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章 范围再次缩小。

作者:墨燃乔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七十多个符合初步筛选条件的厂区名单。


    排查?怎么排查?时间根本不够!


    王然额头上的汗又冒了出来,他下意识地看向角落里的苏御霖,却发现对方的注意力,似乎又回到了那段令人心悸的绑架视频上。


    他微微眯起眼睛,像是在努力倾听着什么。


    “周工。”


    戴着深度近视眼镜、头发稀疏的中年男人,立刻抬起头。“苏组长。”


    经过了刚才王局等一众市局领导过来指导工作后,现在他对这个年轻组长已经彻底心服口服了。


    苏御霖指了指自己的屏幕。


    “这段视频,背景音能不能单独提取出来?”


    “我需要过滤掉人声,只保留纯粹的环境噪音。”


    周工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


    “可以!我马上处理!”


    他立刻回到自己的工作台,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调用专业的音频处理软件。


    很快,一段经过处理的音频波形图出现在周工的屏幕上。


    人声的频谱被精准地滤除,只剩下背景中那些微弱而持续的杂音。


    苏御霖戴上了一副监听耳机,神情专注。


    指挥中心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苏御霖的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仿佛在捕捉某种细微的节奏。


    耳机里,传来一种极其微弱,却异常规律的低频震动声。


    嗡——嗡——嗡——


    像是某种老旧的机器在持续运转。


    除了这低沉的嗡鸣,还有一种声音断断续续地传来。


    嘀嗒……嘀嗒……


    是水滴声。


    而且,这水滴声带着一种空旷的回响,仿佛滴落在宽阔而坚硬的地面上。


    偶尔,还能捕捉到极其细微的、像是金属因温度变化而发出的轻微“噼啪”膨胀声。


    “忆菲姐,赵哥。”


    苏御霖摘下耳机,看向旁边的两人。


    “对这段环境音做个频谱分析。”


    “重点关注那个低频震动的主频率,还有水滴声的回响特征。”


    林忆菲和赵启明立刻行动起来。


    专业的频谱分析软件启动,屏幕上跳动起复杂的彩色波形。


    几分钟后,林忆菲报告道:“分析出来了!确实存在一个持续的低频振动,主频率非常稳定,在66.7赫兹左右。”


    赵启明在一旁补充,他迅速查阅了相关资料库:“这个频率特征……非常符合上世纪那种老式油浸变压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噪音!”


    “现在城市里还在运行的这种老式变压器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更新换代成更安静、高效的新型号了。”


    苏御霖点了点头,这印证了他的听觉判断。


    “水滴声的回响也很特别。”他补充道,“声音的延迟和混响效果很明显,说明声音传播的空间很大,而且反射面比较坚硬、平整。”


    “这通常意味着一个非常高、非常空旷的室内环境,比如大型厂房或者车间的天花板很高。”


    “至于那断断续续的水滴声……”苏御霖的目光扫过众人,“很可能表明,这个地方长期缺乏维护,屋顶或者管道存在渗漏。”


    他起身 ,在白板上“潜在藏匿点特征”下方,又增添了几笔:


    【环境特征】:靠近老式变压器(66.7Hz低频噪音),内部空间高旷(水滴回响明显)。


    【状态】:可能长期废弃或半废弃(屋顶/管道渗漏)。


    指挥中心里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叹声。


    光凭耳朵听,就能推断出这么多信息?


    麻了……


    苏御霖的目光,却再次回到了视频画面上。


    他的视线,聚焦在视频画面右上角,一闪而过的那一小部分天花板结构。


    “周工,把右上角这个区域,再放大,做锐化处理。”


    周工立刻操作。


    经过处理,那片模糊的区域变得稍微清晰了一些。


    可以看到,那并非普通平顶天花板,而是一种带有明显弧度的、粗犷的横梁结构。


    “这种拱形的钢筋混凝土梁……”苏御霖指着屏幕,“很有特点。”


    赵启明再次快速检索,很快调出了一系列老旧工业建筑的设计图纸和资料。


    “找到了!”赵启明指着其中一张图纸,“这种大跨度的拱形承重梁结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一些特定工业建筑中比较流行!”


    “特别是化工厂、精炼厂这类企业的中央控制室或者级别较高的办公区域!”


    “因为这种拱形结构能够更好地承受和分散可能发生的意外爆炸所产生的横向冲击力!”


