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8章 烛影斧声,赵匡胤崩

作者:我不叫还复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开宝九年,赵匡胤意气风发。】


    【正月,李煜受降,南唐灭亡。】


    【三月,吴越国的国主钱俶,亲自入汴京朝见赵匡胤,吴越臣服。】


    【除了北汉,大宋可以说基本已经一统全国了。】


    【赵匡胤在和北汉对峙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内政——派员巡查黄河堤岸、颁布关于漕运的命令等。】


    【国家重心从大规模统一战争转向内部治理。】


    【同年八月,赵匡胤为一统天下,再次出兵征讨北汉。】


    【赵匡胤派党进、潘美、杨光美等五路大军,分兵合击,向太原推进。】


    【宋军势如破竹,屡败汉军,于九月再次包围太原城。】


    【北汉刘继元急忙向辽国求援,辽军再次出兵。】


    【辽军救援,宋辽两军对峙不下。】


    【此时,正是开宝九年十月。】


    【同时,在汴京城。】


    【皇宫大内。】


    【汴京的秋夜已深,寒露凝重,无星无月,唯有万岁殿内摇曳的烛火,将巨大的窗棂投影拉得忽明忽暗,如同鬼魅般贴在宫院的青石地上。】


    【殿内,炭盆烧得正旺,驱散了深秋的寒意。】


    【万岁殿内,赵匡胤屏退了所有宦官宫娥。】


    【此刻,巨大的殿宇内,只有他和赵光义兄弟二人。】


    【赵匡胤未着龙袍,只一身赭黄常服,面色在烛光下显得有些潮红,不知是酒意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他踞坐在榻上,目光如电,扫视着对面的晋王赵光义。】


    【赵光义恭敬地侧身坐着,姿态谦卑,但腰背挺得笔直,眼神低垂,却偶尔飞快地抬起,掠过兄长的面容,捕捉着每一丝细微的变化。】


    【两人之间的矮几上,摆放着几样精致小菜和一壶御酒。】


    【赵匡胤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比平日更为洪亮,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你看这天下,自唐末以来,分崩离析数十载,如今大半已入我赵宋囊中。朕……时常想起陈桥驿,想起你们将黄袍披在我身上的那一刻。”】


    【赵光义心中一凛,忙道:“陛下顺天应人,乃天命所归。臣弟等不过是遵从天意。”】


    【“天意?”赵匡胤忽然笑了笑,笑容有些复杂。】


    【他看着自已无比信任的弟弟,眼神中是无可名状的意味。】


    【殿外守候的内侍王继恩,烦躁地来回踱步。】


    【他隐约听到殿内传来皇帝时而高昂、时而低沉的话语声,其间夹杂着晋王谨慎的应对,或激烈的反驳与争吵。】


    【不知过了多久,殿内的声音渐渐平息了。】


    【“吱呀”一声,殿门被从内推开。晋王赵光义走了出来,面色苍白如纸,额头上沁着一层细密的冷汗,但眼神深处却有一种极度紧张压抑后的奇异平静。】


    【“官家……歇下了。”他的声音有些发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吩咐任何人不得打扰。”】


    【“是,大王。”王继恩躬身应道,目光飞快地扫过赵光义略显凌乱的袍袖。】


    【夜,重归死寂。】 【然而,到了四鼓时分,万岁殿内原本如雷的鼾声,毫无征兆地停止了。】


    【一种令人窒息的寂静笼罩了一切。】


    【值夜的宫人最先察觉不对,壮着胆子轻声呼唤,内里无人应答。恐慌瞬间攫住了他们。】


    【老内侍颤着手推开一条门缝,只见烛火已将燃尽,微弱的光线下,皇帝静静躺在御榻之上,仿佛沉睡,却已气息全无!】


    【“官家……崩了!”】


    【尖利的、压抑着巨大恐惧的哭喊声瞬间划破了宫廷的死寂。】


    【混乱之中,宋皇后第一时间赶到,她强忍惊骇与悲痛,深知此刻乃是生死一线。】


    【她抓住皇帝的心腹宦官王继恩,语速极快,带着哭腔命令:“速召德芳前来!快!”】


    【她寄望于皇子赵德芳。】


    【王继恩走后,宋皇后又问其他内侍:“昨夜官家见了谁?”】


    【内侍应道:“官家接见了晋王。”】


    【宋皇后又问:“官家可有遗命?”】


    【内侍应道:“官家命我等远离万岁殿,只留晋王一人,去等离得远,并不知晓。”】


    【忽然,又有一个内侍抢着道:“奴婢透过窗纸,看到烛光将晋王的身影投射其上,那影子时而离席,时而躬身,像是在激烈地推辞、避让着什么。”】


    【宋皇后眼神一凝,面色郑重。】


    【那个内侍似乎毫无察觉,继续道:“奴婢还听得笃笃笃的闷响,像是官家在用他那经常把玩的玉斧戳击地面。忽然官家的声音陡然拔高,奴婢只能听到‘好做!好做!’几个字。”】


    【宋皇后眼神更寒,沉声问道:“你们也听到了吗?”】


    【其他内侍跪地颤声道:“奴婢离得远,什么都没听到……”】


    【之前那个内侍又抢着道:“王行首当时也听到了!”】


    【此言一出,其他内侍趴伏的更低了,而宋皇后,心中忽然一乱……】


    【却说王继恩领了宋皇后教令,口中应承,转身却并未走向皇子寝宫,而是朝着开封府内的某个方向,发足狂奔。】


    【不多时,他并未带来赵德昭,而是带来了晋王赵光义。】


    【当赵光义在王继恩、程德玄等人簇拥下再次踏入万岁殿时,宋皇后正六神无主。】


    【她听到脚步声,急问:“是德芳来了吗?”】


    【王继恩答道:“是晋王至矣。”】


    【宋皇后看到赵光义的身影,如遭雷击,瞬间明白了一切。】


    【她瘫软下来,所有的希望化为泡影,只能泣不成声地对赵光义说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赵光义看着榻上已然僵冷的兄长,又看向惊恐无措的皇嫂,流下泪来——那泪水中有几分真,几分假,无人能知。】


    【他沉声道:“共保富贵,勿忧也。”】


    【次日清晨,晋王赵光义于赵匡胤灵柩前即位,宣谕群臣。】


    【赵光义改名赵炅。】


    【并将开宝九年当年,改元为太平兴国元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