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一十六章 请一个,来五个

作者:地六癸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真这几天很忙。


    上午上朝,下午修炼,晚上偶尔观想大日如来。令他欣慰的是,这几天兴庆宫里的人不怎么做梦了。


    那种情绪强烈的梦。


    削藩的战略已经定下,但具体实施起来事儿可就多了。兵部和户部忙得不可开交。不过这些都不用李真考虑。


    李真现在正努力融入自己的角色身份,每天不断地修炼、学习。


    他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念力和真气是必修科目。他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摄政王,要学的东西就更多了,制度、财政、军事、民生、地理等等。


    不过他不想在这些事务上钻得太深,只是了解其大概,不犯低级错误就行。


    更多的学习,他放在了修行知识上,找阳天师学习阵法基础,找高朝世学习穴位易容和毒理知识,他虽然不喜欢用毒,但防毒得懂呀。


    非但如此,他还经常向扁六请教医理知识。


    这样一来,就又走了小夷贪多嚼不烂的老路。可是我们的摄政王每天获得感满满,沉浸在喜悦当中。


    小夷还在闭关当中。


    这一天,李真上完早朝,想起让小乙去约王一夫的事儿,算算日子正好是今天中午。


    当下回新射殿换了不良人的衣服,向平康坊不良人总衙的独院走去。


    一进院落,听到厅堂里面有谈笑声。而且不止两人。


    小乙听到李真的脚步声,带着人走了出来。


    五个。


    正是李真来长安第一日,帮小乙夺得头筹后,到醉仙居相聚的众人。


    出身洛阳名门来京城谋差事的王一夫。


    进京赶考寄读寺庙的冯程。


    一心投军的薛仁贵旁系子孙薛鹏。


    性喜道学却被家人逼迫科考的何道子。


    说是务农却精明干练的施公解。


    只是没了那个说出猫抱子和羊生子童谣的羊皮贩子尤二浑。


    众人此番见到李真和上次相见又有不同,热情里带了几分敬意。


    王一夫抱拳笑道,“宁公子,相别月余,终于再见面啦,一夫甚是想念。没想到词宗还是修行者,当日长安大战,亏得词宗相助,军神大人才得以击杀妖魔。当真是了不起。论才,词盖当代。论功,卫国护家,难怪一飞冲天,能进宫里当差。”


    大朝会那天,众人合力击杀国师以后,游大帅传讯长安说词宗帮助军神击杀了妖魔,让百姓停止呐喊。词宗文武双全之名传遍长安。


    本来按照小夷的计划,提前为李真登基铺垫民望,也是一桩美事。但奈何李真死活不肯当皇帝,最后当了个摄政王。


    现在微服私访,弄得挺招摇的,反成了不便。


    王一夫说完,众人也纷纷交口称赞。


    这个说,“宁公子如此年轻,如此才华能力,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那个说,“宁公子的才华便是进翰林院或进兵部也绰绰有余。”


    还有的说,“宁兄飞黄腾达之日,还请多多提携。”


    云云。


    李真哭笑不得,冲众人抱拳(说是朝众人,其实只是冲着王一夫),开玩笑道,“宁真见过王兄,见过诸位。上次让王兄破费,心里念着定要回请一次。但奈何当时薪俸微薄,有心无力。现在我到宫里当差,荷包鼓了许多。这才敢请王兄和诸位一聚,不过可别去醉仙居啊,荷包虽鼓,但也承受不起那里的酒钱。”


    王一夫和众人大笑。均觉得词宗既念旧情,又不骄矜,还风趣幽默。


    小乙笑着插科打诨,“好教各位得知,阿真现在是我们不良人的校尉。宁校尉,我已经预定了坊内的一家酒楼。保证环境清雅,菜肴可口,美酒管够。”


    众人赶紧改称呼。嘻嘻哈哈跟着小乙出了门,直奔平康坊南。


    平康坊南住着大都是富户权贵,里面有家环境清幽的酒楼,名为琵琶醉。


    酒楼不大,但外部碧瓦朱甍,端庄典雅;内里丹楹刻桷,勾连交错,十分雅致。


    小乙将众人带入了包房雅间。


    李真坐了主位,王一夫和小乙左右相陪。


    酒菜陆续端了上来。


    一巡酒下肚,气氛更加热络。


    李真问王一夫,“王兄,你的差事谋得如何?”


