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2章 天下州郡望风归顺!

作者:浩然正气的哥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风停了,雪也停了。


    天地间一片死寂,唯有那三千道白衣身影,如三千座亘古不化的雪山,静静伫立。


    他们背负长剑,面容无波,连呼吸似乎都融进了这冰冷的空气里。


    那股无形无质,却又沉重如山岳的剑意,凝结在长安城的上空,压得城头上的每一个甲士都喘不过气。


    城门在他们身后紧紧关闭,隔绝了两个世界。


    城内是人间帝王的大唐,城外,是超然物外的蜀山。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对峙中,一道身影,冲天而起。


    他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道袍,头戴逍遥巾,手中拄着一根竹杖。


    身形有些佝偻,步履却异常沉稳,每一步都像是踏在了天地的脉搏之上。


    步步凌空,虚空而行!


    正是大唐国师,不良帅,袁天罡。


    他孤身一人,面对三千剑仙,脸上没有半分惧色。


    那双浑浊的老眼,平静地扫过前方那片白色的剑阵,最后落在了阵前为首的一人身上。


    那人身形窈窕,白衣胜雪,气质空灵,正是凤道人。


    袁天罡停下脚步,隔着数十丈的距离,苍老而洪亮的声音响起,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贫道袁天罡,见过蜀山各位道友。”


    他没有摆任何国师的架子,只是像一个寻常的老道士,与故人门下打着招呼。


    “我与蜀山清微道长乃是故交,今日可否看在老朽的面子上,暂且离去!改日老朽必登门拜谢。”


    他的声音里带着恳请,却又蕴含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这是大唐国师的份量,也是清微道长故友的份量。


    换做江湖上任何一个门派,面对袁天罡如此言语,都必须慎重掂量。


    然而,蜀山不是江湖门派。


    凤道人身形未动,只是微微颔首,对着袁天罡遥遥打了个稽首,动作飘逸如仙鹤展翅。


    他的声音清冷,不带人间烟火气,通过某种奇异的法门,不仅响彻城外,竟也同步回荡在太极殿的每一个角落。


    “国师,吾等奉命而来,只听候太子之储命。”


    “太子若下令离去,吾等必离去,绝不叨扰。”


    ……


    太极殿内。


    当凤道人那清冷的声音响起时,整个大殿的空气瞬间被抽空了。


    李世民刚刚站起的身子,猛地一僵。


    他眼中的怒火,像是被一盆冰水当头浇下,瞬间凝固,化作了比寒冰更冷的杀意和……


    难以置信的屈辱。


    什么叫只听候太子之储命?


    什么叫太子若下令离去,吾等必离去?


    这已经不是在打他的脸了。


    这是将他这个天可汗,大唐皇帝的尊严,狠狠地踩在脚下,再用脚尖碾了碾!


    他李世民,玄武门喋血,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皇帝,何曾受过这等奇耻大辱!


    满朝文武,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懵了。


    房玄龄那只藏在袖中的手,不受控制地抖了一下。


    杜如晦低垂的眼帘下,精光乱闪,显然内心正在经历一扬风暴。


    长孙无忌更是面色煞白,他下意识地看向依旧静立的李承乾,那眼神在看一个怪物。


    而跪在地上的秦琼、程咬金、李靖三人,则彻底陷入了绝望。


    完了。


    这下全完了。


    他们的儿子,不仅仅是跟着太子胡闹,他们是卷进了一个足以颠覆整个大唐的恐怖漩涡里!


    这支只听太子号令的仙人军队,将他们所有的退路都堵死了!


    “陛下……”


    魏征喉头滚动,艰难地吐出两个字,却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下去。


    劝谏?


    如何劝谏?


    难道要劝陛下向自己的儿子,向那城外的三千剑仙低头吗?


    那大唐的国威何在?


    陛下的颜面何在?


    可若是不低头……


    一想到那三千剑仙一夜覆灭十五万突厥铁骑的传说,饶是魏征胆魄过人,也不禁感到一阵从骨髓里冒出来的寒意。


    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死寂。


    震怒?


    当然震怒!


    每一个忠于李唐的臣子,都感到胸中有一团火在烧。


    但是,不敢发怒。


    谁敢?


    对着那个云淡风轻,一切尽在掌握的太子发怒?


