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枝特意选了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又备了盒老山参,这才联系陆长生。
这个时间陆长生应该在军区。
沈青枝拨通电话,接电话的人是陆长生的警卫员。
说陆首长正在开会,大概还要一个多小时。
沈青枝道谢后,表示过后再给老爷子打。
没想到,不到一个小时,陆长生的电话便打了过来。
“青枝啊,会议提前结束了。”陆长生爽朗的声音传来,“听说你挂电话过来啊,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陆长生语带关心。
老四这个媳妇平时里不怎么联系他,这乍然联系,定然有事。
“爸,没事。”
沈青枝道:“是这样,有一个喜事告诉您……”
沈青枝将事情一说,也不知道那头陆长生听明白没有,反正他一直在哈哈大笑。
陆长生道:“这样,我现在就回家,你们也回去,咱们细说。”
挂掉电话,沈青枝带着陆知瑶往陆家去。
也不知陆长生的车开得有多快,沈青枝到的时候,他已经在院里装模作样的打太极了。
见到她们来了,收了收了势子,笑呵呵道:“知瑶过来了啊!”
母女俩刚进屋,他就迫不及待道:“你刚才电话里说的怎么回事?”
沈青枝:“……”
合着她说的话,这位一点也没过脑。
“知瑶要拜周瑞年老先生为师,想请您去观礼。”
陆长生:“周瑞年,是那个国画大师周瑞年?”
“爷爷,您这不是知道嘛!”
“我当然知道,周老先生很有名气。”陆长生没好意说,这是挂断电话后,他特意让警卫员去打听的。
警卫员打听出来一大堆。
反正周瑞年画画很厉害,名气很大。
周家的孩子都是文化人。
陆长生眉开眼笑的看着陆知瑶,“好孩子,真有出息!周老先生可是国画界的泰斗啊!”
他越想越高兴:“知衍走科研路子,现在知瑶又要学国画,咱们陆家要出真正的文化人了。”
沈青枝无奈摇头。
说得好像陆战北他们这一辈都是文盲一样。
明明陆家哥几个文化水平都不低,却从不被陆长生看在眼里。
秦素在屋里听见动静,走出来正好听到这句话,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周老收徒可是大事,”她强笑着,“怎么突然就定下了?”
见到陆长生回来,她还纳闷为何回来这么早。
等陆长生把原因一说,秦素心里直冒酸水。
老四家的运气也太好了些。
运势这玩意也喜欢锦上添花。
沈青枝道:“知瑶有些天赋,周老看中了。”
她轻描淡写的态度,让秦素觉得很装。
指不定走了多少门路,托了多少关系呢!
陆长生高兴地直搓手。
“好好好我一定去!战北知道吗?”
“知道了,他昨天才走,在江汉赶不回来,所以才想请您去坐镇。”
“应该的,应该的!”陆长生抱起陆知瑶不肯撒手,“咱们知瑶以后就是国画大师了!到时候先给爷爷画一幅,我挂在书房。”
这时曹云芳从外面回来,听见这话,脚步顿了顿。
“什么国画大师?”
秦素把她拉到一边,低声说道:“老四家的瑶瑶要拜周瑞年为师了。”
曹云芳的脸色立刻变了,“周瑞年是谁?”
老四家能看上眼的,一定是啥大人物。
秦素摆出一副很懂的样子,“就是那个一幅画能卖几十万的周瑞年。”
“几十万?”曹云芳声音都变了。
自从家里来了沈青枝,她都快不认识钱了。
咋动不动就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亿的?
“可不是嘛。”秦素语气酸溜溜的。
“人家孩子才多大,路都给铺好了。以后就是文化人了,跟咱们家这些大老粗不一样咯。”
曹云芳咬着嘴唇,心里不是滋味。
自家老大已经准备去琼岛当兵。
老二的学习一直也上不去,难道也要去当兵。
她看了沈青枝几眼。
陆知瑶的成绩她问过,语文还行,数学可不咋地。
可即便这样,人家当妈的还能给闺女找到出路。
能跟着一幅画几十万的人学习。
这样的人教出来的学生,画的再不好,一幅画也能卖个万把块钱吧!
晚上,陆战东回来,曹云芳立刻把这事说了。
“你说老四家的是不是太精了?孩子这么小就把路都铺好。
知衍搞科研,知瑶学国画,以后都不用愁了。”
陆战东不以为然:“孩子有出息是好事,你酸什么?”
“我哪酸了?我就是觉得不公平!咱们家山河怎么就没这机会?
都让他们这些有关系有门路的把机会抢了。”
“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能被周老看中,说明孩子确实有天赋。”陆战东为陆知瑶高兴。
曹云芳见说不动他,气得转身去给远在东北的二妯娌打电话。
“你干嘛去?”陆战东问。
曹云芳道:“我得跟丽丽报喜,她在东北还不知道这事呢。”
电话接通后,曹云芳添油加醋地把事情说了一遍。
汤丽丽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半晌,才幽幽道:“我知道了。”
曹云芳着急,“你怎么想的,你倒是说句话?”
“大嫂,你说孩子是不是跟在爸妈身边更好?
人家孩子跟在父母身边,一个比一个出息。
咱们家孩子放在老爷子跟前,反倒没什么长进。”
汤丽丽手指不断绕着电话线。
把两个孩子放在京市老爷子跟前,本指望他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谁知成绩一直不上不下,和在她身边也没啥区别。
现在听说老四家的孩子这么出息,她心里着急了。
曹云芳听后表情是这样的(?????)?
要不要听听你在说啥?
照这样说,他们家孩子既在京市,又在老爷子身边,还在爸妈身边,这样还没出息,算谁的?
“老二家的,你怕不是忘了,孩子放京市,是因为你把孩子养出一身病。”
曹云芳说完就挂断电话,和这种人说不清。
汤丽丽被她一提醒,又想起那年的事。
因为这件事,陆战南冷落她两三年,最近一年多两人的感情才回温。
老大家的咋这么讨厌。
汤丽丽在心里认真琢磨把孩子从京市接回东北的事。
首先要说服陆战南和她站在同一战线。
没有男人的支持,公公那边不会让她把孩子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