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4章 交流

作者:柳絮居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断断续续忙了近两个月,


    玩具帝国的理念已深入团队的骨髓,


    设计流程完全理顺,


    首批重点产品的原型和样品也基本定型。


    党建国终于可以稍微抽身,


    只需要对最终的量产样品进行最后把关了。


    看着设计工坊里热火朝天的景象,和堆积如山的创意成果,


    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他相信,只要量产质量过关,营销跟得上,


    这批玩具绝对能一炮而红。


    这天,苏珊又拿着精心绘制的“熊猫梦幻玩具城”第一期(旗舰店+体验中心)的设计草图来找党建国,


    兴奋地讨论着外立面和内部动线。


    党建国一边看,一边随口问道:


    “对了,


    我们拿下大球场旁边那块地,花了多少钱?


    后续建设预算大概多少?”


    陈秀梅翻了翻文件道:


    “地价很便宜,加上一些手续费,不到10万港币。


    第一期建设,


    按照苏珊这个相对简约但新颖的设计,预算大概……


    80万港币左右。”


    “90万港币……”


    党建国点点头,不算太离谱。


    他忽然想到什么,转头问陈秀梅:


    “秀梅,我们熊猫集团……


    好像从成立到现在,管理层……


    包括我、你、苏珊,还有王教授他们……


    从来没正式领过工资吧?”


    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


    陈秀梅和苏珊面面相觑,


    然后同时看向党建国,脸上都露出了极其古怪的表情——


    那是一种混合着错愕、荒诞、


    以及“你不说我们都忘了还有这回事”的复杂神情。


    是啊!


    为了那个遥不可及的工业梦想,


    为了养活越来越多的人,


    他们这些掌舵者,竟然一直是在“用爱发电”,义务劳动!


    连工资都忘了领!


    “呃……”


    陈秀梅张了张嘴,最终化为一声苦笑,说到


    “好像……还真是。


    光顾着往外掏钱和借钱了……


    不过我来的时候说是实习,没有工资”


    苏珊也耸耸肩,碧蓝的眼睛里满是无奈说到:


    “看来,


    我们只能等到合资玩具城的股份分红,


    那估计得等很久才能兑现了。”


    党建国看着两位,


    再看看桌上债务的报表,


    又望了望窗外的玩具设计工坊,


    也只能报以一声充满黑色幽默的长叹。


    创业维艰,不外如是。


    但希望的火种,已在玩具的斑斓色彩中悄然点燃。


    劳德的“大惊喜”会是什么?


    玩具能否成为破局的现金奶牛?


    一切,都将在不久的将来揭晓。


    时间悄然滑入1961年12月中旬。


    香港的空气中,已带上些许料峭寒意。


    在结束了纷繁芜杂的玩具设计,


    又完成工业建设的督促,无视了债务压力。


    党建国没有忘记与令人敬重的瓷主任的约定。


    会面地点安排在南天门,就是一间普通会议室里。


    当党建国在刘飞的引导下推开会议室的门时,


    发现瓷主任早已端坐其中。


    瓷主任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面容清癯,


    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


    但那双眼睛依旧锐利有神,如同饱经风霜,却依然坚韧的磐石。


    党建国连忙快步上前,


    伸出双手紧紧握住瓷主任布满老茧的手。


    党建国发自内心的尊敬,说道:


    “瓷主任!


    您好您好!


    实在抱歉,不知道您已经到了,让您久等了!”


    瓷主任呵呵一笑,用力回握,


    声音洪亮,还带着特有的爽朗,说道:


    “党局长,客气啥!坐坐!


    我这次啊,可是专门来‘吃大户’的!”


    虽然瓷主任的笑容爽朗,


    但党建国还是捕捉到那笑容深处,藏着沉重。


    党建国笑着在对面坐下,心中却是一凛。


    能让这位亲自跑来“吃大户”,


    所求之事,绝非寻常,就说道:


    “这不知道啥时候,我咋又成大户了?”


    瓷主任收敛了些笑容,目光变得郑重,


    直接点出了党建国曾经的贡献,说道:


    “那可不!


    我听说,当初大规模推广木薯种植,


    解决口粮危机的点子,最早还是你提出来的?


    这事儿,可是活人无数啊!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党建国心中警铃大作,


    知道这是铺垫,连忙摆手谦虚说到:


    “瓷主任您太抬举我了!


    那事儿我就顺嘴提了一嘴,真正的功劳是做出决策的领导,


    是千千万万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同志!


    我啊,就一耍嘴皮子的‘嘴炮’!”


    瓷主任目光灼灼地盯着党建国,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说道:


    “嘴炮不怕!


    怕的是,你这‘嘴炮’里说出来的东西,桩桩件件,最后都他娘的变成了现实!


    这就有点吓人了啊!”


    党建国心头苦笑,知道自己的“预见性”,终究还是引起了这位的注意。


    他索性不再绕弯子,身体微微前倾,正色道:


    “得,瓷主任,您有什么需要我这边出力的,就直说吧。


    只要我能办到的,绝不含糊!”


    瓷主任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了。


    他沉默了几秒钟,


    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仿佛在组织语言,


    又像是在下最后的决心。


    终于,他抬起头,


    直视着党建国的眼睛,


    那目光中充满了难以掩饰的苦涩,说道:


    “建国啊,


    听说你在香港,给不少走投无路的人,指了条活路?


    安排他们去了南洋?”


    党建国心念电转,嘴上去世坦然回应道:


    “是,瓷主任。


    生意场上的朋友,


    在南洋租了些地搞水稻种植,需要人手。


    香港这边……


    也确实有些人生活艰难,


    就牵线搭桥,送了些人过去,


    算是各取所需吧。”


    党建国不明就里,


    刻意淡化了规模和“南洋总督府”的背景,


    只强调“租地种田”和“解决生计”。


    自苏珊带回6艘自由轮后,


    这支庞大的船队已化身生命之舟,昼夜不息地往返于南海之上。


    已成功完成两个航次,


    每次满载近4万人(包括大量老人、妇女和儿童,所以实际载人数较预期多了一些),航程约13-14天。


    近8万余人已在南洋的土地上安顿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


    此刻,第三批移民的船队,正劈波斩浪,行驶在茫茫大海之中。


    瓷主任闻言点点头,


    没有深究细节,


    他需要的不是解释,而是结果。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