    心想,王一夫性情豪迈,满腹才学,若他还没找到差事,自己就让归相暗中给他安排个低阶官吏,应该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


    “多谢宁校尉关心,已经找到了。某现在长安县任主簿。”王一夫笑吟吟给李真倒满酒。


    “那恭喜王兄。”


    李真端起酒杯向王一夫敬酒。


    其他人也纷纷敬酒道喜。


    酒越喝越多,话也越聊越多。


    只是氛围比之上次聚会轻松了许多。


    众人先是说起大朝会那日国师变妖魔的事情,对于修行者格外好奇。纷纷问李真修行者到底是群什么人?他的修为到了什么层次?


    一心好道的何道子问得最为热切。


    一个月前。须弥国师和小夷等人在太极宫顶大战,宫城附近的百姓都亲眼目睹了修行者的风采,对之已经不像以前觉得那么神秘。


    长安人现在普遍接受了修行者的存在。他们都知道,军神大人就是修行者,阳天师也是修行者。甚至期待自己或自己的子女也能成为拥有神通的修行者。


    “修行者,其实也都是一群普通人,他们只是感知天地灵力,开发了一些身体潜能而已。我现在刚刚踏入门槛,只是误打误撞帮了军神的忙。若论修为,差得太远。”


    李真谦逊道。


    虽然他说的是真的,但众人自然不信。


    李真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多作纠缠。对于何道子问的“修行者有什么能力?长安都有哪些大修行者?”之类的问题通通笑而不答。


    冯程见状,连忙岔开话题,问何道子,“何兄,春闱临近,你打算报考什么科?”


    何道子叹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我这吊儿郎当的半桶水,还敢报什么,自然是明经科。哎,若不是家里人逼着,我连考都不想考,何况今年考生听说有五万,我考啥都是个落第的命。”


    看着冯程又道,“倒是冯兄,你以优异成绩通过解试,又在长安寄读半载,大有一搏之力。请问冯兄报考哪科?”


    “先前想着冲一下进士。现在考生一下子比往年多了几十倍。我也只敢报个明经科。”


    李真闻听说起春闱,心里想起那位姓黄的落地秀才,奇道,“怎的今年报考人数这么多?”


    王一夫笑道,“还不是大朝会后,废帝奸党被太皇太后清除一空,连阉党也被一锅端了。朝廷清除积弊,大唐重现生机。天下举子都想成为大唐复兴的栋梁之臣。”


    薛鹏也点头道。“非但文臣,便是我们这些习武之人,也有了出路。听说兵部要恢复府兵制。列位,你们知道恢复府兵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什么?”李真明知故问。


    “意味着朝廷下一步就要平藩。”


    薛鹏兴奋道,“朝廷要反客为主,夺回藩镇手里的控制权。”


    “哦,以薛兄看,平藩首先平哪些藩镇?”


    李真饶有兴趣地问。他想看看这位薛仁贵的旁系子孙的家学渊源。


    “自然是河朔三镇。”


    薛鹏大声道。


    李真最近每天研究圣图和《大唐地理志》,了解河朔三镇的情况。


    河朔三镇是自安史之乱以来在河北道核心区域三个最顽固的藩镇,幽州镇、成德镇、魏博镇。三镇互相结盟,对抗朝廷,独掌境内人事、财政、军事、行政等大全。是全大唐公认的“国中之国”。


    一百多年来,朝廷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却偏偏拔不掉。


    听到薛鹏的回答,李真心中失望,这货是个志大才疏之辈。


    三镇必然要平掉,但却不是突破口。更不是首选。


    众人就这么边喝边聊。从修行说到科举,从科举说到军事,从军事说到朝政,从朝政又说到民生。


    忽然,席间一直甚少说话的施公解问李真,“宁校尉,你在宫中当值,有没有见过那只大螃蟹?”


    “大螃蟹?”李真神色一动。


    这个施公解是上次聚会六人中,除了王一夫外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人。这个人自称务农,却偏偏给人一种很深沉的感觉。


    此时见他问起蓝臭臭,李真微笑着,不答反问,“施大哥,上次大家初识,你不肯以真实身份相见,我能理解。这次我们再聚,施大哥若还说自己务农,便是没把宁真当朋友!”


    席间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