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5章 保护

作者:是鲤鱼大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隔绝了外界的声息。


    李老爷子独自端坐在宽大的紫檀木书桌后。


    书房内光线柔和。


    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若有似无的鸡蛋清香,格外怡人。


    他苍劲有力的手指,轻轻搭在冰凉的扶手上。


    那枚粉玉色鸡蛋的极致滋味,依旧在舌尖丝丝缕缕地萦绕不去,回味悠长。


    一丝极淡的笑意。


    在他布满岁月痕迹的嘴角,悄然浮现,如同寒梅初绽。


    这个孙媳妇,孙谨言……


    他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


    眼底,闪过一抹深邃的思索。


    倒真是个有本事的。


    初见时,只觉得她容貌绝佳,气质清冷。


    性子却比寻常人家的小辈冷淡了些,不似那般热络活泼,刻意讨好。


    如今看来,那份清冷之下。


    藏着的却是一份玲珑剔透的心思,和不显山不露水的厉害手段。


    难怪承云那小子,一向眼高于顶。


    心思深沉,却偏偏对她上了心,还护得跟眼珠子似的,寸步不让。


    果然,不是什么池中之物。


    李老爷子端起手边的青瓷茶盏。


    揭开杯盖,氤氲的茶香。


    混着那若有若无的蛋香,更添几分悠远绵长的意境。


    他徐徐啜饮一口温热的碧螺春。


    目光落在窗外庭院中那株傲然挺立的腊梅上。


    寒冬腊月,朔风凛冽,唯它凌霜而开,暗香浮动,风骨卓然。


    这鸡蛋的来历,奇特是奇特了些。


    但谁家还没点自己的小九九?


    谁身上,又没藏着些许不为人知的缘法和门道?


    他活了这大半辈子,见过的人。


    经过的事,比这奇特的鸡蛋,可要复杂玄奇得多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有些事,不必刨根问底,看得太透彻。


    反而失了意趣,也容易伤了和气。


    只要这份“秘密”,这份“门道”。


    最终是对李家有益,对那几个冰雪可爱的小家伙有益。


    我便乐见其成,何必多加干涉?


    这是他作为一家之主的深沉考量。


    也是对孙谨言能力的初步,却又分量十足的认可。


    孙谨言今日这份“孝心”,他领了。


    这份“能力”,他也实实在在地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分毫不差。


    毕竟,她是他那四个粉雕玉琢,聪明伶俐的曾孙的亲娘。


    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比什么都实在。


    那四个小家伙,是李家未来的希望。


    是他晚年最大的慰藉和牵挂,是心尖尖上的肉。


    她弄出来的这些东西。


    无论是之前的那些新奇吃食,还是今日这般神奇的鸡蛋。


    最终受益的,不还是泽景他们几个小不点?


    老爷子心中明镜似的,看得透彻。


    她费心费力,图的是什么?


    归根结底,还不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吃得好些。


    身子骨长得更壮实些,将来更有出息些?


    这份心思,再正常不过。


    也再纯粹不过了。


    一个母亲对子女的爱护之心,是世间最本能,最强大的情感。


    她的一切,到头来,都会是孩子们的,是李家这些后人的。


    老爷子唇角那抹微不可察的弧度,又加深了几分,带着暖意。


    护着这几个小娃娃的娘,便是在护着这几个小娃娃。


    这道理,再浅显不过了,他岂会不懂?


    他想起方才李承云转述的话。


    孙谨言说这蛋金贵难得,要先紧着孩子和长辈。


    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舒坦,熨帖得很。


    不管她内里究竟如何盘算,至少在明面上。


    她做得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周全妥帖。


    这世上,又有谁,能比一个母亲更疼爱自己的亲生骨肉呢?


