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章 只许胜,不许败...

作者:蜗享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此刻,大顺军中收到消息,倭兵据说已经攻入了高丽最为核心的京畿道和江原道腹地。


    再加上高丽南部的庆尚道、忠清道、全罗道,早已经全部失陷。


    高丽国内总计八道之地,已经失陷近半。


    高丽李姓王室已经逃亡至最北端紧靠鸭绿江的平安道治所...平壤府。


    除了呼叫宗主国救命,高丽国内根本就没有做出任何有效抵抗。


    “上使,倭贼侵略我国,士卒悍勇异常...”


    来自高丽王室的使臣,正在大帐中将倭奴军情向大顺朝廷的东征主官...幽州牧刘安和盘托出。


    刘安闻言摆了摆手,有些无奈的说道。


    “每次遭受倭人袭扰,你们总是这般说辞...”


    “我想知道的是倭人主力目前最真实的情况。”


    谎话说多了,偶尔说一次真话,都没人愿意相信了。


    高丽使臣无奈的拱了拱手,急忙继续解释道。


    “大人,这次真的不一样,真的不一样!”


    “倭人这次是发了疯一般的急攻,他们从上到下几乎都疯了,都疯了!”


    “甚至...甚至在汉城府,他们一支区区千人的偏军,就敢向我两万守军驻守的城池发起猛攻。”


    那副样子,至今想起来都让高丽使臣有些不寒而栗。


    倭贼宁愿死在城下,也丝毫不愿意后退。


    就连他们那些随军的老弱,也拿起了刀剑跟随军队发起冲锋。


    事后汉城府内的斥候外出查验。


    这些倭人的随军物资少得可怜,根本不像是早有预谋的侵略。


    那些散落在城外的尸体,不少人脸上凝滞的表情都带着一抹饱含解脱的微笑,他们简直就像是自己主动来寻死似的。


    不管如何,这诡异的战事,彻底吓得汉城府中的高丽王室一心北逃。


    现如今...再多的高丽大军也无法带给王公大臣们安全感了。


    若不是还想给王室保留一点最后的体面,高丽国王李享甚至想离开平壤府,直接进入大顺寻求庇护。


    “哎,好了...”


    “你说的我都知道了,你先下去歇息去吧。”


    幽州牧刘安挥了挥手,敷衍着高丽使臣退下。


    还是一如既往地,每次朝廷援助高丽,从高丽求援的使臣口中向来听不到什么靠谱的消息。


    以往的高丽使臣,他们要么是严重夸大敌人的实力,只为了寻求大顺的重视,加紧救援。


    结果大顺重兵压境,却发现敌人不过区区千余人,大军劳师动众的至此也不过是徒耗粮草。


    ......


    要么就是轻描淡写的把对方描述为和高丽守军五五开的疲弱之师。


    连什么惜败、鏖战之词都用上了,反正是怎么能体现高丽士兵的英勇怎么说。


    但是边军官将和高丽也没少打过交道,谁不知道高丽军卒的战斗力之低下?


    就连塞外卫所的屯卒都比他们能打。


    曾经就有一次...


    朝廷统兵大将轻信高丽使臣之言。


    先锋武官因高丽使臣的错误情报,贸然轻敌。


    这位总兵急功冒进,独自率领部下的轻骑连夜奔袭,最后被敌人重兵围困,惨遭覆没。


    ......


    “哎...高丽君臣,实不足为信也。”


    想到这里,幽州牧刘安又叹了口气,这才向大帐外的亲兵说道。


    “擂鼓,唤众将大帐军议!”


    接着,幽州牧刘安又自言自语道。


    “不管敌情如何,这朝廷之令,我确是难以推辞。”


    为了给胆敢侵犯大顺江南之地的倭寇一个教训。


    大顺女帝及丞相、三公,都已经先后给他来信。


    信纸上的字里行间,无一不显露着暗示之意。


    ‘此次东征,务必得胜归师。’


    若胜......


    他刘安就可以把现在食禄千石的从二品州牧之职,一跃直入朝廷食禄两千石的二品九卿之列。


    九卿人臣之尊,位次之贵,仅在丞相、三公之下。


    但若是败......


    为了大顺朝廷的颜面,他这个兼任东征大都督的幽州牧,最好还是别活着回来了。


    “敌情不明,却又是不进...也不成啊!”


    “哎...”


    幽州牧刘安的叹息声,回荡在这空空落落的大帐内。


    ......


    李煜骑着马,绕着顺义堡给手下的兵将安排任务。


    “李顺,带着你的一什人手,把这边的城墙再给我加固加固!”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你们另外几个什长,各自给我再搭个箭楼出来,顺便把挡箭的女墙也给我加高一些。”


    春耕结束后,李煜带着手下的军户,在顺义堡内搭了座土窑,又购了一批附近山里的官窑开采的煤炭,专用来烧制廉价的石灰石。


    将煅烧后的石灰与其他物质(如沙子、碎石或其他骨料)混合。


    最后加水制成糊状物质。


    这种石灰砂浆?的混合物在干燥后变得坚硬,可以起到类似于现代水泥的作用。


    通俗来讲,就是现代水泥的一种早期雏形。


    类似水泥的建筑材料雏形,实际上在大顺已经有了。


    诸如糯米石灰浆、三合土?...等物,都有搭建营垒城墙的效用。


    只不过因为制作难度、成本等问题。


    除了朝廷专人监察营建的中原大城,一般的小城和规模更小的卫所屯堡都很难用的起那么贵重的施工材料。


    东征大事,自然和他顺义堡的一个小小百户无关。


    而顺义堡的坚固与否,却直接事关李煜的身家性命。


    顺义堡原本就只有百来人的守备兵力,现在更是先后被抽调走了足足三十人,编入了东征大军。


    守城人手不充裕,李煜就只好从营垒工事这方面弥补。


    为了防备可能会南下的北虏部落,他想方设法的带着麾下的兵丁加固城墙。


    李煜自从伤势好了个七七八八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安排人手,折腾他自己凭着印象调配改良后的石灰砂浆?配方。


    只为把顺义堡的城墙箭楼,修的比其它卫所的同僚武官们的屯堡都要高大坚固。


    到时...纵是北虏游骑在这个幽州边防空虚的时机南下,想来也不会主动来强攻他这处城坚墙高的屯堡。


    顺义堡作为一个军事堡垒,这里面又没什么油水,北虏部落顶多就是留下百十号人围困屯堡确保他们无法出来袭扰后路罢了。


    李煜压根不考虑主动出击的问题。


    首先作为卫所武官,面临北虏南下。


    他届时只要顺义堡内点起一束狼烟示警,就已经尽到了卫所武官的守土预警之责了。


    大顺朝廷对边塞卫所的要求本身就是如此......


    顺义堡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为辽东平原上分布的城邑提前预警而已。


    其次,凭借这些勉强一人一身棉甲的屯卒,拿着单薄的长枪出堡野战基本就是送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