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9章 打的就是你

作者:王望舒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没有,摔了一跟头,掉到沟里了。”世平说。


    “你别撒谎!男子汉敢作敢当,你好好的咋会掉沟里了?说实话,我让你嫂子给你糖果吃。”浩楠的奶奶问道。


    世平一听,有糖果,两眼放亮,炯炯有神,这要是说了实话,糖果就到嘴了,但是,违反了和汪忠来的约定,以后一旦被他知道,我就不是人了。


    要脸面还是要糖果?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


    不好做决定。要说做,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到底要吃的还是要面子?


    这是个难题,世平突然想到,每次哥哥从城里回来都会带吃的,料想哥哥就要回来了,忍一忍,只要有饭吃就行,糖果就算了,这样,吃饭可以保命,吃糖是一种副食享受,不吃也饿不死,要保住面子,要不然,汪忠来打架不行,嘴巴传闲话不孬,他要是传了出去,说不守信用,不值得交往,就难办了。


    想到这里,他下定决心不说实话。


    “妈,我是真的摔到沟里去了,前面看到一坨牛屎,我高兴坏了,立马前去捡,没想到一个被土疙瘩脚下绊了一下,我就摔倒了,滚到了沟里。所以身上才有土头上才有草。”世平说道。


    浩楠的奶奶一听,再左右上下瞄一瞄,没看出啥破绽,就选择相信,她知道这个家伙耍小聪明是有的,但不至于在耍大阴谋。


    “好,去洗洗手,然后吃饭,你喜欢吃的摊馍。”浩楠的奶奶说道。


    世平一听,高兴坏了,这摊馍可不是随便能吃的,非常难得,能吃上摊馍,要么是在过生的时候,要么是过年。


    这些年过年,能吃上摊馍已经很不错,有几年过年都是吃面疙瘩,面疙瘩也很少吃到,大部分是苞谷糊糊和野菜。


    这里的摊馍,有的地方叫煎饼,有油,有葱花,条件好的,有鸡蛋,主要能吃到油,有油就够了,吃了摊馍,就感到拥有了幸福生活,在当时,能吃饱肚子就好,哪里追求生活质量?油都是有限额的,吃多了就容易超支,有一点点油花就行,油盐都十分金贵,尽量节约,如果有钱抹平超支的部分,想吃摊馍就做,不用再顾忌什么。


    任世平从小就对摊馍情有独钟,那金黄酥脆、泛着油光的摊馍,光是想想,就能让他在睡梦中笑出声来。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七十年代,白面是稀罕物,平日里能填饱肚子的,多是些粗粮窝头,要是能吃上一顿馒头,都算得上是改善生活了,至于摊馍,那更是难得一尝的“大餐”。


    每次母亲说要做摊馍,任世平就像被上了发条,兴奋得不行。


    天刚蒙蒙亮,他就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跟着母亲去磨面。


    石磨盘在母亲有力的推动下缓缓转动,任世平也不甘示弱,小小的身子前倾,双手紧紧握住磨杆,憋足了劲帮忙,随着磨盘的转动,带着淡淡麦香的面粉一点点从磨缝里溢出来,细腻又新鲜。


    面粉磨好后,母亲将其倒入瓦盆,再舀上几瓢水,用筷子沿着同一个方向搅拌,面糊很快就变得浓稠均匀,像丝滑的绸缎。


    这时,任世平总会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时不时咽咽口水,母亲瞧他那馋样,笑着刮刮他的鼻子,“小馋猫,别急,马上就能吃啦。”


    母亲熟练地生火,铁锅里的火苗舔舐着锅底,待锅微微发热,她便舀一勺面糊倒进去,接着迅速用刮板将面糊均匀地摊开,眨眼间,面糊就在锅里铺成了薄薄的一层,随着温度升高,面糊边缘逐渐翘起,散发出诱人的麦香。


    任世平早已搬好小板凳,守在锅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锅里的摊馍,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守护着世间最珍贵的宝贝。


    摊馍出锅的那一刻,他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被烫得龇牙咧嘴,却还是舍不得撒手,热气腾腾的摊馍在他手中冒着香气,咬上一口,外酥里嫩,麦香瞬间在口中散开,任世平满足地眯起眼睛,腮帮子鼓鼓的,含糊不清地嘟囔着:“妈,您做的摊馍最好吃了!”