    老爷子微微叹了口气。


    眼神,却愈发温和慈祥,如同冬日暖阳。


    只要孙谨言,能继续把孩子们照料得妥妥帖帖。


    让他们健健康康,聪明伶俐地长大。


    她那些“小秘密”,“小手段”。


    在他这里,便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深究。


    甚至,他乐见其成。


    一个能干的母亲,对孩子们而言,是天大的福气。


    对李家这个大家族而言,亦是如此,助益良多。


    养鸡……


    老爷子修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光滑冰凉的紫檀木桌面。


    发出细微的“叩叩”声响。


    听着,似乎是件不起眼的小事。


    但能把这般寻常的小事,做出如此不寻常的门道来。


    本身就是一种了不得的本事。


    这倒是让我想起,当年在乡下根据地的时候。


    那些朴实的庄稼人,靠着几分贫瘠的自留地。


    硬是想方设法,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


    想到这里,他不禁微微一笑。


    眼中,闪过一丝显而易见的赞许光芒,明亮而温暖。


    这世道,终究还是能者多劳,勤劳致富,靠本事吃饭。


    孙谨言这丫头,瞧着不声不响,心思却活泛得很,是个有成算的。


    老爷子放下茶杯,拿起桌上那只小巧的竹篮。


    又从里面取出一枚粉玉色的鸡蛋,对着窗户透进的光亮细细端详。


    那温润的光泽,越看越觉得不凡,透着一股子灵气。


    这养鸡,倒也让她琢磨出了新花样。


    往后,指不定还能弄出什么让人惊喜的东西来。


    他倒有些期待了。


    年轻人肯动脑筋,肯花心思,总是好的。


    只要方向不错,便值得鼓励和支持。


    我李家的子孙,不能都是循规蹈矩之辈。


    也需要些有这般“巧思”和“能耐”的人,才能长盛不衰。


    这是为了李家长远的考量,深谋远虑。


    李承云从书房沉稳地退出。


    面色依旧平静无波,深邃的眼底却掠过。


    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松与了然。


    他手中提着那小半篮粉玉色的鸡蛋。


    脚步不疾不徐,透着一股掌控一切的从容与笃定。


    刚走到外间的回廊下,便见祖父的警卫员张海。


    身姿笔挺如松地肃立在一旁。


    张海是跟着老爷子,枪林弹雨闯过来的老人。


    办事向来最是稳妥可靠,口风也紧,深得信任。


    李承云脚步未停,径直走到张海面前。


    他将手中的竹篮递了过去。


    声音平稳无波,听不出丝毫情绪起伏


    “老张,这个你收好。”


    张海微微躬身,伸出那双布满老茧。


    却依旧稳健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了竹篮。


    入手便觉那鸡蛋分量不轻,与寻常之物截然不同。


    但他面上未露分毫异色,沉稳依旧。


    他并未多问一句,只沉声应道。


    “是,承云同志。”


    首长吩咐下来的事,照做便是。


    这竹篮里的东西,竟然是承云同志。


    从首长书房拿出来的,首长必然自有安排,无需他多言。


    李承云微微颔首,不再多言。


    他转身便迈开长腿,步伐坚定地朝着大院门口的方向走去。


    清晨熹微的阳光,透过廊柱间的缝隙。


    斑驳地洒在他挺拔的军装上,将他颀长的身影拉得愈发修长挺拔。


    出了总军区大院那扇厚重威严的朱漆大门。


    坐进停在路边那辆低调却不失气派的黑色轿车里。


    车门“嘭”的一声关上,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晨间的微寒。


    李承云才几不可察地,轻轻舒出一口气。


    紧绷的肩线,也随之放松了几分。


    祖父那一关,算是稳稳当当地过了。


    他心中暗道。


    唇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如蜻蜓点水,转瞬即逝。


    谨言这丫头,果然没让我失望。


    总有办法将事情办得如此漂亮,不着痕迹,却又直指核心,精准无比。


    用这几枚特殊的鸡蛋,不仅巧妙地化解了。


    可能存在的猜疑和盘问,还一举赢得了。


    家中最高决策者的明确赞赏与支持。


    这份精准的算计与对人心的拿捏,确实是她的手笔。


    也只有她,能做得这般滴水不漏,举重若轻。


    往后,她想在家里捣鼓些什么。


    只会更加名正言顺,顺风顺水了。


    而他,自然会为她扫清一切不必要的障碍。


    让她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想到孙谨言,那双总是带着几分狡黠慧黠。


    却又偏要故作,淡然无辜的明亮眼眸。


    李承云的心情便不由自主地好了几分,带着一丝愉悦。


    他的小妻子,总是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乐趣”。


    这种一切尽在掌握,又能看着她。


    在自己的羽翼下肆意施展的感觉,让他颇为上心,也乐在其中。


    汽车平稳地启动,悄无声息地汇入车流,驶向他的办公地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