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947年,苏氏集团麾下的两大巨头,“凤凰全球贸易”与“凤凰远洋运输”,已然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复苏与地区冲突中不可或缺的灰色齿轮,以其惊人的效率和无所不在的业务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编织着一幅繁忙而复杂的图景。
位于日内瓦湖畔的“凤凰贸易”总部指挥中心,宛如一个巨大的世界局势沙盘。
眼前一堵巨大的墙壁之上,实时更新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船舶位置、以及用不同颜色标记的“热点地区”。
交易员们操着多种语言,通过加密电话和电传与世界各地联系。
“是的!戴维先生,那批剩余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和布伦轻机枪已经在前往塞得港的‘凤凰7号’船上,收货人照旧。款项请存入指定账户。”
“通知我们在阿根廷的代理,那三艘翻新过的鱼雷快艇,客户验收合格,尾款已结清。询问他们是否需要配套的弹药和训练服务。”
“南越那边需要更多的军服和军用口粮,优先调用我们在冲绳仓库的库存,走‘特殊通道’运输。”
这里的“商品”目录,从单兵武器到轻型舰艇,从军用被服到“SU”牌口粮,应有尽有。
交易的对方,可能是某个新独立国家的国防部,也可能是打着各种旗号的地方武装,甚至可能是同一场冲突的敌对双方。
“凤凰贸易”只认钱和可靠的渠道,不问政治。
不仅仅是军火,“凤凰贸易”同样敏锐地捕捉着战后重建的商机。
“欧洲急需钢材和水泥,‘胜利轮’‘阿尔法’号满载着从印度拆船厂回收的钢材,正驶向热那亚。”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物资,我们中标了其中百分之十五的运输份额,需要协调好船期和港口。”
“黑海的粮食、中东的原油、东南亚的橡胶和锡……所有这些流通中的基础物资,‘凤凰贸易’的身影无处不在,利用信息差和规模优势低买高卖,攫取着巨额利润。
……
与此同时,在全球各大洋的航线上,“凤凰远洋运输公司”的船队,如同永不疲倦的鱼群,日夜穿梭。
庞大的混合船队由经过改装的“自由轮”、“胜利轮”,缴获的轴心国货轮,甚至一些经过伪装、仍保留部分军事功能的辅助舰艇组成。
它们悬挂着利比里亚、巴拿马等方便旗,降低了运营成本和政治敏感性。
大西洋航线上装载着美国小麦和重建物资的船队驶向欧洲,返程时则载着欧洲的工业设备、奢侈品乃至一些“特殊移民”(携带资本的战犯或前纳粹分子)。
太平洋航线上的船只将日本的工业机器运往南美,将东南亚的原材料运往日本和西方,同时也在朝鲜半岛、印度支那等新兴热点地区周边游弋,执行着一些不便公开的运输任务。
印度洋及中东航线方面,这是石油的动脉,也是军火的热线。
运载原油的油轮与装载武器的货船有时会在同一海域擦肩而过,各自驶向不同的命运。
至于某些特定型号、经过特别改装的“凤凰”船只,拥有屏蔽雷达信号、夜间无灯航行的能力,它们专门用于向禁运地区或冲突敏感地带运送“特殊货物”,收费自然也极其高昂。
在苏黎世的顶层办公室里,苏宁看着巨大的世界地图,上面布满了代表“凤凰”船舶和贸易路线的光点。
这些光点如同他延伸出去的神经末梢,感知着世界的脉搏,也汲取着财富的养分。
“凤凰”的繁忙,是战后世界的一个缩影……
既有光明正大的重建与贸易,也有隐藏在水下的军火流转与利益交换。
它不创造和平,也不直接挑起战争,它只是在战争的废墟与和平的曙光之间,冷静地、高效地运营着,将混乱转化为机遇,将需求兑现为利润。
这只从战争余烬中重生的“凤凰”,已然展翅,其阴影笼罩着海洋与大陆,成为一股任何国家和势力都无法忽视的、强大的非国家力量。
……
1947年,英属印度的分治独立已成定局,印度与巴基斯坦即将诞生的前夜,这片古老的土地充满了希望、恐惧与不确定性。
就在这历史转折的关头,苏宁的私人专机降落在了德里机场。
他此行的目的,并非观光,而是要在这片即将沸腾的土地上,为他的“凤凰”帝国,开辟新的“黄金航道”。
德里。
苏宁会晤了即将执掌印度未来的国大党高层以及手握实权的土邦王公。
会谈在充满檀香与古老奢华气息的王公宫殿内进行。
“苏先生,久仰您在欧洲的成就。”一位身着白色传统长袍的国大党资深领袖说道,语气带着新政权特有的雄心与务实,“印度即将迎来新生,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国家的一切,从基础设施到国防力量。我们听说,‘凤凰贸易’能提供……很多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且效率很高。”
