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心中思绪涌动。
他带着宋渊,随即站在龙江造船厂的船坞旁。
远处,诸多船舶屹立在江面上,他扫了扫巨大的龙骨和半成品。
随即摇了摇头。
不太行。
自己准备要打造的宝船,可不是普普通通的,也就是把现有宝船的简单放大,那就基本上没有意义了,放大无非是把宝船的龙骨扩大一些,根据他对于历史的了解,未来永乐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就已经很大了,但仅仅大还不行,必须他要比郑和宝船承载量更大,速度更快,只有这种船只,才基本上能满足未来大明朝的要求。
这就需要很多想法了。
某种意义上而言,必须采用全新的,能够超越时代的设计,也就是必须使用洪武朝之后的宝船,从而制造。
朱雄英心中思索着历史上的船舶种种类型,洪武朝之后,郑和船队航行结束之后,世界航海史上,会出现一种更加先进的船型。
这种船型,需要能够适应远洋航行,需要有巨大的承载能力,还需要有更高的航行速度,并且他兑换的宝船制造图纸中,就有这种战船图纸,很适合制造。
很快。
朱雄英的脑海中,船舶模型渐渐清晰起来。
算算时间,嗯,这应该大约是在十五世纪中叶以后才成熟发展起来的欧洲船型,这种船型对于当今的大明朝而言,完全够用,夸张点说此类宝船,完完全全的综合了当时最好的技术,其性能将木质帆船的潜力推向了新的高度。
这种船,就是盖伦船。
“就选择盖伦船了,但到时候需要修改一下名字。”朱雄英心中这般想着,盖伦船也并非是凭空出现的,这种船是卡拉克帆船的改良进化版。
通过改良、进化。
这种宝船的船身变得更加狭长,船首更加尖锐,船尾较为方正。
类似于这种的船型设计,能够有效减少航行阻力,使得船只在航行过程中更加稳定,速度也更快,同时盖伦船的帆装,采用了更为灵活的设计,使得船只能够更好地利用风力,适应不同的风向,这就能提升速度了,可不像现在的大明宝船这般,看起来确实够大,但承载量不够、速度也远远不够,这怎么能行。
朱雄英知道,这种船不仅能够承载更多的货物,还能够在大洋上进行更长时间的航行。
其实这种船,也最符合,现如今朱雄英的要求,也就是必须能集运输、探险、战斗于一体的综合性船型。
在历史上,也就是因为这种盖伦船的出现,彻底的标志着木质风帆战舰达到了一个巅峰。
这种在未来才出现的船只,现如今能够完美地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并为大明朝带来很大的优势。
朱雄英站在船坞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所思所想。
他脑海中,把两个船型进行着对比。
首先是眼前已知的大明宝船。
另外一种,就是盖伦船的形态。
大明宝船的设计理念,主要是贴合着整个时代而来的,主打的就是是一种浮城与宝库的结合,因为自从大明朝立国后,很快皇爷爷朱元璋就制定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因此海战这种事情,朱元璋从未想过,现如今大明朝的想法和首要目标,其实就是拿这种宝船,来展示天朝的国威,亦或者是为了承载大量赏赐品与贡品。
这种船只体型极其庞大,像一座海上宫殿。
但。
盖伦船却远远不同。
这种船的设计,则是一种商人与战士的结合。
总的而言,其一切设计,都服务于效率、火力和生存能力,从理念的先进性来看,盖伦船的设计哲学更偏向实用主义和效率,而非纯粹的象征意义,这与他心中所追求的更好的性能目标完全一致。
再者,船体结构大明宝船也与盖伦船相差很多,当然这并非是大明朝的造船技术不如国外,因为这是未来的一种船型,所以发展的更加前沿些。
就比方说,盖伦船的平底和浅吃水性能,就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的船舶结构,且船体宽大,有多层甲板和舱室,在平静的水域非常平稳。
同时其船首低平,船尾高耸,船身显著变窄,其吃水较深,水下的线型更优,也就是利用这种设计,才能够减少航行阻力,使其速度远超宝船。
最重要的是,就算在逆风条件下的航行性能,盖伦船也更强。
帆装系统,朱雄英也比较看中一些,毕竟现如今的大明宝船,主要采用纵帆和硬帆的组合,帆面巨大,迎风效率高,但需要的水手较少。
而盖伦船则采用横帆与纵帆混合的多桅布局,通常前桅挂横帆提供主要动力,主桅和后桅可配纵帆以增强机动性,这种混合帆装,在顺风时能获得最大的推动力,是远洋高速航行的关键,提供了无与伦比的适应性和速度,是远洋航行的黄金标准。
“不过,大明宝船的承载量确实很大。”
朱雄英忽然想到了这一点,不禁皱起眉头。
史料记载的宝船尺寸如果为真,其排水量可能高达万吨级,是当时的世界之最。
