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3章 麦绿色

作者:绣春刀寒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翰林学士认认真真看完了整篇奏疏,神色复杂:“你是认真的?”


    陈郁真颔首。探花郎垂下双眸,青色衣袍随风摇摆,矜贵清冷。


    “下官想清楚了。”


    “好。”翰林学士并没有多劝,直接将这篇奏章上呈给通政使司。


    之后几日,通政使司呈递给吏部核查,再是内阁票拟,最后,这篇经内阁票拟通过的奏章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到达皇帝桌案上。


    和其他奏折放在一起,等待着皇帝的批红。


    夜色深沉,端仪殿烛火跳动。


    嵌青玉雕夔龙纹花瓶上的梅花已经被取下来了,换上了更时令的花朵。宫人们往青花缠枝香炉放上香粉,香味蒸腾而上。整座大殿端正肃重。


    小太监们轻手轻脚地将一叠叠奏折抱过来,经过台阶时没踩稳,差点跌落下去。


    刘喜用拂尘木质那头狠狠打在小太监圆帽上,低声叱骂:“干什么这么不小心!圣上还在那头呢!”


    小太监抱着奏折,惶恐极了,眼睛冒出泪珠来。


    刘喜还要再骂,眼角余光觑见黄花梨雕螭龙绿石插屏隐隐约约透出个高大男人的影子来,并且又越来越近的架势,也不敢多说了。


    “还不快去!傻愣着干什么!”


    小太监忙抱着奏折去了,眼里还含着两泡热泪。


    刘喜看了,忙提醒:“下次当心点。”他此刻也顾不得那小太监了,忙转到插屏后。


    皇帝已经沐浴完毕,他换上了一身常服,七八个人围着他伺候。旁边是一架累丝镶红石熏炉,宫人正小心烘干他的头发。


    皇帝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懒得佩戴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闭着眼睛,烛火跳动,男人眉骨高深,面无表情的时候更显得冷峻威严。


    “刚刚出了什么事情,吵吵闹闹的。”


    刘喜小声道:“小太监不懂事,奴才已经训斥了。”


    皇帝嗯了一声。他转过插屏,紫檀平角条桌上已经堆好了五六堆折子。


    “圣上,这是刚刚内阁送过来的。说是都不怎么着急。现在夜已经深了,要不……您等明日再批?”


    皇帝却毫无睡意。


    他随手拿起一本来,朱笔蘸上墨汁。


    “就现在看吧。”


    烛火跳动,时而发出噼啪声响。月光照在殿内,影子不住偏斜。


    皇帝看得很快,几乎不加思量。他随手画了一个红圈就将奏折放到另一边。那里已经放了四五堆,都是已经批好的。


    皇帝神色冷淡,他又放了一本过去,手指已经将下一本拿过来。


    目光随意从第一页掠过去,本是随意一看,然而,男人目光硬生生停顿住了。


    金色奏折上,中央五个大字《乞外方疏》,下方用小字写:‘臣陈郁真启奏’。


    手臂悬空,朱色墨汁凝结,然后落在扉页上,红的像血一样。


    皇帝沉默许久,才慢慢翻开了第一页。


    陈郁真的字刚劲、有力,结构精美。皇帝一个字一个字看着,光是看着,他都能想象那人伏在案上,挥挥洒洒写奏章自请外放的模样。


    奏折不长,大概七八百字。三四页纸便写完了,皇帝却看了很久很久。


    刘喜悄悄端上一杯浓茶。夜深了,只有浓茶才能提神。老太监轻手轻脚地上来,力求不发出一点声音。


    青花缠枝纹茶盅被轻轻搁置在案上。


    茶香浓浓。滚滚的茶水蒸腾,皇帝神色一瞬间变得极其渺远,极其冷硬。


    悬着得手臂轻颤,朱笔又重重落下几滴红色墨汁,奏折上被洇出几个朱红色小点。


    皇帝下颌骨绷地紧紧的,烛火噼啪燃烧,他死死盯着上面的‘外放’二字。


    皇帝猝然闭上眼眸。


    奏折之上,一个大大的‘准’字,力透纸背。


    沉重的怒意和悲凉,铺洒其间。


    刘喜刚放下茶盏,便见皇帝忽然直起身来,他本要出声询问,但一触到皇帝冰冷骇人神色时他便猛地闭上了嘴。


    刘喜仓皇地低下头来。


    皇帝大步踏入寝殿,风声被他抛在背后,薄唇抿紧,看着极为冷硬。


    刘喜悄悄比了个手势,赶上前来伺候的宫人们更是万分小心了。


    刘喜直到看到皇帝被伺候着上了榻才转出了内殿,才悄悄地出来,走到刚刚皇帝看奏折的地方。


    奏折还未被收起来,刘喜没有管散落在最边上的,直直将桌案最中心的那封奏折拿过来。还未掀开,只看到扉页上的小字‘臣陈郁真启奏’时便倒吸一口气。


    等目光再看到扉页最中央的‘外放’二字,更是骇得不行。


    刘喜内心百感交集,他绷着呼吸,直接翻到最后一页,直到看到最后的那个‘准’字时,他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时,他才发现,自己手脚发软,后背也被洇湿了。


    擦掉额头上的虚汗,刘喜小心地将奏折整理好,已经批好的放到一边,没批好的放到另一边。


    但想来,短时间内,圣上应该不想批折子了。


    想到那个‘准’字,刘喜不由得为探花郎高兴。


    探花郎是真的一无所知啊,圣上从未在外表现过一丝一毫,连另外一个当事人都不清楚,也就只有自己这个贴身太监知道皇帝的心思了。


    多好啊,等外放后十年八年再回来,那时候皇帝心思早就断了。


    说不准到时候宫里已经有了无数后妃、皇子皇女们。


    刘喜面露出期盼来,到时候肯定很热闹。圣上啊,您只要再熬过这一段时间就好了。


    今夜不是他值夜,刘喜便要离去。


    小太监忽然匆匆忙忙从寝殿赶过来,“刘公公!圣上!圣上让您过去!”


    刘喜面色大变。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