苏宁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尊敬的阁下,印度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拥有无限的潜力。‘凤凰’愿意成为印度忠实的朋友和伙伴。我们不仅能提供重建所需的钢材、水泥、机械设备,我们的运输船队可以确保它们及时送达。”
他话锋一转,声音压低,“对于一些……敏感的物资,比如用于维护边境‘稳定’的轻武器、通信设备,乃至一些基础的国防工业技术,‘凤凰’同样有可靠的渠道,并且懂得如何规避不必要的……国际关注。”
他给出的条件极具诱惑:灵活的支付方式,包括以部分矿产开采权或农产品抵偿、快速的交付时间、以及“贴心”的售后服务,包括培训和后续的技术支持。
这些,正是新生印度所急需的。
几轮密谈后,初步的巨额采购意向便已达成,内容从铁轨到步枪,无所不包。
苏宁成功地将“凤凰”的触角,探入了这个未来南亚巨人的核心。
……
紧接着,苏宁飞往即将成为巴基斯坦首都的卡拉奇。
这里的氛围与德里不同,更加急切,带着一种为生存而战的紧迫感。
会晤对象是未来的巴基斯坦政府核心成员及军方代表。
“苏先生,我们的处境您很清楚。”一位未来的巴方将军开门见山,眉宇间带着深深的忧虑,“我们与印度的边界尚未划定,冲突随时可能爆发。我们需要武器,需要装备,需要一切能保卫我们新生国家的东西!而且要快!”
苏宁感受到了对方的急迫,这正是他想要的。
他展示了一份清单,上面列出了他能迅速提供的装备:二战英军制式的步枪、机枪、迫击炮,甚至包括一批经过翻新、状态良好的“谢尔曼”坦克和野战炮。
“将军,请放心。”苏宁语气沉稳,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凤凰’理解巴基斯坦的迫切需求。我们位于中东的仓库,可以在两周内将第一批轻型武器运抵卡拉奇。重型装备可能需要一点时间,但绝对会比任何其他渠道更快。而且,”
他意味深长地补充道,“我们接受多种支付方式,包括未来的棉花出口配额,甚至……某些‘特殊’的政治承诺。”
面对印度已然获得的“凤凰”支持,以及自身严峻的安全形势,巴基斯坦方面几乎没有太多选择。
一份秘密的、金额庞大的军购协议在卡拉奇的海滨别墅内迅速敲定。
苏宁承诺,将成为巴基斯坦国防的“及时雨”。
其实,无论是德里还是卡拉奇,苏宁都敏锐地察觉到双方对彼此的深深忌惮。
而他,则巧妙地游走于两者之间。
他向印度暗示,他可以帮助“平衡”地区力量,限制巴基斯坦获得更先进的武器。
实际上,他提供给双方的武器等级基本相当,但信息差制造了优势错觉。
他同样向巴基斯坦保证,他将提供“足以自卫”的装备,并暗示他有能力影响国际舆论。
苏宁的真正目的,并非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要成为双方都不可或缺的“唯一”可靠供应商。
深知,一个稳定的南亚不符合“凤凰”的利益,而一个适度紧张、持续需要外部武器输入和物资支持的南亚,才是源源不断的金矿。
离开南亚前,苏宁还特意考察了印度西海岸的几个重要港口,以及巴基斯坦未来的瓜达尔港位置,为“凤凰运输”未来在这片海域的布局提前落子。
站在专机的舷梯上,回望这片弥漫着焚香、灰尘与紧张气息的次大陆,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播下了种子。
未来的印巴冲突,无论规模大小,都将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凤凰”提供的战争物资与后勤血脉。
他不仅是在做生意,更是在以一种冷酷的方式,参与塑造这片古老土地的未来格局。
这次南亚之行,再次证明了“凤凰”帝国的边界,早已超越了地理的范畴,延伸到了权力与利益的每一个角落。
……
随着东方战火重燃及印度支那局势日益紧张,“凤凰贸易”经手的武器与军用物资,如同受到无形之手的引导,开始大量、持续地流向远东战场。
无论是北方军队手中出现的德制步枪,还是南方武装配备的美式火炮零部件,其流转路线上,似乎总能隐约看到“凤凰”那若隐若现的标记。
这一情况很快引起了英美等国情报机构的高度警觉,拥有强大德制武器的北方军队越来越勇猛,南方军队根本就不是北方军队的对手。
最要命的是北方军队已经拥有了一支庞大的舰队,都是欧美国家退役出手的军舰。
在伦敦和华盛顿的紧急会议上,官员们对着地图上标注的物资流向,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先生们,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位英国外交部高级官员敲着桌子,“这个‘苏氏集团’,尤其是其旗下的‘凤凰贸易’,正在以一种我们无法完全掌控的方式,向远东冲突地区输送武器。这严重干扰了我们的战略部署和地区平衡!”
