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玉虚宫。
终年缭绕的庆云,今日似乎也染上了一丝沉凝。
大殿之内,元始天尊背手而立,那张总是充满了威严与傲然的圣人面庞,此刻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身前,两道身影悄然浮现。
一位是身着朴素道袍,气息与天地相合,仿佛不存在于此世的老者。
另一位则是一身青衣,身形挺拔,眉宇间带着一股宁折不弯的锋锐与桀骜。
正是太上老君与通天教主。
“二师兄,何事如此急切,将我等都召了来?”通天教主率先开口,他斜倚着一根玉柱,语气里带着几分漫不经心,仿佛只是来串个门。
元始天尊没有理会他的调侃,只是大袖一挥,面前的虚空中,一面由大道法则凝聚而成的水镜凭空浮现。
镜中光影流转,清晰地呈现出两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一幅,是朝歌。
那座人族的都城,此刻气运鼎盛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
冲霄的玄鸟虚影几乎要化为实质,双翼之上燃烧的文明之火,将整片天穹都映照得一片赤金。城中百姓安居乐业,脸上洋溢着的是发自内心的希望与自信。
那股磅礴的愿力,凝练、纯粹,竟隐隐有与天道分庭抗礼之势。
另一幅,则是西岐。
愁云惨淡,怨气冲霄。城外良田荒芜,饿殍遍地;城内却在大兴土木,为一只来历不明的野鸡修筑那极尽奢华的“凤鸣楼”,搞得民不聊生,国库空虚。
“二位请看。”元始天尊的声音冰冷,压抑着滔天的怒火,“这便是天数所定的西岐,这便是该亡的殷商!”
他猛地一挥手,水镜消散。
“那帝辛,不知得了何等变数,竟将人道气运凝聚到了这等地步!他这般行径,已严重威胁到了天道运转,更是让我阐教的封神大业,举步维艰!”
元始天尊的目光扫过二位师兄弟,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此獠不除,封神量劫将永无开启之日。我意,当尽快将其推翻,重定乾坤,以应天数!”
大殿之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太上老君手中的拂尘轻轻一摆,眼皮都未曾抬一下,语气平淡得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天道自有定数,人道亦是天道演化之一环。人道强盛,未必便是坏事。”
他顿了顿,才不紧不慢地补充道:“不过,若这人道之力过于脱离天道掌控,确实会引来变数。师弟若想拨乱反正,倒也……无可厚非。”
这话说得模棱两可,看似同意,实则置身事外,依旧是那副清静无为的超然姿态。
元始天尊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将目光投向通天。
通天教主将这一切尽收眼底,脸上那幸灾乐祸的笑意,几乎要满溢而出。
他看着元始天尊那副吃瘪的模样,只觉得通体舒泰,念头通达。
让你天天标榜什么“顺天应人”,让你天天说我截教门人都是湿生卵化之辈,不配上榜。
现在好了,你那宝贝徒弟扶持的“明主”,把自家老底都快败光了。人家你看不上的“暴君”,反倒快成了千古一帝。
这脸,打得真响。
“呵呵,”通天教主轻笑出声,那笑声在空旷的大殿中显得格外刺耳,“二师兄何必如此动怒?依我看,这景象甚好,甚好啊。”
他伸了个懒腰,姿态说不出的惬意。
“天机混乱,各有各的缘法。那帝辛能让人道崛起,是他的本事。你阐教的布局被搅乱,也是你自己的命数。正所谓,有果必有因,师兄还是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
这番话,可谓是往元始天尊的伤口上,又狠狠地撒了一把盐。
“你!”元始天尊勃然大怒,指着通天,浑身圣威激荡,几乎要当场动手。
太上老君眼见气氛不对,这才干咳一声,手中的拂尘轻轻一扫,一股无形的道韵弥漫开来,将元始那暴走的气息抚平。
“师弟,稍安勿躁。”
通天教主见状,也知道见好就收,他嘿嘿一笑:“师兄莫气,师弟我就是开个玩笑。这封神之事,是你阐教的家事,我截教就不掺和了。你们忙,你们忙,我先走一步。”
说罢,他竟真的化作一道青光,潇洒无比地消失在了大殿之中,只留下一串回荡的,充满了愉悦的笑声。
元始天尊看着他消失的方向,又看了看一旁那依旧老神在在,仿佛入定了的太上老君,只觉得一股邪火自丹田直冲天灵盖,烧得他三尸神暴跳。
他猛地一甩大袖,将身旁的玉案拍得粉碎。
“好!好一个清静无为!好一个各有缘法!”
“既然你们都不管,那此事,便由我一人来管!”
元始天尊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决断。
他知道,指望这两位师兄弟,是没戏了。
既然西岐这枚棋子暂时指望不上,那便只能从外部着手,先将帝辛那日益高涨的气焰,狠狠地打压下去!
他重新回到云床之上,双目紧闭,圣人级别的推演之力疯狂运转。
这一次,他不再推演那早已混乱不堪的天机,而是将目光,落在了殷商的国运根本——民生之上。
帝辛为何能凝聚如此磅礴的人道气运?
无外乎他推行的那些利民之策,修水利,办工学,开民智……使得万民归心。
既然如此,那我便毁了你的根基!
让你那些所谓的利民之举,变成祸乱之源!
元始天尊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他心念一动,三道传音符瞬间化作流光,飞出了玉虚宫,径直朝着三座不同的仙山洞府而去。
“文殊、普贤、慈航。”
他的声音,冰冷而不带丝毫情感,在三位弟子的识海中同时响起。
“尔等即刻下山,潜入朝歌。”
“不必与人争斗,更不必暴露身份。为师要你们,以仙家手段,毁其水利,乱其工商,散布瘟疫,制造天灾。”
“总之,不惜一切代价,动摇其国本,让那万民归心,变成万民怨愤!”
“我要让帝辛知道,人道,在天道面前,永远都只是可以随意揉捏的蝼蚁!”
九仙山,五龙山,普陀山。
三位正在静修的大士,在接到这道法旨的瞬间,齐齐睁开了双眼。
他们的脸上,没有半分犹豫,只有一片肃穆的遵从。
“弟子,谨遵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