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朝廷近三百年,上朝可以分为大朝、常朝和内朝三种。
大朝就是大朝会和朔望朝。前者在正月初一和冬至日举行,一年两次。后者是每月初一和十五举行,一个月两次。参与者为全体五品以上京官、宗室、外使。
常朝又称外朝。参与者为五品以上京官。处理日常政务。
内朝又称廷内奏对。是皇帝指定核心大臣商量机密大事。
在初唐和盛唐时期,常朝几乎是每日必开。但到了安史之乱后,多数皇帝仅召开仪式性的朔望朝,如有紧急事务就召开内朝。处理实际政务的常朝渐渐懈怠。
如废帝,所谓勤政上朝,只是和一帮清流召开内朝互相扯淡而已。
在太皇太后夺权后,朝廷积压的事务太多,不得不恢复常朝。
不但如此,归相还恢复了初唐时期的仗下会议。
仗下会议,就是下朝后,皇帝跟相关负责的朝臣继续商讨对接解决之法。
没有昏君和清流误国,没有阉党拦路,只有太皇太后的鼎力支持,归叔夜等实干派放开手了干,朝政运转效率比以前提高百倍不止。
李真走进兴庆大殿,文武群臣已经在殿上等候。
看见他进来,群臣都好奇地注视着他,这位摄政王在接受封敕后只上了一天朝就再没来过。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站在两列文臣武将之首的归叔夜和李沉舟齐齐面带微笑。
李沉舟复职,还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也回来上朝了。
游天一不在,他作为北衙龙武军首领,只有在特定场合才需要上朝。
阳还真是天师,更不用来上朝,再说他还在新射殿偏殿护法呢,
小皇帝看到李真在自己身边坐下,十分开心,笑嘻嘻探头过来,低声道:“九叔,你终于来上朝啦!”
李真看着下面群臣,嘴唇不动,用蚊子哼哼般的声音道:“丁儿啊,你得快点成长起啊!这样你九叔我肩上担子才轻点,才能快点练到太虚天打坏人。”
“九叔我会的,我这些天在集贤殿学了好多东西哩。”小皇帝兴奋道。
就在李真叔侄还在窃窃私语之时,下方群臣已躬身拜倒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摄政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真皱眉,这些人怎么还是乱喊呢?
“众爱卿平身。”小皇帝娴熟地道。
“谢皇上。”群臣直起腰。
李真坐在龙椅上静静倾听着朝臣们上奏。
以前,朝廷诸多事务难就难在没钱上。现在有了钱,百分之八十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剩下的,就是削藩。夺地。涨课户。
李真听着一条条奏报,注意力都在削藩内容上。
四方的奏报,都是在说节度使们横征暴敛截留税银的恶心事儿。
李真一边看小皇帝娴熟地甩锅给归相和太皇太后。一边思索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大唐兵制为何衰败?前世他刷某音的时候,看过详细视频。】
唐朝初期沿袭前朝的府兵制,在全国密密麻麻建立折冲府,以长安和关中地区为核心,层层向外扩散。硬是以关中之力,钳制四方12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
折冲府分为上中下三等,按户数征召青壮,农时为农,闲时为兵。农闲时折冲府组织训练,每年还要到两京轮值,战时朝廷发布调兵令,折冲府里的都尉领府兵出征,战后带回来解散。
本来府兵制既节省军费又能捍卫朝廷集权,但随着大量土地被贵族地主们不断兼并,出现了大量无地可种的流民。
农户少了。
府兵制瓦解了。
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们纷纷独立,招募流民为职业军人。大唐从府兵制进入了募兵制阶段。
大唐就是因为没地没钱才养不起兵,转府兵制为募兵制,结果直接将节度使养大,形成奴欺主的局面。
现在有钱了,虽然不能一下子恢复全唐境的六百多个折冲府。但在长安周围乃至关中地区还是可以建起上百个。
嗯,这就是有钱的底气。
钱,能解决95%的问题。剩下的5%,钱能缓解。
李真自信地想,心里感慨:
【“小夷啊小夷,你扶我上位当皇帝不算啥。给大唐借来救命银子,才是真正了不起!”】
常朝进行了两个时辰,近正午时才散。
归相又召集相关重臣召开仗下会议。向李真笑呵呵发出邀请,“摄政王,这仗下会议你要不要参与?”