“我们调查过,”一位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代表接口道,“从纸面上看,‘凤凰贸易’的所有出口手续都近乎完美,文件齐全,目的地往往是中东或拉美的‘中立国’。但最终,这些武器总是会神奇地出现在远东的交战方手中。他们利用了复杂的转口贸易和层层分销网络!”
很快,来自英美两国的联合外交照会与质询,被正式递交到了苏氏集团设在瑞士的总部。
措辞严厉,要求“凤凰贸易”立即停止向远东冲突地区间接输送武器,并接受国际调查。
面对压力,苏氏集团的回应堪称外交辞令的范本。
集团发言人召开了一场简短而高效的新闻发布会:
“女士们,先生们,苏氏集团及‘凤凰贸易’始终严格遵守国际法与驻在国法律法规。我们所有的贸易活动,均具备完备的出口许可、最终用户证明等合法文件。我们与买方之间的合同关系在货物交付、款项结清后即告终止。至于货物离开我方控制后的流向,并非我方所能及所应负责之范畴。如果某些国家在监管其自身或第三方贸易商转售行为方面存在困难,我们表示理解,但这并非我方的责任。”
这番表态,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强调了程序的“合法合规”,却对实质后果避而不谈。
这令英美方面感到无比恼火,却又在法理上难以直接驳斥。
见强硬施压效果不佳,英美方面转而试图“劝说”。
一位与苏宁相熟的英国勋爵在日内瓦一家私人俱乐部“偶遇”了苏宁,语重心长地说:
“亲爱的苏,我们都知道,以您和‘凤凰’的实力,完全不必纠缠于这些敏感的军火生意。处理二战遗留物资的利润固然可观,但风险与日俱增。何不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航运、能源、乃至新兴的电子产业?那些领域同样利润丰厚,且……更加体面,不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苏宁摇晃着杯中的琥珀色液体,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微笑,缓缓说道:“勋爵阁下,感谢您的建议。的确,苏氏集团业务广泛,并不依赖某一特定领域。如果国际社会认为我们处理二战遗留物资的行为带来了困扰,我们完全可以……立即终止这部分业务。毕竟,正如您所说,我们做其他行业一样赚钱。”
此言一出,看似是让步,却让在场的英美代表瞬间惊慌起来!
他们立刻意识到这话里的潜台词:如果“凤凰贸易”真的彻底停止军火流转,首先受损的,绝不是苏宁,而是那些隐藏在英美各国内部、与“凤凰”有着千丝万缕利益勾连、依靠这条灰色渠道获取分红和达成某些不可告人目的的军政大佬们!
这条利益链条一旦被苏宁单方面斩断,所引发的内部地震和怒火,是这些外交官和情报官员绝对承受不起的。
“苏先生,请勿误会!”那位英国勋爵连忙解释,语气缓和了许多,“我们绝非要求‘凤凰’停止一切业务!只是……希望贵公司能加强自律,对贸易伙伴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并与我们建立……嗯,某种信息通报机制,以便加强对‘凤凰贸易’和‘凤凰运输’的监管,避免物资流入不恰当的领域。”
这几乎已经是恳求式的让步了。
苏宁心中冷笑,表面上却从善如流:“对于加强监管与合作,苏氏集团一向持开放态度。我们会认真考虑您的建议。”
然而,离开俱乐部后,苏宁并未将所谓的“加强监管”真正放在心上。
他深知“凤凰”运作模式的精髓就在于其层层嵌套、难以追溯的白手套网络。
那些名义上的进口商、转口贸易公司、航运代理……
多如牛毛,分布在全球各地的避税天堂,真正与他直接关联的少之又少。
想要彻底监管?无异于大海捞针。
这场与英美官方的交锋,以对方的妥协告终。
它非但没有遏制住“凤凰”的灰色贸易,反而让苏宁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编织的这张利益网络是何等坚固。
他继续稳坐瑞士的指挥中心,冷静地调度着全球的物资与船舶,那条通往远东的灰色航道,依旧繁忙如昔。
战争的胜负他并不关心,他关心的,只是在烽火连天中,如何让“凤凰”的羽翼,沾染更多黄金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