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7章 排除所有不可能。

作者:墨燃乔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苏御霖转头看向秦耀辉,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


    “秦队,别这么说。”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而已。“


    “你那种直觉式的、经验驱动的办案思路,有时候比我这种更有效。“


    秦耀辉摆了摆手,又吸了一口烟。


    “行了,少来这套。“


    “咱们还是说说,接下来怎么查吧。“


    苏御霖拍了怕前面司机的座椅。


    “去趟城东分局,见见当时负责陈雨萱案子的队长。“


    ……


    城东分局,会议室。


    坐在长条会议桌对面的,是城东分局刑侦大队队长杨为国。


    五十来岁的年纪,身形微微发福,花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


    “陈雨萱的案子?”


    杨为国皱着眉头,努力回忆。


    “哦,有点印象。”


    他端起面前的搪瓷茶杯,喝了一口。


    “半年前的事了,我记得不复杂,就是个自杀案嘛。”


    “对了,前几天卷宗不是让人给你们送去了吗?”


    苏御霖翻开手中的卷宗,看向杨为国。


    “杨队,我对你们当时的结案报告,有一些疑问。”


    杨为国放下茶杯,意味深长看了苏御霖一眼。


    苏御霖不以为然道:“报告里写,案发现场的门是从内部反锁,并且上了防盗链。”


    “所以,结论是排除他杀可能。”


    “这是密室自杀的典型特征,对吧?”


    杨为国点点头,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


    语气里带上了一丝不以为然。


    “对,这种情况还能是什么?”


    “总不可能有人杀完人飘出来,然后又神奇地从里面把门锁上吧。”


    他打量着苏御霖,看他年纪轻轻,眉宇间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刚才秦耀辉进来的时候并没有专门做介绍。


    所以杨为国心里琢磨着,这人大概是市局刑侦支队刚来的愣头青。


    仗着年轻气盛,喜欢翻旧案。


    这种人见多了。


    毕竟自己也快到点退休了,面对市局一个似乎没什么资历的年轻人,也不太想费心客套。


    秦耀辉适时地清了清嗓子,打破了略显微妙的气氛。


    “老杨,给你介绍一下。”


    “这位是我们支队新提上来的副支队长,苏御霖。”


    他语气故作随意。


    杨为国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


    他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愕然地看向苏御霖。


    苏御霖?


    关于这个年轻人的传闻,如同惊雷一般在他脑海中炸开。


    连破大案,获得警部嘉奖。


    大比武上技压群雄。


    破格提拔!


    听说过他年轻,没想到这么年轻。


    更听说,连他的任命文件,都是省厅亲自签批的。


    这哪里是什么愣头青,这是一尊“大佛”啊。


    天知道再过十年,他会在什么位置。


    杨为国几乎是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快步绕过桌子,向苏御霖伸出手。


    “哎呀,原来是苏副队!”


    “久仰大名,久仰大名!”


    他握着苏御霖的手,连连称呼,态度与方才判若两人。


    “苏队这么年轻有为,真是我们警界的后起之秀啊。”


    苏御霖礼貌地与他握了握手,神色依旧平静,仿佛并未察觉对方态度的转变。


    “杨队客气了。”


    “我们还是说回案子。”


    他轻轻抽回手,目光重新落回卷宗。


    “杨队,当时有没有考虑过,可能是他杀后,凶手通过某种手段,制造了密室的假象?”


    杨为国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连忙招呼旁边的小警员。


    “小李,快给苏副队和秦队倒茶,上好茶叶。”


    他自己则拉开苏御霖旁边的椅子,坐了下来。


    “苏队,您提出的这种可能性,我们当时自然是考虑过的。”


    茶水很快端了上来,氤氲的热气模糊了杨为国的表情。


    “首先,我们仔细检查了所有的窗户。”


    “死者住在十二楼,窗户全都完好无损,玻璃没有破裂,窗框也没有任何撬动或者攀爬的痕迹。”


    “其次,我们检查了房间的通风管道。”


    他比划了一下,“直径大概只有二十公分,别说成年人,就算是个瘦小点的孩子也钻不进去。”


    “再次,案发现场非常整洁,没有搏斗的痕迹,死者身上也没有发现任何抵抗伤或者防卫伤。”


    苏御霖很有节奏的点头回应。


    “那防盗链呢?”


    “有没有可能,凶手是从门外,用某种特殊的工具,勾住了防盗链?”


    杨为国立刻摇了摇头,语气肯定。


    “不可能。”


    “我们当时专门做了实验,那种老式的防盗链,一旦门关上,从外面是绝对无法扣上的。”


    “而且,”他补充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对自己当年工作的自信。


    “就算真的存在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特殊工具,也必然会在金属链条或者卡扣上留下细微的痕迹。”


    “我们用放大镜仔细检查过,防盗链本身没有任何异常的磨损,链条和固定端都完好无损。”


    “可以百分之百排除是先将防盗链切割成两半,等门关上后再从门外用强力胶水之类的东西黏合的可能。”


    “另外,我们也检查了阳台的栏杆,以及楼下对应的绿化带,没有发现任何绳索摩擦的痕迹,或者踩踏植物的迹象,基本排除了凶手行凶后从阳台索降下去的可能。”


    他说得十分详尽,显然对这些细节记忆犹新。


    苏御霖沉吟片刻,继续提问。


    “死者的朋友,或者她在林城的亲人,有没有提到过她近期有什么异常的行为,或者情绪上的波动?”


    杨为国再次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没有。”


    “事实上,根据我们的调查,陈雨萱在林城的社交圈子非常狭窄,几乎没什么朋友。”


    “她的老家在郊县,我们联系过她的父母。据他们说,女儿一向很独立,也很少主动与他们联系,除了每个月会定期给家里寄些钱回去,平时基本上不怎么拉家常,更别提说心事了。”


    “我们也走访了她租住公寓的邻居,邻居们都表示,平时几乎不见她带什么人回家,独来独往的。”


    “除了报警人高启胜有些可疑。”


    “毕竟是她的前老板,但他是坠楼的目击证人,而且还有其它人互相作证,所以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他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关键信息。


    “哦,对了,还有个情况。”


    “案发那段时间,翠湖公寓的业主们因为物业费上涨的问题,正在跟物业公司闹矛盾,要求更换物业,拒缴物业费。”


    “正好又恰逢监控系统费用到期,所以,小区的监控系统,在那段时间……基本上是全部停摆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