    “化工厂?”王然眼睛一亮。


    “窗户。”苏御霖的目光又移到了视频画面边缘,那里只露出了窗户的一小角。


    “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能看出窗户顶部也是带有弧度的,和天花板的拱形结构相呼应。”


    “窗框是金属材质,看反光质感,很可能是铝合金。”


    林忆菲迅速将这些特征输入分析系统。


    “根据可见部分的比例和弧度推算,这应该是典型的工业安全窗!”她很快得出了结论。


    “这种窗户通常采用双层或夹胶防爆玻璃,金属窗框也是加固设计,主要目的就是在发生爆炸或者强冲击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玻璃碎片飞溅伤人。”


    苏御霖点了点头,思路越来越清晰。


    “所以,”他转身面向白板,再次拿起马克笔,“我们现在要找的,是一个具有以下特征的建筑:”


    他将刚才的发现逐一补充到“潜在藏匿点特征”下:


    【建筑结构】:采用拱形钢筋混凝土承重梁(常见于90年代初化工厂控制室/高级办公区)。


    【门窗特征】:配套使用拱顶高窗,金属窗框(推测为铝合金),具备工业安全防爆特性。


    【综合推测】:目标极有可能是一座废弃或半废弃的【化工厂】。


    白板上的信息越来越具体,绑匪藏匿点的轮廓,已经从一片模糊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指挥中心里的气氛,似乎也随着这些不断增加的线索,变得越来越活跃了。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林城及其周边,符合这些条件的废弃化工厂,虽然不像普通厂房那么多,但也绝不在少数。


    “苏哥……”王然看着白板上“化工厂”三个字,忍不住问道,“那我们下一步……”


    苏御霖没有立刻回答,他放下笔,转而问道:


    “许芷若失踪前,最后确认出现的位置是哪里?”


    这个问题似乎与寻找化工厂无关,但王然还是立刻查阅了卷宗资料。


    “根据她助理的证词,最后一次见到她,是在城东星辉酒店的慈善晚宴结束时,时间大概是晚上10点45分左右。”


    “之后,司机老陈开车送她回家,在半路上遭遇了伏击绑架。”


    “从城东星辉酒店,到我们初步筛选出的几个老工业区,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苏御霖追问。


    赵启明迅速调出电子地图,进行路线和实时路况模拟。


    “到北郊工业区,不堵车的情况下,大约需要1小时50分钟。”


    “到西区工业园,大约需要1小时。”


    “到东郊那个老工业区……”赵启明的手指在屏幕上一点,“只需要大概20分钟。”


    苏御霖的眼睛亮了一下。


    “绑架发生在晚上11点之后。”


    “绑匪需要时间制服司机、控制许芷若,并将她转移到事先准备好的车辆或地点。”


    “这个过程,不可能太快。”


    “如果他们选择距离最远的北郊或西区工业园,路上就要花费近一个到两个小时,再加上转移和隐藏的时间,风险太高,也太耽误时间。”


    他走到白板前,在“潜在藏匿点特征”的最后,重重地写下了一行字:


    【时间/地点吻合度】:【东郊老工业区】可能性最高,优先排查!


    所有的线索,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区域。


    东郊老工业区!


    那里曾经是林城辉煌一时的重工业基地,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工厂,其中就不乏几家大型的化工厂。


    后来随着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大部分工厂或搬迁或倒闭,留下大片废弃的厂房和荒地。


    虽然范围大大缩小,但要在偌大的东郊老工业区里,找到那个符合所有特征的、藏着人质的废弃化工厂,依旧如同大海捞针。


    而且,时间只剩下不到六十个小时了。


    苏御霖看着白板上的最终指向,眼神锐利。


    “所有人听指挥!”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所有外勤力量,立刻向东郊老工业区集结!”


    “图侦、技侦部门,立刻调取东郊老工业区所有出入口、主要道路,以及重点厂区周边的监控录像,时间范围从昨晚10点开始,重点排查可疑车辆和人员!”


    “赵哥,你带痕检的人,准备好现场勘查设备!”


    “王然,你协调各派出所,对东郊老工业区内所有登记在册或近期有活动记录的废弃厂房进行梳理,特别是化工厂!”


    “忆菲,继续跟进规划和档案资料,把东郊老工业区内所有化工厂的详细建筑图纸、结构特征、变压器位置等信息找出来,进行比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