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8章 笼人心

作者:是鲤鱼大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粗布裤子上的补丁。


    心里那杆秤却拨得噼啪作响。


    一笔清晰无比的账在脑海里翻腾。


    当初那个钢铁厂保卫科的金贵名额。


    她可是竖着耳朵听得真真切切。


    人家开口就要一千八百块锃亮的现大洋。


    少一分都不行。


    如今轮到自家柱子和瑶儿。


    一个人头竟只要一千二百块。


    这哪里仅仅是少了六百块钱的事?


    更要紧的是。


    谨言那丫头还松了口。


    允许他们分期。


    从往后每个月那旱涝保收的工资里头慢慢扣。


    这哪里是人情?


    这简直是祖坟冒青烟才修来的泼天富贵!


    她心里跟明镜似的。


    孙谨言那丫头。


    瞧着年纪不大。


    心思却深沉得很。


    一颗心从小就偏在老婆婆身上。


    对她们大房的人。


    素来是淡淡的。


    算不上热络。


    这次能松这么大的口。


    必然是看在老婆婆那张老脸。


    也怕是那丫头略施了些什么手段。


    让人不得不从。


    算计。


    赵桂枝的指甲狠狠掐进粗糙的掌心。


    留下几个泛白的月牙印。


    一个念头在她脑海里盘旋不去。


    越来越清晰。


    往后。


    定要将老婆婆当成家里的活菩萨一般精心供着。


    细心哄着。


    绝不敢有半分差池和怠慢。


    只要老婆婆身子骨硬朗。


    能活得长长久久。


    就像一尊定海神针镇在家里。


    谨言那丫头。


    总会念着这份隔代亲的香火情。


    时不时地从指头缝里漏下些好处。


    多照拂自家孩子几分。


    再说了。


    以她对孙谨言那丫头那喜怒不形于色的淡漠脾性。


    以及那偶尔一瞥时眼中深不见底的幽光的粗浅了解。


    这绝对是个眼光高到天上。


    心思深沉如海。


    手段又厉害得紧的狠角色。


    若是让那丫头知道自己对老婆婆有半分不敬。


    那丫头的手段。


    赵桂枝激灵灵打了个寒颤。


    后颈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再也不敢往下想了。


    这份从天而降的恩情。


    必须像烙铁烙在心口上一般。


    牢牢记着。


    只有知恩图报。


    这条路才能走得长远。


    才能稳稳当当。


    土坯房里。


    那盏有些年头的煤油灯捻子被拨得很亮。


    昏黄的灯光在泥墙上投下摇曳的人影。


    灯下。


    李柱和李瑶兄妹俩穿着簇新的工装。


    带着工厂特有浆洗的味道。


    兴奋得脸庞红扑扑的。


    像是熟透的苹果。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


    争先恐后地诉说着城里的见闻。


    声音都带着一丝飘忽的激动。


    坐在炕头的李赵氏。


    那双因年岁而略显浑浊的老眼里。


    此刻却像是被投进了两颗星子。


    闪烁着前所未有的熠熠光彩。


    水光一点点氤氲上来。


    模糊了眼前孙子孙女叽叽喳喳的嘴脸。


    也模糊了跳动的灯火。


    她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上。


    每一条深刻的皱纹似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喜气给熨帖得舒展开来。


    笑意像水波一样。


    从微微湿润的眼底一直荡漾到嘴角。


    是许久未见的。


    发自肺腑最深处的欣慰。


    她心里头。


    跟磨得锃亮的铜镜似的。


    敞亮着呢。


    谨言那孩子。


    打小就跟她这个外婆亲近得像是亲娘俩。


    旁人或许不知。


    以为那丫头只是性子冷淡些。


    她却清楚得很。


    上次那丫头从城里突然跑回乡下。


    嘴上轻描淡写地说是散心。


    她当时就隐隐觉得。


    事情怕不是那么简单。


    那双过于平静的凤眼里藏着事儿呢。


    如今看来。


    那孩子心里头。


    早就装着一盘旁人轻易看不透的大棋呢。


    虽然自己这辈子生的几个孩子。


    就活下来这么两个。


    也没多大出息。


    可孙辈们却一个比一个争气。


    还懂得相互拉拔。


    彼此帮衬。


    她这老婆子。


    也算是几辈子修来的天大福气了。


    她比谁都清楚。


    谨言那丫头。


    对自己这个大儿子李建民一家。


    向来是面子情。


    淡淡的。


    不冷也不热。


    从未有过这般实打实的好处。


    这次肯下这么大的力气。


    费这么大的周章。


    拿出这样天大的好处。


    全是看在她这张老婆子的老脸份上。


    那孩子每次从城里回来看她。


    也多是安安静静地坐在她身边。


    陪着她说说话。


    给她剥几颗炒熟的花生。


    或者不轻不重地捶捶背。


    对屋里其他的人。


