看来,太子党羽已对我出手,但我怀疑背后另有主使。”
贾诩目光锐利。
“主公分析得很准确。以您现在的地位,太子根本无需亲自对付您。刺杀一事,必有他人指使。”
朱平安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我现在势单力薄,除了典韦许褚外,无一心腹。在这场夺嫡之争中,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贾诩忽然轻笑一声,眼中闪过智慧的光芒。
“主公,您看似处境艰难,实则拥有其他皇子所没有的优势。”
朱平安微微一怔。
“先生何出此言?”
贾诩从容不迫地分析道:“第一,您被所有人低估,敌人不会将您视为真正的威胁,这给了您暗中布局的空间。第二,您十八年的隐忍,铸就了坚韧的性格和敏锐的观察力,这是其他养尊处优的皇子所不具备的。”
朱平安眼前一亮,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贾诩继续道:“当然,您也有明显的劣势。基础太差,无权无势,朝中无人支持,这是最大的短板。”
朱平安神色凝重。
“那么,先生认为我该如何应对?”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声音低沉而有力。
“兵法有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主公现在最应该做的,不是急于显露锋芒,而是继续扮演懦弱角色,暗中积蓄力量。”
朱平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贾诩目光如炬。
“我为主公制定的第一个策略是:不求一时显赫,先求生存并制造混乱,让其他皇子互相消耗。”
朱平安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先生请详述。”
贾诩站起身,在室内缓缓踱步,声音沉稳而冷静。
“当前,太子地位稳固,二皇子、三皇子虎视眈眈。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挑动他们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消耗,而主公则在暗处观察,伺机而动。”
朱平安专注地聆听,不放过贾诩话语中的每一个细节。
贾诩停下脚步,转身面对朱平安,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我的第一个''毒计'',就是离间太子与二皇子。”
朱平安心头一震,等待贾诩继续说下去。
“太子朱承泽与二皇子朱承煊本就矛盾重重。太子掌握朝政,二皇子掌握兵权,二人相互制衡,却又不敢公开撕破脸。”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我们可以伪造一封太子密信,内容是太子计划削弱二皇子在军中的影响力。然后通过隐秘渠道,让这封信落入二皇子手中。”
朱平安心头一惊,这计谋简单直接,却极为阴毒。
贾诩继续道:“二皇子性格刚烈,若见此信,必然震怒。他不会直接质问太子,而是会暗中防备,甚至可能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
朱平安皱眉思索。
“但二皇子若查证此事,发现是伪造的,岂不会打草惊蛇?”
贾诩嘴角微微上扬。
“主公聪明。所以这封信的内容必须半真半假,既要有足够的诱惑性,又要难以辨别真伪。最好是利用太子近期确实做过的某些事情,加以引导和发挥。”
朱平安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如此一来,即使二皇子起疑,也难以完全否定。”
贾诩点点头,眼中闪过赞许。
“正是如此。此计若成,太子与二皇子之间的猜忌将会加深。二皇子会更加防备太子,可能会采取一些过激行动。而太子不明所以,会认为二皇子无端挑衅,双方矛盾升级。”
朱平安深吸一口气,感受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
贾诩的计谋看似简单,实则狠辣无比。一封伪造的信,就可能引发两位皇子之间的激烈冲突,甚至可能导致流血事件。
“先生,这计谋确实毒辣,但我们如何确保不会牵连到自己?”
贾诩冷笑一声。
“主公放心,我自有安排。我们可以通过多重渠道传递这封信,确保无法追查到源头。而且,以主公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谁会想到这样的计谋出自您之手?”
朱平安点点头,心中既震撼于贾诩计谋的毒辣,又对其缜密的思考感到钦佩。
贾诩继续道:“除此之外,我还有第二个计策。”
朱平安屏息凝神,等待贾诩揭晓。
“三皇子朱承玉与丞相关系密切,在朝中年轻官员中颇有支持者。我们可以挑动他与太子之间的矛盾。”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可以散布谣言,说太子暗中排挤丞相一党,准备提拔自己的人取而代之。这样一来,丞相必然警惕,三皇子也会加强防备。”
朱平安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但这样做,会不会让太子同时面对二皇子和三皇子的敌意,反而促使他们联合起来对付太子?”
贾诩赞许地看了朱平安一眼。
“主公思虑周全。确实有这种可能。但太子作为皇位第一继承人,地位稳固,二皇子和三皇子各怀野心,彼此也有猜忌。我们可以同时挑拨二皇子和三皇子之间的关系,让三方都互相猜疑。”
朱平安恍然大悟。
“先生是要制造一个三角关系的互相猜忌?”
贾诩微微颔首。
“正是如此。三方互相消耗,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局势会变得更加复杂。而主公则可以在暗处观察,伺机而动。”
朱平安深吸一口气,感受到贾诩计谋的深远影响。
“这计策确实毒辣,但效果想必显著。”
贾诩目光如炬。
“兵法有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我们现在就是要在各方都不防备的情况下,暗中布局,制造混乱。”
朱平安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殿。
“先生,这计谋我接受。但具体如何实施,还需要详细规划。”
贾诩走到朱平安身旁,声音低沉。
“主公放心,我已有腹案。首先,我们需要收集各方情报,了解太子、二皇子、三皇子的近期动向和计划。其次,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传递渠道,确保信息能准确送达目标人物手中。”
朱平安转身面对贾诩,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我母妃虽在后宫地位不高,但她出身京城首富之家,手中应该有一些隐秘渠道。我可以试着通过她获取一些情报。”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这是个好主意。主公的母妃若能提供帮助,将是我们的一大助力。”
朱平安点点头,心中已有定计。
“那么,就按先生的计策行事。我会尽快与母妃联系,获取所需情报。”
贾诩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主公,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步。随着局势发展,我们还会有更多的计策。但无论如何,主公都要记住一点: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隐忍才是最好的武器。”
朱平安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先生放心,我已隐忍十八年,再忍一时又有何妨?”
贾诩满意地点点头。
“主公有此心志,贾诩深感欣慰。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主公必将在这场夺嫡之争中脱颖而出。”
朱平安看着窗外的阳光,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斗志。
有了贾诩这位“毒士”的辅佐,他在这场看似不可能胜利的夺嫡之争中,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
虽然前路依然艰险,但他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既然命运将我推入这场游戏,那我,朱平安,就要做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