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章 李承乾底牌尽显,玄武门外显峥嵘!

作者:浩然正气的哥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皇帝疯了!


    这哪里是削弱,这是要一棍子打死!


    房玄龄张了张嘴,想要劝谏,却在接触到李世民那双毫无感情的眼睛时,把所有的话都咽了回去。


    那双眼睛在告诉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更何况,他只是被当成了一把刀。


    “臣……臣……”


    房玄龄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嗯?”


    李世民的鼻腔里发出一声轻哼,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房玄龄闭上眼,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重重地将头磕在冰冷的金砖上。


    “臣……遵旨。”


    “很好。”


    李世民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色,“去吧,连夜写好奏疏,明日,朕要看到一扬好戏。”


    房玄龄颤巍巍地站起身,躬着身子,一步一步地向殿外退去。


    他的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沉重而痛苦。


    当他走出甘露殿,被深夜的寒风一吹,才发现自己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冰冷刺骨。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座灯火通明,却又阴森如鬼蜮的宫殿,心中一片悲凉。


    今夜之后,再无退路。


    大殿之内,李世民独自一人,枯坐在龙椅之上。


    他拿起桌案上的一方玉佩,那是承乾周岁时,他亲手为他戴上的。


    玉佩温润,他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


    “承乾,别怪父皇心狠。”


    “要怪,就怪你生在帝王家,更怪你……野心太大,大到连父皇都容不下你了。”


    他手一松,玉佩落在坚硬的地砖上,发出一声清脆的碎裂声。


    四分五裂。


    一如他们即将破碎的父子之情。


    明日的朝堂,必将掀起滔天巨浪。


    而他,将是那个亲手掀起风暴的人。


    千里之外,荆州。


    夜幕下的军营,一片死寂。


    一骑快马如黑色闪电,冲破夜色,卷起漫天尘土,直奔中军大帐。


    信使翻身下马,从怀中掏出一个用火漆密封的竹筒,单膝跪地,高高举起。


    “太子殿下密令!”


    守在帐前的秦怀玉一把接过,转身冲入帐中。


    帐内,一身戎装,正对着沙盘凝神,听闻声音,她猛地抬头,目光如电。


    秦怀玉划开火漆,展开一张薄薄的丝帛。


    上面只有两个字,笔锋凌厉,杀气透纸而出。


    “起兵!”


    的瞳孔骤然收缩,她与秦怀玉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决绝。


    “传令!”


    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全军……开拔!”


    “马蹄裹布,刀枪出鞘!”


    “目标,长安!”


    “踏平一切阻碍!”


    “喏!”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


    沉睡的军营瞬间变成一头苏醒的巨兽。


    没有喧哗,没有呐喊,只有甲叶碰撞的沉闷声响,战刀出鞘的冷冽摩擦声。


    十五万大雪龙骑,这些追随李承乾百战百胜的精锐,如同黑色的潮水,无声无息地涌出营地,汇入茫茫夜色之中。


    他们的眼中,没有迷茫,只有对太子殿下最狂热的忠诚。


    他们的刀锋所向,便是帝国的都城,长安!


    而此时的蜀中。


    青城山,云雾缭绕。


    三千名身穿青色道袍的剑修,肃立于山门之前。


    他们背负长剑,面容冷峻,身上散发出的凌厉剑气,让周遭的空气都凝固。


    宗主无名站在最前方,他仰望长安的方向,苍老的眼中,是洞悉一切的智慧与忧虑。


    “时机已至。”


    他轻轻吐出四个字。


    “此去长安,护太子,清君侧!”


    “凡阻拦者,杀无赦!”


    “遵法旨!”


    三千剑修齐声应和,声震寰宇。


    下一刻,三千道剑光冲天而起,撕裂云层,如流星雨般划破长空,向着长安的方向激射而去。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州!


    长安城内,风声鹤唳。


    百姓们早早地关紧了门窗,一股莫名的恐惧在空气中蔓延。


    他们不知道,在这座繁华帝都的阴影之下,一扬真正的“百鬼夜行”正在上演。


    潮湿的地下暗渠,废弃的鬼宅,喧闹的平康坊深处……


    无数个阴暗的角落里,一个个戴着青铜鬼面的身影悄然浮现。


    他们是“罗网”,是李承乾耗费五年心血,秘密打造的最锋利的匕首。


    他们是行走在人间的恶鬼,是黑夜的裁决者。


    李承乾所属势力,快速集结!


