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章酸儒窥炉,油火灼心

作者:毒酒飘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青崖镇的喧嚣被夜色稀释,唯镇东一隅火光冲天,人声如沸。


    李烜的工坊像个不知疲倦的巨兽,


    吞吐着陶土、粗油和汗水,喷涌出清亮的“明光油”与滚烫的铜钱。


    这喧嚣,却成了徐文昭耳中挥之不去的魔音。


    他枯坐在自家那间四壁萧然的陋室,


    桌上摊开的《朱子语类》墨字如蚁,却爬不进他心里。


    眼前晃动的,是白日里公堂上李烜挺直的脊梁,


    是苏清珞清泠的证词,


    更是渡口边刘老大船上那盏前所未有明亮的油灯——明光油点的。


    那灯光刺破河雾,也像根针,


    扎在他信奉了二十年的“万般皆下品”上。


    “奇技淫巧…奇技淫巧…”


    徐文昭喃喃自语,指尖无意识地将书页边缘捻得卷曲。


    若真是无用邪物,为何那灯光能亮如星子?


    为何铁匠张能连夜赶出那批急用的犁头?


    为何连最重规矩的父亲,


    都因夜里读书清晰了些,


    破天荒地没斥责灯油钱耗多了?


    圣贤书里…可没说油灯亮些也是罪过!


    一股烦躁涌上,他猛地推开窗。


    深秋的寒风灌入,


    带着远处工坊特有的味道


    ——草木灰的碱涩、油品的温润,


    还有一股…野蛮生长的燥热!


    这气味像只无形的手,攫住了他。


    鬼使神差地,他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青衫,走出了家门。


    他不敢靠近,


    只远远地站在工坊斜对面一棵老槐树的阴影里,


    像个见不得光的窥探者。


    目光却穿透院墙的豁口,


    死死钉在那片灯火通明的混乱战场上。


    炉火熊熊,映得人影幢幢如同鬼魅。


    柳含烟那丫头,挽着袖子,


    露出一截沾满黄泥的小臂,


    正半跪在一座刚熄火的土炉旁。


    她手中握着一根奇形怪状的陶管,管身还带着未褪尽的暗红余温。


    只见她眉头紧锁,黑亮的眼睛锐利如鹰,


    手指沾着湿泥和捣碎的麻絮,


    正飞快地填补着陶管与粗陶罐接口处一道细微的裂纹!


    动作又快又准,湿泥麻絮在她指下如同驯服的膏药,


    严丝合缝地嵌入缝隙,


    再被她用一块浸水的破布用力拍打抹平。


    “趁热!拍实了!凉了就不黏了!”


    她清脆的嗓音穿透嘈杂。


    旁边一个年轻匠人笨手笨脚地想帮忙,却被她一把拍开:


    “别添乱!你那手劲,想拍碎它吗?看着!要这样!”


    她示范着,力道精准,那修补处竟真的不再渗油!


    徐文昭看得怔住。


    这…这岂是闺阁女儿该做的腌臜事?


    可那专注的眼神,


    那行云流水的动作,


    竟透出一种…近乎“道”的奇异韵律?


    他心头那点清高鄙夷,像被泼了瓢冷水,滋滋作响。


    另一边,孙老蔫佝偻着腰,正带着两个徒弟砌一座新炉。


    老匠户布满皱纹的脸绷得死紧,浑浊的老眼此刻却精光四射。


    他不用墨斗线,只凭一双老眼和手中半截木炭,


    在夯实的泥地上飞快划出歪歪扭扭的线条。


    徒弟们按着线垒砌土坯,


    他则用一把缺口的老泥刀,仔细地刮平每道缝隙,


    再抹上特制的、掺了细沙和碎陶末的黄泥浆。


    “这里!加半块砖!往里收三分!”


    孙老蔫声音嘶哑却不容置疑。


    “炉膛要鼓!火才旺!烟道要顺!


    气才通!差一丝,火候就不匀!


    炼出的油就得带焦糊味!糟蹋东西!”


    徒弟们屏息凝神,一丝不苟。


    徐文昭看着那歪歪扭扭却自有章法的炉基,


    看着孙老蔫那双布满老茧、


    指甲缝里全是黑泥的手精准地操控着毫厘之差,


    一种从未有过的困惑击中了他。


    圣贤书里讲“治大国若烹小鲜”,


    可这砌个土炉子,竟也讲究火候、气道、毫厘不差?


    这粗鄙的“匠作之事”,内里…似乎也藏着门道?


    “让开!烫着!”


    一声粗吼炸响!


    徐文昭悚然一惊!


    只见陈石头赤着精壮的上身,汗流浃背,


    扛着一根刚出窑、还冒着滚滚热气的粗陶冷凝管,


    像头发怒的蛮牛,从炉火区直冲出来!


    那陶管通体暗红,


    散发着灼人的热浪,


    所过之处,匠人们纷纷惊呼避让!


    徐文昭下意识想躲,


    脚下却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一个趔趄!