    多半是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孙谨言的舅舅李建民,果然是个雷厉风行的行动派。


    得了外甥女的准信。


    他一回到村子,连口水都没顾上喝。


    便一头扎进自家那几间土坯房里。


    那真是翻箱倒柜。


    恨不得把箱子底都给刮下一层来。


    不仅掏空了,自家这些年,牙缝里省下的所有积蓄。


    他还揣着那张被汗水浸透的老脸。


    跑遍了村里沾亲带故的几户人家。


    好话说尽,唾沫星子都说干了。


    这才东拼西凑又借来了几百块钱。


    下午,李建民将心满意足的李柱和李瑶送去了城里。


    赵桂枝端着饭碗进来时。


    脸上的笑容比往日里多了几分真切的殷勤。


    往日里,儿媳虽不曾短了,她的吃喝。


    却也只是应付差事。


    今日这碗米粥。


    却熬得又软又糯,入口即化。


    那碟小咸菜。


    也切得细细碎碎,清淡爽口。


    显然是特意顾及了她这老婆子不济的牙口。


    李赵氏捧着那碗散发着米香的温热米粥。


    小心地吹了吹。


    喝下一小口。


    一股暖流便从胃里一直舒坦到心尖尖上。


    熨帖极了。


    她眯了眯眼。


    心中更是笃定。


    看来,谨言那丫头。


    是真真切切地将她这个外婆放在了心尖尖上疼着呢。


    她得好好活着。


    把这把老骨头养得硬硬朗朗的。


    活得长长久久。


    她还得亲眼看着谨言那丫头。


    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生下那四个龙凤胎的金疙瘩般的重孙呢。


    乖乖。


    那可是四个啊。


    这天大的福气。


    旁的人家几辈子都求不来,想都不敢想。


    李艳芬那边也没含糊。


    她当即就从自己的私房钱里。


    先拿出了五百块。


    孙云策和孙云睿兄弟俩。


    也各自凑了二百块。


    于是,当天下午。


    在孙谨言那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小院堂屋里。


    八仙桌上。


    就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两千块现金。


    有崭新的大团结。


    也有带着明显折痕和油渍的零票。


    一沓沓的钞票。


    散发着各家各户不同的汗水与尘土气息。


    更带着一份无法言说的沉甸甸的份量。


    孙谨言穿着一件素雅的细棉布褂子。


    腹部微微隆起。


    她神色平静地坐在桌边。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身上。


    给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哦豁。”


    孙谨言纤长的手指轻轻叩了叩桌面。


    看着那堆钞票。


    眉梢几不可察地轻轻一挑。


    如水墨画般精致的脸上掠过一丝了然。


    她心里暗道,看来这大舅一家。


    比我想象中倒是要有些底子,也能豁得出去。


    这倒也好。


    省了我不少功夫。


    两千块现金稳稳到手。


    孙谨言心中迅速盘算着。


    如此一来。


    那张借条上的数额。


    就只剩下区区四百块了。


    她甚至能清晰预见到。


    依照李柱和李瑶进厂后每月雷打不动的工资水平。


    估摸着有个两三年光景。


    这笔账就能彻底了清。


    到时候。


    她肚子里这四个小家伙也该能送托儿所了。


    李瑶也能腾出手来。


    舅舅这一家子。


    人还算机灵。


    拎得清轻重。


    懂得感恩图报。


    日后当是一股不错的助力。


    孙谨言慢条斯理地将桌上的钱款拢好。


    仔细清点了一遍。


    然后妥帖地收进一个随身带着的布包里。


    她又让一旁的孙云睿重新取来了纸笔。


    孙谨言亲自执笔。


    那纤细白皙的手指握着粗陋的铅笔。


    却写出一手清隽有力的小楷。


    将原先那张两千四百块的借条当众撕毁。


    又重新写了一张只欠四百块的欠条。


    孙谨言将写好的欠条,递给李柱和李瑶。


    看着他们神色无比郑重地,一笔一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又颤抖着按下了鲜红的手印。


    “行了。”


    孙谨言将那张新的借条,仔细吹了吹墨迹。


    然后小心折好,也放进了布包里。


    这才抬眼看向一脸,感激涕零的李建民。


    语气平静地说道“舅舅,钱我已经收到了,数目无误。”


    她顿了顿,继续道。


    “剩下的事情,就劳烦您多费心了。”


    “赶紧去帮表哥和表妹把住处安顿妥当,也让他们尽快熟悉熟悉周边的环境。”


    “毕竟,明天他们可就要正式去厂里报到上班了,这可是天大的正事,可不能有半点耽误。”


    李建民连声应着,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


    他心里的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