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空大师

作者:地六癸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借钱队伍仍在疯狂赶路中。


    老郑说他还能以昨天的速度奔驰一天,显然有点吹牛了。早晨天刚亮就出了凉州城,一路向西,到傍晚时分到了沙州(今天敦煌)。


    跑了八百多里。但这脚程也够惊人的了。


    进了沙州城,这里的异域风情就更加浓郁了。看得李真和小夷眼花缭乱。


    随着速度放缓,老郑又当起了向导角色。


    他早年走得地方多,在宫中待得又久,对于西域一带历史和风俗颇为了解。还多少通点蕃语。


    此次载着摄政王和长公主出行,太仆寺精挑细选让他做马夫,大半是因为他技术好擅于服侍贵人,小部分原因便是因为这个。


    李真心想,这里已深入西域,不想受州官冷遇,对老郑道:“我们直接到客栈休息。”


    老郑闻听,瞬间明白摄政王心意,笑道:“摄政王,容小的斗胆一句。西域别的州我们尽可找客栈休息。但这沙洲,我们最好还是找下节度使。”


    “为何?”李真奇道。


    “因为,这沙洲,是归义军的属地。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归义军。”


    说着,便讲起了沙洲的历史沿革:


    玄宗朝,安史之乱,朝廷为了平叛,征调陇右、河西诸军入援内地,吐蕃乘虚而入。沙洲人民忠于大唐,坚守城池数年,野草食尽,树皮剥光,最终无奈投降吐蕃。


    从此,被吐蕃统治六十年。黎民望长安号泣。


    后来,吐蕃赞普朗达玛遇刺身亡。吐蕃陷入内乱。五十年前,宣宗大中二年,沙州各族百姓在汉人张议潮的带领下起义,赶走吐蕃镇将,收复瓜、沙二州。


    议潮公出生豪富之家,从小痛恨吐蕃的残暴,立誓驱除蛮夷,归复大唐。趁着吐蕃内乱,以家财为军资,四处招募义军和流亡者,终于一举收复旧地。


    收复瓜、沙二州后,议潮公多次上书朝廷,请求在此地设立军政府。大中五年,朝廷在沙州建立归义军编制,任命议潮公为归义军节度使。


    七年前,朝廷念他年老多病,不忍他在西域受风寒之苦,便将他召入长安任职。让他的侄子张淮深代行节度使事。


    “现在的节度使张淮深性格也如他的叔叔议潮公一般,对大唐忠义,对百姓仁义。假使他知道摄政王和长公主到了沙州都不通知他,会寒心的。”


    这个老郑粗中有细,是个人才。


    李真深深看了眼老郑,笑道:“老郑,你提点的是,那就去府衙拜见张节度使。哎,你愿不愿意调到新射殿,以后跟着我?”


    怎么会不愿意?


    在太仆寺撑死就是个赶车的,跟在摄政王身边,哪怕当个马夫也比在那里任人欺凌强!


    何况,前途那是大大滴光明!


    喜得老郑赶紧从马车上跳下来,趴地磕头,“郑英感谢摄政王知遇之恩,愿终身追随摄政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老秦等人相视而笑,又多了个自己人。老郑虽然不是修行者,但靠他的一手驾车技术,能入他们的眼。


    小夷也笑嘻嘻指着他,“你赶马车挺快的,加入我们一起玩。”


    李真低喝道:“快起来,街上人多。以后别跪了,我们玫瑰帮的人除了太皇太后,见谁都不许跪!”


    老郑一听不用跪,这么硬气,心下更喜。随即疑惑道:“王爷,什么玫瑰帮?”


    “就是新射殿的人。”


    老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翻身上了马车,直往州府衙赶去。


    到了府衙,老秦把过所文书递过去。


    不一会儿,就见一个年约三旬的国字脸青年跑了出来,他的身后跟着个披着海青袈裟的老和尚。


    青年很激动,看见李真就要下跪,被李真赶紧拦住,“可是议潮公的亲侄张节度使?”