    “小心!”


    有人惊呼!


    陈石头也发现了他这“不速之客”,


    猛地刹住脚步!


    但惯性带着那根沉重的、灼热的陶管末端,还是扫过了徐文昭脚边!


    “嗤啦!”


    一股皮肉焦糊的恶臭瞬间弥漫!


    “啊——!”


    徐文昭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


    抱着右脚单腿跳了起来!


    崭新的青布鞋面被烫穿一个大洞,


    脚背上一片刺目的红肿,瞬间鼓起燎泡!


    钻心的剧痛让他眼前发黑,冷汗刷地冒了出来!


    整个工坊瞬间一静!所有目光都聚焦过来!


    “徐…徐先生?!”


    陈石头吓傻了,扛着滚烫的陶管僵在原地。


    柳含烟像只受惊的兔子般窜了过来,看到徐文昭的惨状,小脸煞白:


    “快!拿凉水!干净的布!”


    李烜也闻声从一堆陶缸后转出,眉头紧锁,快步上前。


    他没说话,一把推开吓呆的陈石头,


    目光扫过徐文昭烫伤的脚,


    又看向他因剧痛而扭曲的、依旧带着书卷气的脸,眼神复杂。


    很快,一瓢刚从井里打上来的、刺骨的凉水泼在徐文昭脚上。


    剧痛稍缓,但火辣辣的感觉依旧钻心。


    柳含烟麻利地用干净布条蘸着凉水给他冷敷,动作竟出奇地轻柔。


    “对…对不住!徐先生!俺…俺不是故意的!”


    陈石头放下陶管,手足无措地搓着手,满脸懊悔。


    徐文昭疼得龇牙咧嘴,看着自己狼狈不堪的脚,


    看着周围匠人们关切又带着点看“酸秀才倒霉”的眼神,


    看着柳含烟专注处理伤口的侧脸,


    再看看李烜那双深不见底、看不出喜怒的眼睛…


    羞愤、剧痛、还有一丝被这粗粝环境彻底碾碎的无力感,


    就好像冰冷的潮水将他淹没。


    他引以为傲的斯文,


    在这炉火油污之地,


    被一根滚烫的陶管碾得粉碎!


    “石头,去库房,拿那罐獾油来。”


    李烜的声音打破沉默,平静无波。


    “新炼的,还没兑草木灰,最纯。”


    陈石头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飞也似的跑了。


    柳含烟抬起头,眼中带着询问:


    “东家,獾油?”


    “嗯。精炼过,杂质少,性更温润,治烫伤收敛快,不易留疤。”


    李烜简短解释,目光落在徐文昭惨不忍睹的脚背上。


    “比猪油强。”


    徐文昭心头猛地一震!獾油…还能精炼?还能…这么用?


    很快,陈石头捧来一个小陶罐。


    李烜接过,打开封蜡。


    一股极其纯净、几乎没有异味的油脂气息飘散出来。


    他用干净竹片挑起一小块晶莹微黄的油脂,递给柳含烟:“厚敷。”


    冰凉滑腻的精炼獾油覆盖上灼痛的伤口,


    瞬间带来一阵强烈的舒缓感,


    仿若滚烫的烙铁被投入寒泉!


    徐文昭忍不住发出一声舒服的叹息,紧绷的身体松弛下来。


    他怔怔地看着李烜手中那罐清亮的油脂,


    再看看自己脚上那层温润的“保护膜”。


    这…这也是“奇技淫巧”?


    它能止痛!能疗伤!


    混乱很快平息。匠人们继续忙碌,炉火依旧咆哮。


    柳含烟给徐文昭简单包扎好,


    扶着他一瘸一拐地走到院墙边相对干净的石墩上坐下。


    “徐先生,您…还好吧?”


    柳含烟问,眼神里带着歉意。


    徐文昭抱着伤脚,感受着獾油带来的持续清凉,


    看着眼前这个沾着油泥、眼神却清亮专注的少女,


    再看看工坊里那些在炉火油污中挥汗如雨、却仿佛自成一方天地的匠人,


    最后,目光落在远处炉火映照下,


    一根根由柳含烟亲手盘绕、正汩汩流淌着清亮“明光油”的陶泥管道上。


    那些管道歪歪扭扭,布满修补的痕迹,粗陋得如同孩童的玩具。


    可就是这些粗陋的管道,连接着滚烫的炉火和污浊的粗油,


    最终…竟流出了点亮黑夜的清光?


    流出了能缓解他灼痛的膏脂?


    圣贤书中的“义利之辨”、“本末之分”,


    此刻在脚背清凉的触感和眼前奔流的清油面前,


    变得前所未有的模糊和…苍白。


    一种巨大的、颠覆性的困惑,


    如同工坊蒸腾的热浪,将他紧紧包裹。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喉咙却像被堵住。


    最终,只化作一声极低、带着迷茫与震撼的喃喃:


    “此物…竟…竟真有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