    这简单的摊馍,承载着他童年最温暖、最难忘的回忆,成为他心中无法抵挡的诱惑。


    晚餐真是太过瘾,世平还从来没这么开心过,一是凭自己高超的演技瞒过了精明的妈妈,二是守住了和汪忠来的约定,不会给汪忠来造谣中伤诽谤他一个证据来证明他的说法成立,三是得到了牛粪,交到队里就算工分,有了工分,就轻松,没工分或者工分不够,就让人发愁,感到压力山大。


    世和接到来信,立马打开一看,明白过来了,他立***方朔请假,东方朔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发现一个重大的问题,我在当兵期间,大队里竟然不给我算工分,每年都说我超支,每年都给队里交钱,我今天才弄明白,服役人员要算工分,如果算下来,就没有超支,不用交钱给大队。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涉嫌贪污腐败,必须要认真及时的处理。”世和说道。


    “竟然有这事!岂有此理!这是严重的错误,一定要查清楚,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东方朔说道。


    “具体怎么办?我们需不需要请示上级?”


    “不用,我们就是专门做这个的,为什么要成立这个机构?为什么要抽调选拔你们来到队伍中,就是干这个的,你咋就不明白呢?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郭任庄果然厉害,不怕秋后算账,我们就要去算一笔账,看看郭任庄有几个脑袋,到底有多精明,看他躲不躲的过去。”东方朔说道。


    “我们什么时候去查?”


    “马上,现在就去!你去喊上小江,一起去。”东方朔说道。


    “这样不太好!”


    “为什么?”


    “我是郭任庄的,按照工作纪律,需要回避的。”世和说道。


    “哦,对了,我倒把这事给忘了,看来,搞工作不能生气,要冷静地理智地解决问题,要不然,问题越来越多。”东方朔说道。


    “我去叫小江,他比较精明,他去一定能查清案情真相。”


    “好,你去叫他来。”


    世和答应了一声,就去找江平。


    “你找我?”江平问道。


    “不是我找你,是东方主任找你。”


    “咋了,我犯错误了?”


    “没有。他找你给你一项艰巨的任务。”


    “什么任务?”


    “去了就知道了。”世和说道。


    江平知道世和的性格,他不想说的话绝对不说,很注意分寸。不看说什么,但看做什么。


    他立马赶到东方朔的办公室。脚步刚停,伸手敲门。“进来!”


    “主任,什么事?”


    “收拾一下,马上下乡。十分钟后在楼下大门口集合。”东方朔吩咐道。


    “去哪里?”


    “保密,该问的问,不该问的别问。”东方朔说道。


    江平碰了一鼻子灰。


    “还有谁一起去?”江平又问。


    东方朔瞪了他一眼,江平立马停了没再追问,就退出了办公室,收拾东西去了。


    江平经常下乡,也没什么准备的,走到哪里,都有工作餐,一般都是自带干粮,不增加被调查对象的经济负担。


    有的村庄慷慨大方,比较热情好客,就按照规定准备吃的,例如鸡蛋炒韭菜,就着馍馍,喝点开水,就解决了。


    酒是没有的,按照工作纪律,绝对不允许在饭桌上出现烟和酒一类的东西。


    任世和踏入“四清工作队”后,就像一棵稳稳扎根的青松,在复杂的环境中坚守着自己的原则。


    工作队所到之处,村民们怀着质朴的热情,总想用一顿热乎饭菜表达心意。


    一天傍晚,村里的李大爷提着自家刚杀的一只鸡,来到工作队临时驻地。


    李大爷满脸堆笑,额头上的皱纹都挤到了一块儿,将鸡往任世和怀里塞,恳切地说:“任同志啊,你们来帮我们,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这是我自家养的鸡,不值啥钱,就想让你们补补身子。”