    李承乾的底牌尽显,各路兵马集结长安城!


    李世民与李承乾,势如水火!


    翌日,天光微熹。


    晨雾尚未散尽,长安城还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静谧之中。


    朱雀大街上,一队人马踏着整齐的步伐,朝着皇城方向行进。


    为首的青年,身着太子朝服,头戴紫金冠,面如冠玉,目若朗星。


    他身姿挺拔如松,骑在神骏的白马之上,顾盼之间,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度。


    正是当朝太子,李承乾。


    他的身后,簇拥着一众大唐最顶尖的武将。


    “嘿,殿下今儿个可真是精神!”


    程咬金骑着他的大黑马,凑在旁边,粗着嗓门嚷嚷,他那标志性的大胡子随着马步一颠一颠,“俺老程看着就舒坦!这才是咱大唐太子的样儿!”


    秦琼在一侧,只是微微颔首,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


    他看着李承乾的背影,就像看着自家最出息的晚辈,满眼都是期许。


    尉迟敬德面色如铁,不苟言笑,但那双铜铃大眼里,也透着一股子满意。


    军神李靖,则落后半个马身,眼神沉静如水,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四周。


    这支队伍,几乎囊括了大唐军方一半的威望。


    他们簇拥着李承乾,浩浩荡荡,如众星拱月,毫不掩饰地向整个长安宣告着太子的地位与实力。


    然而,李承乾的心中,却没有半分轻松。


    他能感觉到,今日的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太极殿前,文武百官早已列队等候。


    当李承乾一行人抵达时,无数道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复杂难辨。


    有羡慕,有嫉妒,有敬畏,还有……


    隐藏在深处的怨毒。


    五姓七望的官员们聚在一处,为首的陇西李氏宗正李泰煦,眯着一双老眼,看着被将星环绕的李承乾,嘴角撇出一抹冷笑。


    而另一边,房玄龄垂着头,站在百官之首,脸色苍白得像一张纸。


    他的眼眶下是浓重的黑影,一夜未眠。


    整个人都透着一股行将就木的颓败之气,与这庄严肃穆的朝堂格格不入。


    杜如晦站在他身旁,眉头紧锁,低声问道:“玄龄,你这是怎么了?可是身体不适?”


    房玄龄的身体几不可察地抖了一下,他没有抬头,只是含糊地应了一声:“无妨……许是昨夜受了些风寒。”


    杜如晦还想再问,却听一声尖锐的唱喏响彻云霄。


    “陛下驾到——!”


    沉重的殿门缓缓开启,所有官员收敛心神,躬身行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声音回荡在宏伟的太极殿中。


    李世民身着龙袍,头戴冕旒,一步一步,沉稳地走上御阶。


    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那双深邃的眼眸扫过下方跪拜的群臣,最终,在李承乾的身上停顿了一瞬。


    那一瞬的目光,冰冷,陌生,不带丝毫父子间的温情。


    李承乾心中一凛,那股不祥的预感愈发强烈。


    “众卿平身。”


    李世民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坐上龙椅,双手按在膝上,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了死的寂静。


    空气凝固了,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每一个官员都低着头,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发出一点声响,惊扰了御座上那头沉默的雄狮。


    风声鹤唳,剑拔弩张。


    这扬朝会,从一开始就透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味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侍立一旁的太监扯着嗓子喊道,声音在这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


    百官依旧沉默,无人出列。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今日会是一个平静的早朝时,一个身影,缓缓从文官队列中走了出来。


    不是房玄龄。


    也不是杜如晦。


    更不是五姓七望的任何一人。


    是魏征。


    那个以刚正不阿、犯颜直谏而闻名天下,被李世民誉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谏议大夫,魏征。


    他手捧一卷奏疏,面色肃穆,一步一步走到大殿中央,然后猛地跪倒在地,高举奏疏过头顶。


    “臣,谏议大夫魏征,有本启奏!”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一记重锤,狠狠敲在所有人的心上。


    程咬金等人眉头一皱,这老小子又要找谁的茬?


    李世民的眼皮微微抬了一下,声音平淡无波:“讲。”


    “臣,弹劾太子李承乾!”


    ……


    兄弟们,正在加油莽。


    十个礼物加更,现在还差四个。


    求四个礼物,马上加更,说到做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