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8章 治标不治本

作者:蜗享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顺打断了李昌。


    “那堡外良田,你且作何打算?”


    李昌一时语塞,复而思虑。


    二人意见不一,僵持不下。


    这填渠堵河的方案,终究只能是纸上谈兵。


    良田。


    是啊,良田。


    护城河经过这么多代人的修缮疏通,早已不仅仅是防御体系。


    它如同一条主动脉,分出无数细小的沟渠,如同毛细血管一般,滋养着堡外那上千亩赖以为生的田地。


    堵塞其源头,固然能拦下尸鬼。


    可堡外的大片田亩,也会同样失去水渠内稳定的水源供给。


    地旱田死,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到时候,今年的春耕就是白忙活了一场。


    李昌皱着眉头。


    现下这种情况,难道要派人出堡,一桶一桶地去河边打水浇地?


    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被他自己掐灭。


    所耗人力功夫且不谈。


    几十上百的男丁,赤手空拳地暴露在毫无遮蔽的河岸边,弯腰,取水,再直起身,挑着水担走过漫长的田埂。


    这根本就违反了他们想要隔绝尸疫于外的初衷。


    这无非只是水流引尸,和活人引尸的区别。


    本质上却并无不同。


    李顺的视线从李昌的脸上移开,他更深层的忧虑,在于人心。


    若是堡内堡外的人员流动变得频繁,问题就不再是简单的劳力消耗。


    相比起看得见的尸鬼,他更怕看不见的疫病。


    倘若有男丁在外劳作时,被尸鬼抓伤......


    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道血痕。


    他为了不被同伴抛弃,为了不被当成疫源剪除,极有可能选择隐瞒。


    回到堡内,他怀着侥幸如常生活,与家人同吃同住。


    那堡内最终将是何等可怖的场景?


    只怕早晚步上西风堡和高石堡军民的后尘。


    李顺不待李昌反驳,便为此事定言。


    “事关重大,非一人可断,非一时可决。”


    “我看,还是留待家主决断为好。”


    当然,李顺并非一味地拖延。


    接着他也提出了对当下局面的应对方案。


    “填堵非当下可为,但防范却刻不容缓。”


    “不若先派一队人马,去河渠扎营。”


    “于水渠窄处,横设缆绳,密布锁链,再缀以尖锐倒刺。”


    “如此,即便上游再有浮尸漂下,也会被缆索所阻,难以抵近我顺义堡外。”


    李昌心中暗叹。


    此法并未根除尸鬼水患。


    不过是将风险从堡墙之内,转移到了河渠驻军的头上。


    但这确实是眼下能庇护屯堡,又不必大动干戈的法子。


    “再禁绝军民饮用堡外河水,如此也可暂保无虞。”


    三人对于泡过尸鬼的河水,究竟有没有疫毒,暂时无从得知其答案。


    在这种事情上,赌不起。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饮不洗。


    屯堡内有水井,一时也不愁无水可用。


    李昌紧锁的眉头,在听完李顺的布置后,终于缓缓舒展开来。


    他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随即点头。


    “好,那就先用此法应急!”


    虽然李顺所提方法,是治标不治本。


    可这个法子简单易行。


    最重要的是,它不涉及对屯堡根本体系的改动,更不需要调动上百人进行伤筋动骨的大工程。


    对李顺、李昌、李忠三人来说,代管权限之内,能够拍板决定的事情仅限于此。


    又或者说,这是他们作为亲卫,自认为不能逾越的行事红线。


    代管,代官。


    所谓‘代官’,他们可以修修补补,可以处理日常琐事。


    却绝不敢进行任何有可能伤筋动骨的改动。


    终究是只能管小事,而不敢触大权。


    他们最先图的一定是维持现状,而不是积极进取。


    这就是多权分化,缺了主心骨的弊端。


    缺了家主决断,几人各说各有理,这便是处事拖沓的根由。


    大事,无人敢立时拍板,唯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沦为千古罪人。


    小事,又多是些修修补补,无关痛痒,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李煜临行前的安排,终究还是暴露出了它内在的缺陷。


    不算致命,却让整个顺义堡的运转,都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民主’迟钝感。


    ......


    马蹄奔飞。


    卷起的烟尘在身后拉出一条长长的土龙。


    “驾——”


    “驾——”


    一名斥候哨骑从队伍前方的高坡上折返,纵马疾驰而来,坐骑的鼻孔中喷出滚滚的白气。


    “家主!”


    他的脸上混杂着尘土,眼神却透着一股兴奋。


    “卑职沿途观察,前方河岸边上,发现一处新立的营寨!”


    “远观悬旗,应是我顺义堡兵卒所驻扎!”


    无故在堡外扎营?


    李煜的心头微微一动。


    尚有余力外出扎营分兵,看来堡内尚且安稳。


    不过终究还是得真正见到营寨驻留之人,才能确定结果。


    李煜闻听,手上一拉缰绳,驭马加速向其所指而进。


    “那还愣着做什么!”


    李煜的声音不高,却也压过了呼啸的风声和杂乱的马蹄声。


    “快,引路!”


    “好事还是坏事,去看看便知!”


    ......


    “官道上有动静!”


    当李忠听闻哨兵汇报,有一众骑兵在官道上裹挟着烟尘而来。


    他第一反应就是兴奋。


    他都不用爬上箭塔,去仔细分辨来者的旗号。


    这个时节,还愿意往鸟不拉屎的顺义堡跑的骑兵。


    除了自己人,没人会过来没苦硬吃。


    况且,来者的方向,正是沙岭堡所在。


    那么身份就不用多想,应是家主率亲骑折返而归。


    “你们继续盯着水渠,我去外面迎一迎。”


    在这儿驻扎的人手,足有四个什的男丁,足可见重视。


    两什屯卒,负责轮替,定期清理河渠网绳锁链拦截的‘水鬼’。


    两什流民新编戍卒,负责放哨,做炊,打杂。


    与好歹经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屯卒相比。


    这些新编戍卒多是刚放下锄头的民户百姓,正面厮杀尚派不上用场。


    便由着他们一点一点地加固营盘,承担放哨、做炊等杂务,倒也人尽其用。


    就这么着,一两日的光景,营盘已初具雏形。


    比如现在。


    倚着河渠一侧扎营,其余三面也挖了拒尸的粗浅沟壑。


    四面各自设了木栅为隔,刺桩斜埋。


    就连木质寨墙,他们也正在着手从沿河一面建起。


    哨楼分别立在营盘斜对角,共计要立起两座。


    一座已经建好,另一座还正在搭建。


    起码基本的守御功能,这处营盘已经具备。


    河渠表面头,也拉上了绳索。


    河渠底下,也有水性好的潜下去,提早打了几处木桩缠绳结网。


    这些准备,都是为了防止尸鬼浮在水里,无声无息的溜去顺义堡。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