不过,盖伦船的承载量虽然不如宝船,但更为优化。
未来,典型的西班牙大盖伦船排水量在五百至千吨,最大的可达两千吨。
虽然单舰不及最大的宝船,但其载重效率比更高。
其船体更窄,但更深,货舱布局更合理。
盖伦船的设计不是为了打破尺寸记录,而是在速度、火力、载货量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用一支由多艘盖伦船组成的舰队,其总运载量和灵活性,会远超一支由少数巨型宝船组成的舰队。
宝船,虽然主要是用来运输货物的,可大明朝若是未来准备殖民或者远征其他国度呢,就需要考虑火力的问题了,毕竟大明宝船主要作为运输和礼仪平台,虽有武装,但并非核心设计,可盖伦船则为海战而生,侧舷布置多层重型火炮,船首尾也有火炮,其船楼收缩的设计使得重心更低,更适合安装和运用重型火炮而不易倾覆,强大的侧舷火力,使其不仅是运输船,更是强大的战舰,能有效抵御海盗和敌对势力的袭击。
朱雄英心中,万千思绪涌动。
目前看来,大明朝最适合打造的船只,也就是盖伦船了,但也不能但全部照搬,还得进行大明特色的优化一下,才可以。
现在自己有着图纸,也就是说可以直接跳过技术摸索阶段,盖伦船是经过百年航海实践检验的最优解,直接把图纸拿出来,就不用重复欧洲人从卡拉克船到盖伦船的漫长试错过程,直接绘制出最成熟的盖伦船图纸,这将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并能在一开始就打造出最完美的船型。
自己是大明朝的皇太孙,皇嫡长孙,皇爷爷朱元璋也全力支持自己打造宝船,那么材料、工艺方面,就根本不用考虑了,朝廷的资源提供后,直接使用最好的硬木,甚至可以考虑东南亚的铁力木,使用水密隔舱的技术,把中原王朝造船的传统优势给体现出来。
还有什么肋骨架设等工艺。
最终,使得中西技术结合,这样的话,绝对能打造出,比历史上欧洲盖伦船更坚固、更安全的大明版盖伦船。
火力方面,倒是也简单,想让大明宝船拥有强大的火力,实现火力碾压,直接配备现如今最先进的青铜火炮就可以了,毕竟起码现在放眼全世界,大明朝的火炮技术还是领先的,将这技术与盖伦船优异的稳定性与侧舷炮位设计相结合,可以打造出十六世纪海洋上无敌的战列舰,真正实现耀兵异域。
一旦,这艘新型宝船建造成功的话,那可不得了了。
意义也完全不同,
最终也不仅仅是一两艘宝船。
而是彻底的舰队化。
皇爷爷朱元璋这边,见到了自己建造出来的宝船成果,就可以更大程度上的,提供自己资源,那么很快,一支由数十艘标准化盖伦船组成的混合舰队就会出现。
这种舰队,至少包括一到两艘大型宝船,尺寸可以适当缩小,但仍保持威严,作为指挥和礼仪中心,还有重型盖伦战舰,负责护航和作战。
最后,是专门负责拉货的商用盖伦运输船,追求最大载重,其载重、速度的综合性能将彻底超越原来的马船。
这就是朱雄英的最终目的,大明朝现在的海上技术需要提高些许了,或许未来在他的努力下,能赶上大航海和殖民时代,而若是能之前打造出来这种舰队,那么其总运载量、航行速度、安全性和远洋续航能力,将全面超越永乐时期的郑和船队。
朱雄英收回思绪。
既然心中已经做了打算,那就开始绘画图纸了。
他看了看眼前的宋渊身上。
没有多说。
只是道:“宋提举,去取纸笔来,我准备画图。”
宋渊闻言,心中感到震动。
画图?
画的哪门子图?
该不会是,新型宝船的图纸吧?
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
若是外部的,那随便画画就可以了,可内部的图纸构造很是复杂,皇长孙能随便画出来么?
颂渊也没有想到,朱雄英会提出如此要求,心中感到疑惑的同时,但还是恭敬地应了一声,然后转身去准备。
准备的过程中,宋渊心中依旧与疑惑,画图这可不是小事,建造大型船只,是一项繁复而精密的工程。
仅仅是草创图纸,就需要数十个工匠,日夜研究几个月,天天商讨,才能最终得出。
而即便是这样,也还需要在建造过程中不断地参照,不断地修改。
皇长孙殿下,该不会是想当场作画吧,这怎么看,都显得有些不靠谱。
谁见过,有人能够仅凭一己之力,便能画出如此复杂的船只图纸的?
唉。
但怎么说,人家是皇长孙,只能老老实实的去照做,他心中虽然感到不信,但他还是将纸笔准备好,恭恭敬敬地放在了朱雄英面前的桌案上。
朱雄英从宋渊手中接过纸笔,没有多言。
他将纸铺在桌案上,拿起笔,心中一片清明。
国运商城中,他兑换了数种新型宝船的制造方法,而最终的选择,是能够最大化速度和承载量的盖伦船,因此对于盖伦船的图纸绘画方法,已经了然于胸。
他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开始作画。
随着朱雄英动笔,他画的很自然,宋渊就在旁边看着呢,不禁感到意外,怎么皇长孙画的这么快?
