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章 好,好圣孙啊

作者:罄竹难书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孩子,这孩子。”


    朱元璋心中此时的翻江倒海。


    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和骄傲猛的冲上心头。


    他知道朱雄英正在制造大明宝钞,也答应了这件事器。


    没想到,这么快就制造成功了?


    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本事。


    并且心系国事,雷厉风行。


    当天开始制作,当天夜里就制作好了?


    好。


    好一个好圣孙啊。


    这个念头,如同暖流般。


    此时此刻,冲淡了朱元璋心头的阴霾。


    但,对于朱元璋而言,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疑惑。


    他是最关心大明宝钞的,也清楚宝钞的具体制造过程。


    宝钞制造何其繁复?


    选料、制纸、雕版、印刷、套色、编号、盖印...


    哪一道工序不是耗时费力?


    一天,仅仅一天?


    自己这乖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那造出来的宝钞,真能如他所言,解决防伪的问题?


    期待攫住了朱元璋的心。


    他心中已经迫不及待起来。


    想知道,这新型宝钞到底有着什么说法,藏着何等乾坤。


    它和旧钞有何不同,真能堵住那些造假者的路子?


    “让咱孙儿进来。”


    朱元璋看向内侍道,“立刻。”


    内侍闻言立刻退下。


    不久。


    沉重的殿门被无声地推开。


    朱雄英小小的身影,捧着一个很轻的托盘,稳步走了进来。


    殿内浓重得化不开的压抑气息和刺鼻的墨汁味。


    朱雄英很快就注意到了,这味道是翻倒的砚台传来的。


    味道很刺鼻,扑面而来。


    这砚台,是皇爷爷打翻的?


    难道是因为什么事情不高兴了?


    不再想这个,朱雄英抬头,一眼就看到了御案后站立的朱元璋。


    皇爷爷脸上的疲惫像刻上去的皱纹,深重的忧愁笼罩着眉头,但更让他心头一紧的是,那眉宇间尚未完全散去的、如同实质般的戾气和愤怒。


    发生什么了,什么事能让皇爷爷如此震怒?


    朱雄英心思电转,但脚步没有丝毫停顿。


    朱元璋看到爱孙,脸上骇人的戾气如同冰雪遇阳,迅速消融,硬生生挤出一个带着疲惫,却无比真切的慈祥笑容,眼角甚至微微湿润。


    他招招手,声音瞬间变得无比柔和,带着深深的期许:


    “雄英,我的好孙儿,快过来,到皇爷爷这儿来。”


    “让咱好好看看,你捣鼓出来的新型防伪大明宝钞!”


    朱雄英这个时候,口头答应下来。


    同时也敏锐的捕捉到了什么。


    那就是。


    朱元璋笑容下的沉重和压抑的怒火。


    他倒是并没有立刻询问发生了什么。


    暂且先不问。


    其实,任何言语的安慰都是无异议的。


    皇爷爷压力很大。


    如山的心事面前,所以的安慰会显得很苍白无力。


    安慰,谁都会做。


    而他要做的自然不同,他会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让皇爷爷的压力减轻很多。


    他快步走到御案前,恭敬地将托盘放下。


    托盘里,并排放着两张宝钞。


    一张是市面上常见的、边缘磨损、图案模糊的旧宝钞;另一张,则是他刚刚带来的、墨迹似乎还未完全干透、散发着独特纸墨清香的新型宝钞。


    “皇爷爷,”朱雄英的声音沉稳,“皇爷爷请看。左边是旧钞,右边是孙儿命人新造的宝钞。”