    这位的叔父用自己的家财招募义兵收复失地,没费朝廷一兵一帑。此等忠义,自己可受不起他的大礼。


    再说了,此时的藩镇节度使都是地方皇帝,连进京述职都懒得去。哪里会跪拜一个摄政王?


    “张淮深见过摄政王,见过长公主。”张节度使深深鞠躬。


    “张节度使请起。”李真道。


    转头看了看跟在他身后的老和尚,只见他鼻梁高耸,目光深邃,是西域胡人。


    张淮深连忙笑道:“我给摄政王介绍一下,这位是不空大师。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千佛洞凿刻石佛。”


    李真欠身,双掌合十,“李真见过大师。”


    不空大师微笑合十,“阿弥陀佛,贫僧见过摄政王,见过长公主。摄政王好深厚的气运,长公主好渊深的慧海。”


    汉语竟十分流利。


    小夷蹙起眉头,一脸警惕,她能看透裴旻的修为,却看不透眼前这个老和尚。


    旁边,老秦等人面色古怪地看着不空和尚。他对阿真和大姐头的赞语是什么意思?


    旁边的老郑却一脸骇然,失声道:“大师莫非是开元三大士之一,肃宗朝被尊为灌顶国师,代宗朝被封为肃国公的不空大师?”


    “正是老衲。”不空大师微微笑道。


    老郑虔诚礼拜。


    和尚被封为国师不稀奇,但被封为国公的,大唐三百年来,也仅此一人。


    这位不空大师实在是太有名了。


    少年时便随师父金刚智来唐,先后在长安、洛阳广译显密经典,灌顶传法,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备受礼遇。安史之乱中,他利用传法之机,给唐军传递消息,为平灭叛军做出巨大贡献。


    他和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弘扬密宗的开元三大士。又和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并列为四大译经家。


    【又一个两百岁的传奇人物?】


    闻听是开元三大士,李真的脑袋瓜嗡一声。再度向不空大师合十,“失敬失敬,望大师海涵。”


    “摄政王客气。”


    小夷却板着个小脸,冷哼一声。自从须弥当了国师以后,她对和尚一直有偏见。


    张淮深尴尬地一笑,“摄政王、长公主、大师,快里面请。”


    李真恭恭敬敬斜着身子,伸出右手,“大师请!”


    不空大师却一脸慈和地看向小夷,合十低头,“长公主请!”


    小夷负着手,大摇大摆走了进去。


    这下轮到李真尴尬了,心想,小夷你见了前辈怎的还这么豪横?


    天下间,就没有你尊敬的人么?


    哦,是了,军神。


    但李真估计,对军神她也不是真的尊敬。只是和国师决战的那天,全长安百姓都为军神呐喊,她很羡慕那种威风。


    进了厅堂,分宾主落座。


    老秦老郑他们被安排到厢房用晚餐。张淮深、不空大师、李真、小夷四人一桌。


    小夷一脸不善地看着不空大师,冷不丁道:“你身上,有一股我不喜欢的气息。”


    不空大师摇头,叹道:“长公主,并非所有和尚都是须弥那样的假和尚。他胡乱糅合胎藏界和金刚界秘法,已入魔道。刚好,密宗的这两种密法老衲都修习过。”


    大朝会那天,太极宫顶,七大修行者对战化作妖魔的国师,已经传遍天下。


    小夷闻听,更增警惕,站了起来,眉毛竖起,像一只炸毛的小猫,“啊,你也会大悲胎藏界金刚九会曼荼罗秘法?”


    一股铺天盖地的气势压向不空大师。


    “小夷!”李真急忙喝道。


    不空大师连连摆手,苦笑,“长公主,你误会了。我们密宗的修行,和你们修行者的修行是两回事。只用于修养福慧,不能用来搏杀。老衲现在只是个开凿石佛的老和尚。”


    小夷却困惑起来,自己作为天境宗师,气势如果压向一个普通人,那人定会屁滚尿流狼狈不堪,哪像眼前老和尚这样气定神闲?


    但从老和尚的气机中感受不到半点攻击力,满是慈悲祥和,于是撤了气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