    任世和赶忙双手扶住李大爷,把鸡推了回去,脸上带着温和又坚定的笑容,说道:“大爷,您的心意我们领了,可这礼我们真不能收。这是工作队的纪律,我们得遵守,不然就辜负大家的信任了。”


    李大爷还想再劝,任世和耐心地跟他解释,直到李大爷理解地点点头,带着鸡离开。


    还有一回,村里的张婶做了一笼热气腾腾的白面馒头,趁着晌午休息,送到工作队。


    馒头白白胖胖,冒着诱人的香气,张婶拉着任世和的手,热情地说:“任同志,尝尝我做的馒头,你们城里来的,肯定好久没吃着这么实在的面食了。”


    任世和看着张婶真诚的模样,心里暖烘烘的,但还是婉拒道:“张婶,您的手艺肯定没得说,可我们工作队有规定,不能接受村民的吃请和礼物。您要是真想帮我们,就多给我们讲讲村里的事儿,这对我们工作帮助可大了。”


    张婶听了,虽然有些失落,但对任世和的做法也多了几分敬佩。


    在工作队里,任世和也总是以身作则。


    每次外出走访调研,到了饭点,他都坚持和队员们一起吃工作队统一安排的简单饭菜,从不去村民家“加餐”。


    在填写工作记录和汇报工作时,他也是实事求是,绝不夸大成绩,也不隐瞒问题。


    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里的大小事务、村民的困难和需求,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与负责。


    渐渐地,任世和的坚守和认真在村里传开了。


    村民们对他竖起大拇指,工作队的领导和同事们也对他称赞有加。


    大家都知道,任世和是个靠得住、守纪律的好同志,他就像一面旗帜,在“四清工作队”中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


    那一天,江平收拾好东西,站在楼下门口等,一辆吉普车开过来,在他面前停下,车上一共有三人,张秘书、司机加上东方朔。


    “上车!”东方朔探出头来跟江平打招呼道。


    江平一见,立马快步走到车前,拉开车门,上了车。


    秘书坐在副驾驶座位上。


    江平和东方朔坐在后排。


    车子启动,往北街驶过去。


    江平看是往自己老家方向去的,猜想是不是送自己回老家,不要自己了?可是也没任何征兆,自己也没任何过错,为什么要送自己回家?


    他一肚子的问号,不知道怎么回事,又不敢问,他知道东方朔的脾气,不该问的不要问,除非东方朔自己主动说,否则别自讨没趣。


    “江平,这次去的地方不是你老家,不是你家乡,不是送你回家不要你了,你别想多了,这次去的地方和你老家是同一方向,开始同方向,中间就要拐弯,往相反的方向,但是大的方向还是一样的。”东方朔说道。


    江平松了一口气,说道:“吓我一跳,我还以为我们那边出什么事了呢。”


    “没错。”


    “真出事了吗?”


    “不是你的家乡村出了问题,是别的村,估计也存在问题,只是没有发现,没有人投诉或者举报罢了。”东方朔说道。


    “现在老百姓不懂得怎样投诉和举报,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更不用说写投诉信了。”江平说道。


    “你说得对!我们队伍中有的队员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也才发现,我想这就是我们要查的,是在工作范围之内,也属于我们来管的事,就喊上你一起下乡,来看看怎样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我虽是你们的头儿,我要不断加强学习才行。今天就请你出山,把这事给摆平了。”东方朔说道。


    “承蒙器重,瞧得起我!我学疏才浅,哪里堪任重任,估计要让主任失望。农村工作错综复杂,非常难办,因为思想复杂,不能统一,各自为政,山头主义,形成帮派,各个帮派之间矛盾重重,要想彻底解决,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


    “我们这次去,不是解决帮派之间的斗争问题,是解决落实政策的问题。等到了你就明白了,其实不复杂,只是看落实问题,是否到位,到位就没事,不到位就要彻查,严肃处理。”东方朔说道。


    “好,只要查看落实,我们就是干这个的。这次去哪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