他真的懂,还是随便乱花的?搞得他都有些看不懂皇长孙了,仿佛殿下是真的这艘船的每一个细节都了然于胸一样,瞅着跟真的似的!
宋渊眉头紧皱,谨慎地看着朱雄英正在绘制的是总布置图。
身为龙江造船厂提举官,他还是懂得各种战船、宝船的结构的,现在殿下勾勒的是船只的整体外形,譬如船首、船尾,船身轮廓、各层甲板的布局。
还有船员的生活区、货物的储藏区、以及火炮的安置位置。
“这是,线形图?”宋渊心中微微震动,要知道懂得线形图的,无一例外都是老行家了,祖祖辈辈都研究怎么制造战船的,他虽然对于此道不是很精通,但也有所了解,现在殿下绘制的,就是线型图。
线形图,是整个船样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么说吧,线形图决定了这艘传,到底有哪些与与众不同的地方,宋渊发现,朱雄英很小心,在缓慢的画出船体水线以下的精确三维形状,用各种线条和标注,描述船体在水中的形态。
了不得。
宋渊缺乏觉得朱雄英了不得,根据他的认知,若是按照这种方法的话,确实能让这某种意义上的新型宝船,拥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适航性。
与现在的大明宝船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这精确的线型设计。
宋渊继续看下去。
现在朱雄英画图,基本上已经到了结构图这一阶段,结构图其实就是船只的内部骨架,譬如龙骨、肋骨,然后就是船壳板的尺寸和连接方式。
宋渊认真的看着,越来越觉得这新型宝船,确实有点说法,皇长孙并非是无缘无故的制造这船,不说其他就说结构图这方面,每一个细节,似乎皇长孙殿下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以确保这艘船的结构强度能够承受大洋的风浪,根据宋渊的认知,这种结构在大海上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最后,到了绘画帆装图的地步。
朱雄英在船体上标注出三桅或四桅的布局,以及横帆和纵帆的搭配方案,这种混合帆装,将为船只提供动力和灵活性。
朱雄英很快就画的差不多了,宋渊这边看了良久,面色发顿,这船确实不同凡响,目前看起来这种新型宝船的结构、骨架、船帆等等,皆是他从未见过的,殿下画出的诸多细节,都超出了宋渊对于现如今宝船技术的认知。
朱雄英放下手中的笔,将桌案上铺满的图纸,一一叠好,然后交到了宋渊的手中。
“宋提举,这就是要你打造的新型宝船船样。”朱雄英的声音。
宋渊接过图纸,扫了两眼后,压抑住心中的震动,然后召集了龙江造船厂,比较资深且经验的工匠。
除了他们,还有部分负责日常绘图和设计的负责人。
这些人,全部汇了过来,看着将图纸拿出,很多人心中都感到一丝困惑。
这是做什么?
宋渊没有多说,他将手中的图纸,铺在了桌案上。
众人围了过来。
他们脸上带着好奇。
但。
很快。
这种好奇便被震惊所取代。
这是?
诸多工匠,认认真真的看了看图纸上的各种清晰、复杂的线条,他们是有经验的,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宝船的制造方法,是宝船内部的构造汇屠,但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这分明是与传统福船截然不同的船体轮廓,线型图也从未见过,帆装系统更像是新诞生的般。
这里的每个人,基本上都是老工匠了,这辈子没事就研究船舶的制造方法,以及骨架方面的事情,可谓是都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造船业,但,就算如此,众人从未见过这般船样。
“这这是何人所画?”有老工匠问道。
看起来,这种造船方法很新颖啊。
宋渊没有回答。
这种事情,工匠们很快就知道了。
毕竟。
正主就在那里了。
工匠们,和负责人,基本上也听说了,当今的皇长孙殿下准备来研究新的大明宝船,而此时,大明皇长孙朱雄英就在眼前,结合这种种情况,基本上可以断定了,这图纸就是朱雄英所画。
这...
皇长孙殿下,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不仅仅是一张图纸。
他们皆很懂得船舶的结构和理念,现在清楚的很,这完全就是一种全新的造船想法啊,从未出现过!
随即。
诸多工匠们,仔细研究了起来。
图纸在桌案上,被平铺开来。
“这应该就是总布置图了。”有人说道,他目光投降桌案上的总布置图,不得不说,这种船只的轮廓,是这个时代从未出现过的,也没有人见过的,船体比很多人所熟悉的福船更为狭长,船首更加低平,意外的同时,很多人心中也感到一丝困惑,但大多数工匠没有疑问,而是准备继续看下去,很快他们就看到了线型图。
当工匠们的目光落在线形图,打量着这复杂、繁琐,但又完美的属于造船内部架构的时候,很多人心神不禁顿了顿。
有人看了朱雄英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