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9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作者:我不叫还复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二百八十九章,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自开宝四年,赵匡胤灭南汉之后,便开始为攻伐南唐做起了准备。^k¨a·n?s¢h.u·h_e,z_i_.+c·o*m·】【建造战舰,训练水军,赵匡胤的意图已经明晃晃的摆在李煜的面前了。】【同时,赵匡胤多次下诏,命李煜亲自来汴京朝见。】【李煜深知一去必然被扣留,于是以病推脱,从未奉诏。】【开宝六年。】【赵匡胤已经做了两年多的准备,伐唐势在必行。】【到目前为止,征伐南唐,还有两个顾虑。】【一是,南唐第一名将林仁肇。】【二是,长江天险。】【林仁肇是南唐第一名将,时任镇海军节度使林仁肇,有勇有谋,威望极高。】【他曾在淮南与周世宗柴荣的军队交战,表现出色。】【他对南唐忠心耿耿,是北宋灭南唐的最大障碍。】【赵匡胤打算智取。】【赵匡胤先是派画师潜入南唐,秘密绘制了林仁肇的画像。】【然后将这幅画像带回,悬挂在汴京的一座专门宫殿里。】【当南唐的使者来到大宋时,宋臣故意带他们“误入”这座宫殿,并指着林仁肇的画像说:“你看,林将军已经暗中归降我朝,先送这幅画像作为信物。.l+a^n¨l_a?n-w-x¢..c~o?m¨不久我们就会发兵南下,他将在福建一带响应,作为里应外合之功。”】【使者大惊失色,立刻将这个消息传回金陵。】【李煜得知后,既不调查,也不核实,便派人赐毒酒给林仁肇,将其鸩杀。】【消息传到宋朝,赵匡胤大喜过望,知道南唐再无良将,扫平江南最大的障碍已除。】【至于长江天险,赵匡胤也早有准备。】【在开宝三年,赵匡胤就得到了一个人才——樊若水。】【樊若水,字叔清,生于南唐池州。】【他从小聪慧,读书勤苦。】【成年后,便赴金陵,参加科举。】【他多次参加南唐进士科考,均未曾中举,自认为怀才不遇,遂对南唐政权心生怨恨。】【同时,他敏锐地察觉到宋朝统一天下的大势已定,于是决心北投。】【但他一个落魄书生,赵匡胤又如何器重他呢?】【他想纳一份惊天投名状。】【樊若水深知,大宋灭亡南唐的最大障碍就是长江天险。】【南唐拥有强大的水军,而北方宋军不善水战。如何让大军渡过长江,是取胜的关键。】【为此,他进行了一项极其秘密且艰巨的间谍任务。/l!k′y^u/e·d`u¨.^c~o?m+】【他在南唐军事要地采石矶一带,假扮成渔夫,每日乘着小船在江面上钓鱼。】 【他并非真在钓鱼,而是在进行水文和地理勘测。他用丝绳的一端系在江南岸,然后驾船驶向北岸,以此反复测量长江的宽度、水深和流速。】【樊若水将这些极其宝贵的军事数据详细地记录下来,并绘制了精确的水文地图。】【在收集完所有必要数据后,樊若水于北宋开宝三年成功逃到汴京,觐见赵匡胤。】【他向赵匡胤献上了自已耗时多年测量的长江数据图,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方案——在采石矶江面建造一座浮桥,使北方步骑兵得以直接跨过长江天险。】【赵匡胤初闻此计,惊叹道:“此计甚善,然江阔水深,古未有浮桥而济者,真可行乎?”】【樊若水则以详实的数据和对水文的了如指掌,说服了赵匡胤。】【赵匡胤大喜过望,立即采纳其计,并给予他重赏。随后,赵匡胤根据樊若水提供的图纸和数据,任命他在荆湖秘密督造数千艘巨型战舰和竹筏,这些正是日后搭建浮桥的组件。】【现在,一切准备就绪。】【开宝七年,赵匡胤整军待发。】【而李煜,惊惧之下,还抱有一丝幻想。】【为拖延时间,最好能避免战争,李煜派出了以博学善辩而闻名天下的老臣徐铉作为使者。期待能说服赵匡胤,证明南唐一直恭顺臣服,没有罪过,不应被讨伐。】【汴京皇宫,文德殿内。】【南唐使臣徐铉宽大的朝服已被冷汗浸透,但他腰杆挺得笔直,如同江南风雨中一杆宁折不弯的翠竹。】【他已经在这里陈述了整整一个时辰。】【徐铉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却依旧清朗,“陛下,我主自去帝号,改称国主,奉大宋正朔,岁岁纳贡,不敢有丝毫怠慢。礼之周全,犹子事父。心之恭顺,天地可鉴!陛下乃千古仁君,以德服天下,今无名而兴兵戈,岂不寒了四海藩臣之心?】【他的话语在宏伟的殿宇间回荡,带着一个文明最后的体面与哀求。两侧的北宋文武大臣中,竟也有人微微颔首,似被其言辞所动。】【御座之上,赵匡胤一直半阖着眼,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紫檀木的扶手,仿佛在听,又仿佛没听。】【他那张被沙场风霜刻满痕迹的脸上,看不出丝毫波澜。】【直到徐铉语毕,殿内陷入一片死寂。】【赵匡胤终于缓缓抬起头,目光如两道实质的电光,瞬间刺穿了


    殿中沉闷的空气,牢牢锁在徐铉身上。】【他只是冷冷地回了一句:“你说我们是父子一家,但父子能分两家过日子吗?”】【这句话一下子把徐铉噎住了,他无法回答,只能悻悻而退。】【过了不久,徐铉再次求见赵匡胤,做最后的努力。】【这次徐铉更加激动,言辞激烈,极力为李煜辩护,争论不休,反复强调“李煜事大之礼甚恭,只因有病未能朝见,并非抗命”。】【赵匡胤被徐铉的喋喋不休激怒了,他按剑而起,厉声打断了徐铉,喝道:“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话音落下,整个文德殿落针可闻。】【徐铉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得干干净净。】【他所有的道理、所有的才华、所有的外交辞令,在这句粗暴直接、却蕴含着绝对力量和意志的话语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和苍白。】【他张了张嘴,还想再争辩什么,却发现喉咙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堵住,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他仿佛已经看到冰冷的铁骑踏过秦淮河的柔波,冲破了金陵的雕梁画栋。】【他所信仰的“理”,在赵匡胤的“力”面前,不堪一击。】【赵匡胤不再看他,仿佛刚才只是随手拍开了一只扰人的飞蛾。】【徐铉猛地惊醒,一股巨大的惶恐攫住了他。】【他踉跄着躬身,再不敢发一言,倒退着,一步步挪出了大殿。殿外的阳光刺眼,他却只觉得浑身冰冷。】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