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4章 申请

作者:柳絮居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葡萄架的阴影里,气氛似乎轻松了一些。


    党建国看着少女在灯光下柔和的侧脸轮廓,忽然问道:


    “秋月,来四九城这么久了,想家了吗?”


    李秋月抬起头,眼神清澈,没有任何犹豫,干脆利落地回答:“不想。”


    党建国有些意外,追问道:“那……不想爹娘吗?”


    李秋月依旧摇摇头,目光望向远处黢黢的院墙,声音很平静,却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党建国心里激起涟漪:


    “不想。回去……都吃不饱。”


    简简单单六个字,道尽了那个年代无数乡村孩子最真实、最残酷的心声。


    饥饿的烙印,远比血缘的牵绊更深。


    党建国胸口一阵发堵,像是压了块石头。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任何安慰的话语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只能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李秋月瘦削的肩膀,传递着无声的理解和支持。


    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在葡萄架的浓荫里静默着,只有夏虫在墙角低鸣。


    夜深人静,小院彻底沉入梦乡。


    只有正屋的窗户纸上,还映着煤油灯昏黄跳动的光晕。


    屋内,李春花侧躺在炕上,肚子像小山丘一样隆起。


    党建国侧身躺着,手臂小心翼翼地环过她的腰,手掌轻轻覆在她高耸的肚腹上,感受着里面那个小生命偶尔的踢打和律动。这是血脉相连的奇妙感觉。


    李春花枕着丈夫的手臂,轻声细语地讲述着这大半年胡同里的家长里短,声音带着孕妇特有的慵懒和满足。


    “傻柱媳妇也怀上了,跟俺月份差不多大。


    许大茂他媳妇李燕,肚子也显怀了!”


    越说还越不困了,李春花的声音里带着点小兴奋,说到:


    “你是没见许大茂那嘚瑟劲儿,走路都带风,见天儿在院里显摆他买的麦乳精和水果罐头!好像谁家怀不上似的!”


    她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色彩的说:


    “贾家和陆家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要孩子呢是后院龙老太太说的,老太太神神叨叨的,说什么‘大旱大涝不过三年’,明年年景一准儿变好!让大家伙儿抓紧添丁进口,是福气!”


    她还絮叨着谁家孩子考上了中专,谁家老人病了,谁跟谁又因为鸡毛蒜皮拌嘴了……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党建国安静地听着,鼻尖萦绕着妻子发间淡淡的皂角清香,感受着这平淡琐碎却无比珍贵的烟火气。


    当听到“许大茂媳妇李燕怀孕了”时,他心头猛地一跳!


    许大茂?剧情里不是个“绝户”吗?


    剧情里娄晓娥后来不是跟傻柱好了才生的何晓?


    这……蝴蝶效应这么猛?难道许大茂这小子……真行?


    还是……他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前世看过的“同人”剧情,八卦之魂熊熊燃烧。


    还有龙老太太,这是眼瞅着养老天团没了,准备立神棍人设了吗???


    那可就太好玩了。


    两口子说着说着话,声音越来越低。


    李春花怀孕嗜睡,在党建国低沉温和的应和声中,呼吸渐渐变得均匀绵长,沉入了梦乡。


    党建国小心地帮她掖好被角,吹熄了煤油灯。


    黑暗中,他睁着眼睛,听着妻子轻柔的呼吸和窗外偶尔的虫鸣,感受着这份失而复得的安宁。


    紧绷了太久的神经,在这一刻终于彻底松弛下来。


    接下来的两天,党建国彻底卸下了“董事长”的重担,回归到纯粹的丈夫角色。


    他像个最普通的居家男人,陪着李春花在葡萄架下乘凉,笨手笨脚地帮她给蛇瓜地浇水(被李春花嫌弃浇得不均匀),听她兴致勃勃地规划着楼上平台的大豆怎么收,听李秋月汇报豆角该搭架子了。


    他甚至尝试着跟李秋月学怎么用筷子捉豆叶上的蚜虫,结果捏死了好几只无辜的小瓢虫,惹得姐妹俩笑成一团。


    这份平淡的烟火气,是他前世今生都渴望而难得的珍宝。


    它像温暖的泉水,滋养着他因工作而紧绷疲惫的心神。


    然而,香江的风云并未远离。


    在难得的闲暇和陪伴之余,党建国也开始着手一件他认为至关重要的事——


    为李春花和即将出生的孩子,争取一个更安稳、更团圆的未来。


    他伏在堂屋那张旧八仙桌上,铺开信纸,拧开钢笔,郑重地写下标题:《关于申请家属随迁的请示报告》。


    字迹端正而恳切:


    致:种部长并转呈有关部门领导


    尊敬的领导:


    兹有熊猫集团负责人党建国,因工作需要常驻香港……


    目前妻子李春花同志怀孕待产,身边无直系亲属照料,生活起居及产后护理面临实际困难……


    为解除后顾之忧,使其能更安心投身于国家建设急需的对外经济工作……


    恳请领导批准,允许妻子李春花及新生儿(出生后)随迁至香港共同生活……


    申请人:党建国


    1961年8月1日


    他并非一时冲动。


    在港岛这段时间,他愈发感觉到,作为一个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周旋的商人,一个“家”的完整表象和女主人的存在,有时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和防火墙。


    有些场合,需要夫人出席;有些交际,需要家庭的温情来中和纯粹的商业气息。


    他不能让李春花永远困在这个小院里,她需要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哪怕需要从头学起。


    而自己,也渴望结束这种分隔两地的牵挂。


    更重要的是,他想给孩子一个父母都在身边、安稳成长的童年。


    报告写完,他仔细封好。


    第二天一早,便亲自送到了种部长办公的地方。


    接待他的是位不太熟悉的秘书。


    秘书接过报告,态度很客气,说到:


    “种部长带队去两湖调研灾情和粮食问题了,还没回来。


    报告我会登记好,等部长回来第一时间转呈。不过,党同志,”


    秘书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公事公办的提醒,


    “家属随迁,尤其是去香港,政策上卡得很严,审批流程也复杂。


    你要有心理准备,这恐怕不是一次申请就能批下来的。”


    党建国点点头,神色平静说到:


    “我明白,谢谢秘书同志。按程序走,我能等。”


    他当然知道其中的难度,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要去争取。


    撒下种子,静待花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