“请问归相,议题是什么?”李真问。
“财政。”
李真摇头,“那我改日参与。商议平藩的时候。”
说着,告别归相和军神,李真大步流星出了兴庆大殿,去追太皇太后和高公公。
归相看看军神李沉舟,李沉舟微微一笑,“太好了,摄政王对平藩感兴趣。”
回南薰殿路上。
李真快步走到太皇太后面前。
在高朝世搀扶下的太皇太后扭头看着他,“真儿,你不去参加归相的仗下会议?”
“今天的议题是财政,我以后再参加。奶奶,我有更重要的事儿跟您说。您觉得大唐恢复府兵制如何?”
太皇太后瞅瞅他,神色古怪,“你跟李军神商量过了?”
“不是,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李真目光灼灼道。
太皇太后夸赞道:“吆,真儿居然和军神想到一块儿去了。了不起!”
听着像是赞美,李真咋听咋觉得像讽刺,不服气地砸吧砸吧嘴,“那军神大人知道不知道前期怎么从募兵制转为府兵制?”
“说说!”太皇太后饶有兴趣地道。
李真唾沫性子四溅:
“很简单,在关中地区朝廷还能控制的州府,先招募个三五十万青壮流民,开垦大量荒地,前期募兵,后期帮他们安家落户。”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解决流亡百姓的民生问题,还有了平藩的基本盘。”
“奶奶,人就是一切,有了人,留下人。朝廷就从长安往外一步步打,重新夺下我大唐千万里疆域。回到太宗皇帝时的大唐盛世。”
李真说得激动不已,本以为奶奶会诚挚地夸赞自己一声聪明。
没想到太皇太后哭笑不得地看着他,半晌才憋出一句,“阿真啊,哀家让你去和小皇帝去集贤殿学习,你只去了半天就跑了,以至于如此无知。”
咹?
李真一呆。
太皇太后摇头,哂然,“关中是土地肥沃的平原,有荒地么?还大量?靠着小夷借回来的银子,刨除朝廷开支,你要养活三五十万兵,能撑多久?再说,那些银子即使三年内不要利息,三年后还是要还的。你耗费光了怎么还?”
“阿真啊,你就算你不喜欢学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但你跟户部刘尚书请教过财政么?你和军神李大人问询过军事么?”
“哎,阿真,不管是治国还是打仗,都不是儿戏。绝不是拍脑门想个主意那么简单。”
李真闻听,心想自己犯了低级错误。在前世捡的那点信息差,连奶奶这个深宫老妇人的常识都比不上。
面有愧色,低头半晌,抬起头,郑重道:“奶奶,你有没有那种绘制得很细致的地图?上面标注区划、人口、战略要地、军事据点、交通要道等等。我要好好研究一下。”
说了一堆现代词汇。
太皇太后微微愕然。想了想,莞尔,“你要看圣图?”
“圣图是什么?”李真困惑道。
“就是皇家地图。”高朝世笑眯眯道。
“小高,你找一卷圣图,连带《大唐地理志》送给阿真。”太皇太后便走边道。
李真满脸期待。
陪着太皇太后走着,又想起一事儿,皱眉道,“奶奶,还有,让他们别喊摄政王万岁了。弄得朝廷像过家家一样,有失体统!”
太皇太后闻听,深深看了他一眼,“你说得对。”
转头道:“小高,让归相他们日后不必喊了。”
心想,自己何尝不知道此事荒唐,但当时是为了逼迫阿真,暗示朝臣。可现在阿真已主动理政,这些口头上的东西喊不喊就意义不大了。
等阿真将来坐上皇位的时候,再喊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