    朱元璋目光闪烁,深吸一口气。


    强压下翻腾的心绪,然后将两张宝钞都抓在手里。


    他先是快速地扫了一眼。


    乍看之下,大小、颜色、图案框架似乎区别不大。


    他眉头下意识地微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


    “来人,多点些灯烛,要亮!”朱元璋沉声命令,不死心。


    几个内侍慌忙行动。


    很快。


    十几支粗大的牛油蜡烛被点燃,明亮的烛光将御案周围照得亮如白昼,甚至有些刺眼。


    朱元璋屏住呼吸,将两张宝钞凑到眼前。


    借着这充足的光线,仔仔细细地对比起来。


    他先用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摩挲。


    旧钞的纸张,让人一眼看,就能感觉粗糙、单薄。


    甚至有些地方纤维外露。


    但。


    这新钞的纸张,嗯,看了看,确实不凡。


    朱元璋拿着,入手温润。


    这感觉怎么说呢。


    带着韧性和厚实感。


    同时,宝钞表面光滑细腻,让人知晓这种类型的大明宝钞所采用的纸张,绝对不凡。


    朱元璋心中感到意外。


    随即便将新钞高高举起,对着烛火。


    很快。


    在看似普通的纸页内部,渐渐浮现出龙纹暗影。


    如同水印般,若隐若现,清晰可辨。


    而旧钞,对着光看,什么都没有。


    “这,这是如何做到的?”


    朱元璋面色顿了顿。


    他又放下宝钞,凑近了细看图案文字。


    旧钞的印刷,线条模糊,墨色深浅不一,边缘常有毛刺。


    而新钞,


    线条清晰锐利如刀刻,墨色均匀饱满,尤其是复杂的底纹和人物图案,层次分明,纤毫毕现。


    这绝非寻常雕版印刷能达到的效果!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新钞左下角那一串醒目的数字编号上。


    每一个数字都大小一致,排列整齐,边缘清晰无比,透着一股精确感。


    他拿起另一张新钞,编号完全不同。


    这显然不是手工书写,而是某种,精密的机器所为。


    独一无二!


    朱元璋的目光在两份宝钞之间来回扫视,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凝重、审视,迅速转变为惊愕、震撼,最后化作了难以抑制的狂喜和巨大的欣慰!。


    猛地抬起头,看向站在一旁的朱雄英。


    那眼神,如同看着稀世珍宝。


    “好!好!好!!”


    朱元璋连吼三声好。


    每一个字都像砸在地上,带着力量。


    巨大的喜悦冲垮了他心头的阴霾。


    他一把将朱雄英小小的身子紧紧搂进怀里,那力道之大,几乎让朱雄英喘不过气。


    朱元璋开怀大笑,,多日来笼罩在乾清宫的阴郁气氛仿佛被这笑声一扫而空!


    “哈哈哈,天佑大明,天赐咱的好圣孙啊,雄英,你这孩子,真是,真是给了皇爷爷一个天大的惊喜,一个救命的惊喜啊!”朱元璋用力拍着孙儿的背,激动得语无伦次。


    朱元璋说着这话的同时,手指还在反复摸着这张新型宝钞。


    通过手掌传来的感觉。


    朱元璋对于其不同于旧钞的坚韧纹理和细腻墨迹,感受的越发明显。


    改的确实不错。


    有了这种技术的宝钞,民间还如何私自制造?


    “皇爷爷,既然新宝钞皇爷爷也看过了,确认无误,那能否即刻下旨,命宝钞提举司全力开印?”朱雄英见朱元璋神情愉悦,趁热打铁地提出了请求。


    新钞早一日推行,国运便早一日受益。


    朱元璋闻言,倒是没有犹豫,微微点头:


    “此等利国利民的大事,确实明日就可以下令了。”


    宝钞问题的紧迫性,不言而喻。


    每拖延一日,民间的怨气与混乱便多增一分。


    他随即看向侍立在一旁的内侍,道:


    “传朕口谕,着宝钞提举官王慎,明日召集所有匠户、物料,全力督造此新型大明宝钞,务必精细,不得有丝毫差错延误,若有差池,唯他是问。”


    “另外,相关制造方法让王慎守好了,不可传出去。”


    “奴婢遵旨。”


    内侍躬身领命,脚步匆匆地退出了大殿。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


    朱元璋这才拉着朱雄英的手,走到御案旁的椅子上坐下。


    他再次拿起那张新钞,对着殿外透进来的天光仔细端详,眼神深邃。


    “雄英啊,”朱元璋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些沧桑感,“你可知晓,当初为了造出这大明宝钞,咱耗费了多少心力?集天下能工巧匠,遍寻良纸精墨,定下严规厉法,只盼它能成为流通万民、便利交易的国之重器。”


    他顿了顿,语气中的无奈愈发明显,“可,,,唉,事与愿违。即便咱倾注了如此心血,这宝钞的问题,还是像那跗骨之蛆,越来越大,越来越深,成了咱一块难以卸下的心病。”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在空旷的大殿里显得格外清晰,充满了疲惫与挫败。


    “宝钞滥发无度,印得多了,东西却没多,结果就是钞越来越贱,东西越来越贵。百姓辛苦劳作,挣来的宝钞却买不回多少米粮布匹,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这还不是最糟的,更可恨的是那些胆大包天的奸猾之徒,竟敢私印假钞,粗制滥造的假票子混入市面,真真假假难以分辨,搅得市集混乱不堪,商贾百姓人人自危,对朝廷发行的宝钞,哪还有半分信任可言?”