    还是对着城外那群说句话就能传进皇宫里的神仙发怒?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了龙椅上的李世民身上。


    他们看到,这位向来威严果决的帝王,此刻正用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眼神,死死盯着自己的儿子,李承乾。


    那眼神里没有了咆哮的怒火,只剩下一种沉寂的,能吞噬一切的黑暗。


    他的胸膛在剧烈起伏,握着龙椅扶手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根根泛白,青筋暴起,像一条条盘踞的怒龙。


    他想杀人。


    在扬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皇帝想杀人。


    可他不能。


    因为他的儿子,那个他一直以为平庸无能的儿子,此刻正用一种无声的方式告诉他:父皇,时代变了。


    现在,你杀不了我。


    而李承乾,迎着父亲那几乎要将他凌迟的目光,脸上的笑容,反而加深了几分。


    他甚至还对着龙椅的方向,微微躬了躬身,姿态谦恭到了极点,说出的话却恶劣到了极点。


    “父皇,您看,儿臣的这些朋友,还是讲道理的。”


    “只要您将那些奸佞之臣交出来,他们立刻就会离开,绝不叨扰长安百姓分毫。”


    “毕竟……”


    他抬起头,环视了一圈面色各异的文武百官,声音不大,却字字诛心。


    “……毕竟,儿臣也是为了父皇,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免得父皇被小人蒙蔽,坏了这千秋基业。”


    李承乾的声音在太极殿中缓缓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根淬了毒的银针,精准地刺入在扬每一个人的神经末梢。


    大殿里死寂无声,连呼吸声都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


    百官们或低头,或垂目,没有一个人敢去看龙椅上的皇帝,更没有一个人敢去直视那个明明在笑,却比恶鬼更令人胆寒的太子。


    李世民的胸膛剧烈起伏,那身明黄的龙袍下,囚禁着一头即将挣脱枷锁的洪荒巨兽。


    他盯着李承乾,那双曾阅尽尸山血海的眸子里,此刻只剩下深不见底的黑暗,要将自己这个亲生儿子彻底吞噬、撕碎。


    就在这凝固如铁的气氛即将崩断的刹那——“报——!!”


    一声嘶哑到破音的呐喊,猛地从殿外传来,像一把利刃划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死寂。


    “八百里加急——!荆州急报——!”


    声音由远及近,带着马力跑死的决绝和人声泣血的凄厉。


    殿门被猛地撞开,一名身披残破甲胄的信使,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他的头盔早已不知去向,满脸都是尘土与汗水混合的泥浆,嘴唇干裂,眼中布满了血丝。


    他扑倒在大殿中央,用尽最后力气,从怀中掏出一份被汗水浸透的蜡丸密报,高高举过头顶。


    “陛……陛下!”


    信使的声音如同破锣,“荆州……荆州十五万大军,已出荆襄,兵锋所指,沿路州郡,望……望风而降!”


    “轰!”


    这几个字,一道九天惊雷,在每个人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满朝文武,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懵了。


    房玄龄只觉得眼前一黑,身子晃了晃,险些站立不稳。


    杜如晦猛地抬起头,那双素来古井无波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骇然之色。


    长孙无忌更是面如金纸,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望风而降?


    这是什么概念?


    那不是一个村,一个镇!


    那是大唐的州!


    是大唐的郡!


    是陛下的城池!


    是他们一刀一枪,用无数袍泽的性命打下来的江山!


    怎么可能……


    望风而降?!


    难道那些守城的将领,那些地方的官吏,都瞎了眼,聋了耳,忘了自己吃的是谁家的俸禄,守的是谁家的天下吗!


    “你说什么?”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得可怕,像是一块万年玄冰,每一个字都带着刺骨的寒意。


    他缓缓从龙椅上站起身,居高临下地俯视着那个匍匐在地的信使。


    “你再说一遍,朕的州郡,如何了?”


    那股山崩海啸帝王威压,让信使抖得如同风中落叶,他磕着头,带着哭腔喊道:“陛下!是真的!襄州、邓州、唐州……兵马未到,城头已换大王旗!守将开城,官吏出迎,百姓……百姓夹道!”


    李世民的身躯剧烈地摇晃了一下。


    奇耻大辱!


    这是比三千剑仙兵临城下,更让他感到锥心刺骨的奇耻大辱!


    那些剑仙,是方外之人,是不可理喻的力量。


    可这些州郡,是他李唐的根基!


    是他天可汗威严所及的土地!


    他的人,他的官,他的兵,竟然不战而降!


    “为什么?”


    李世民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三个字,“给朕一个理由!他们凭什么投降!难道朕的屠刀,还不够快吗!”


    信使被吓得魂飞魄散,他不敢抬头,只是用尽全力嘶喊道:“因为……因为秦怀玉、程处默他们……他们手中,持有太子殿下的储命令牌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