    朱元璋的声音渐渐提高,带着压抑的愤怒,


    “这些问题,日日夜夜,都像石头一样压在咱的心头啊!”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手中那张新钞上,眼中的阴霾被驱散。


    纸张的质地、复杂的图案、难以仿制的印记,都指向一个清晰的事实。


    滥发和伪造这两大顽疾,在新钞上被找到了克制的法门。


    “雄英,”朱元璋抬起头,看着眼前尚显稚嫩却已屡屡带来惊喜的孙儿,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是毫不掩饰的骄傲,“你这次,可真是给了咱一个天大的惊喜,解决了咱多少年的心头大患,不愧是我朱家的麒麟儿,咱的好圣孙。”


    感受到朱元璋发自内心的赞许,朱雄英一直悬着的心终于稳稳地落回了实处。


    殿内紧绷的气氛也随之缓和。


    这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算是初步敲定了。


    随此事的成功,他期待已久的国运值也将能到手一大部分。


    新型宝钞的全面推行,将彻底终结大明混乱的货币体系,建立起一套相对稳固可靠的信用货币制度。


    这不仅关乎经济民生,更关乎朝廷的威信与统治的根基。


    这已经算是解决一则小型积弊了。


    这笔即将到手的国运值,到底怎么用,朱雄英早已经想的差不多了,肯定是积攒起来,等国运值差不多了,好兑换国运商城中,标价一万两千国运值的【肺痨治愈药汤制造方法】。


    祖母马皇后的咳喘之症日渐沉重。


    御医们束手无策,每每听到祖母压抑的咳嗽声,都让他心如刀绞。


    只要兑换出这份药方,祖母的病痛便有根除的希望。


    当然,需要解决的问题远不止一件。


    [海运巨轮制造手册],[新型白银开采技术手册]等等,都需要尽快兑换。


    若是国运值的数量足够的话。


    或许,可以未来有机会兑换最后[修炼功法],


    当然了,这并非急务。


    却是他心中很眼热的东西,若是能大明朝的子民,无论贵贱,都拥有踏上修炼之路的机会,强健体魄,延年益寿,甚至追求更玄妙的境界,那大明朝岂不是能成为一个底蕴深厚、人人如龙的仙朝?


    一个真正意义上永恒不朽的国度!


    不过,修炼功法目前看来也仅仅只能是想想,朱雄英轻轻吸了一口气,感到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


    任重道远啊。


    他的任务,远不止是解决眼前一个宝钞问题,或是祖母的病痛。


    自己既然有了这道能力,那么自然要改变的是整个大明朝积重难返的命运轨迹。


    起码,要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希望,都能过上有尊严、有奔头的好日子。


    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漫漫长路。


    解决了宝钞这件心头大事,朱雄英的心情确实轻松了不少,紧绷的神经也得以稍稍放松。


    随即他就想到了,方才朱元璋似乎因为什么事情而感到愤怒,生气。


    甚至砚台都给砸翻了。


    朱雄英不禁看了朱元璋一眼。


    此时。


    皇爷爷脸上先前因新钞带来的喜悦早已消散,反而显得很是疲惫,似乎发生什么天大的事情,就连他也解决不了,感觉很烦躁的样子。


    朱雄英可是清楚,目前皇爷爷在大明朝,是真正做到乾纲独断了的。


    什么事情,能让皇爷爷担忧成这个样子?


    朱雄英心中微动。


    他想了想,恭敬开口问道:


    “皇爷爷,孙儿方才进殿时,就见皇爷爷满面忧思,烦躁不安,难道遇到了烦躁之事?孙儿虽年幼,或也可为皇爷爷提出个解决方法,分忧一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