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厨艺,他可是喜欢得很。
这正是拿捏他的好时机。
“哦?”
李承云挑了挑眉。
自行车微微晃动了一下,随即又稳稳地前行。
他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显而易见的期待和惊喜。
她的手艺确实不错。
李承云心头一热。
看来今晚有口福了。
他对孙谨言的厨艺一直赞不绝口,此刻更是充满了向往。
“那敢情好。”
他声音里透着愉悦。
“我可得好好尝尝,我们家大功臣的手艺。”
自行车轻快地行驶在回家的土路上。
发出“吱呀吱呀”的悦耳声响。
落日的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投射在坑洼不平的地面上,显得温馨而和谐。
空气中弥漫着乡间特有的泥土芬芳。
夹杂着淡淡的炊烟味道。
孙谨言知道。
她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修复魅魔真身,过上衣食无忧,随心所欲的好日子,指日可待。
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绝对的信心和掌控感。
而李承云,也同样期待着。
这个总能给他带来无穷无尽惊喜的小妻子。
下一步,又会给他怎样的“新挑战”和“新刺激”。
她身上的秘密实在太多了。
像一个深不见底的旋涡,吸引着我不断探究。
他心中暗忖。
但我喜欢这种探索的感觉。
她越是与众不同,就越让我着迷,越想将她牢牢抓在手心。
他对孙谨言充满了,强烈的探究欲。
以及那疯狂的占有欲........
养鸡厂的各项批文,李承云没费多少周折,便悉数办妥。
城郊那片地的租赁合同也签了下来。
白纸黑字,尘埃落定。
他没急着大张旗鼓地动工。
而是揣着那沓文件,回了趟李家老宅。
彼时。
李家老宅的书房内。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旧书特有的纸张气味。
李老爷子鼻梁上架着老花镜。
正专注地研究着一份摊开在黄花梨木大书桌上的军区内部参考简报。
阳光透过雕花窗户。
在他花白的头发上洒下斑驳的光点。
李父李卫国。
则身着家常的棉布衣衫,立于一旁。
手指着简报上的某处。
与老爷子低声讨论着什么。
神情略显凝重。
听见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李承云推门而入。
父子俩才暂时停了话头。
齐齐望了过来。
“都办妥了?”
李卫国看了一眼儿子手里的文件袋。
儿子最近在捣鼓养鸡厂的事。
只是没想到效率这么高。
李承云点点头。
将文件袋放在茶几上。
“嗯,手续齐全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父亲和祖父。
开门见山“爸,爷爷,我今天来,是想跟你们讨些人。”
李老爷子放下简报,抬眼看他。
镜片后的目光依旧锐利。
“哦?你要什么人?”
“你那些狐朋狗友,我可不认。”
老爷子语气带着一丝惯常的敲打。
李承云笑了笑,并不在意老爷子的调侃。
“不是他们。”
“我想请您二位帮个忙。”
“看看军中最近退下来的,因伤致残的兄弟。“
“有没有愿意,到我这养鸡厂来做事的。”
这话一出。
李卫国和李老爷子都有些意外。
李卫国眉头微蹙。
“养鸡厂?”
“你要那些伤残军人去做什么?”
“养鸡可是体力活。”
“爸,养鸡厂不全是体力活。”
李承云解释道。
“管理,安保,技术指导,甚至是一些相对清闲的文书工作,都可以安排。”
“我那养鸡厂,占地不小,基础设施改造一下就能用。”
“我打算,除了少数技术骨干,主要岗位都留给这些兄弟。”
李老爷子放下茶杯。
眼神深邃了几分。
“承云,你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一个养鸡厂,特意招揽伤残退伍军人。
这事儿透着不寻常。
李承云迎着祖父的目光,神色坦然。
“爷爷,这世上,最可靠的还是自己人。”
“这些兄弟,当年为国负伤,如今退伍,日子大多过得紧巴。”
“我们给他们一个安稳的营生,一份体面的收入,他们能不记着这份情?”
“这既是帮扶,也是为我们自己积攒人脉。”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我那养鸡厂,将来是要做大的。”
“不止是鸡蛋,或许还有肉鸡,甚至相关的深加工。”
“这摊子铺开了,需要的人手就多。”
“与其去外面招那些不知根底的,不如用这些信得过的老兵。”
“他们纪律性强,执行力也够,稍加培训就能上手。”
李卫国沉吟道。
“你的意思是,把这养鸡厂,办成一个退伍军人的安置点?”
“可以这么说。”
李承云颔首。
“但又不全是。”
“爸,爷爷,你们都是军人出身,军中袍泽情谊最重。”
“咱们家如今在军中的影响力,一部分也来源于此。”
“给这些伤残军人一个妥善的安置。”
“不仅能让他们感恩戴德,更能让那些还在服役的。”
“以及将来可能,面临同样境遇的兄弟们安心。”
“他们会知道,跟着咱们李家,哪怕将来有个万一,也不会被抛弃。”
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这叫阳谋。”
“我们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解决了困难,谁能说三道四?”
“其他派系的人见了,即便心里不舒服,面上也得赞一句我们仗义。”
“说不定,为了收拢人心,他们还得学着咱们做。”
李老爷子眼中精光一闪。
他明白了孙子的深意。
这小子,野心不小。
眼光也看得长远。
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养鸡厂了。
这是一个可以凝聚人心,拓展影响力的平台。
“你小子,”
李老爷子指了指李承云,似笑非笑。
“这算盘珠子,都快崩到我脸上了。”
“绕了这么大一圈,是想借着养鸡扬。”
“给你自己,也给泽景他们几个小的,铺路搭桥吧?”
李承云坦然承认。
“爷爷明鉴。”
“孩子们将来如何,现在说还早。”
“但有些根基,总得提前打下。”
“我不在军中,但咱们李家,不能断了这份传承和影响力。”
李卫国一直沉默地听着。
此刻也点了点头。
看向李承云的目光中多了几分赞许。
“这个想法不错。”
“伤残军人的安置,一直是军区的一块心病。”
“国家虽有政策,但落实到个人,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你若真能把这事办好,不仅是积德行善。”
“对你和我在军中的声望,也是有益的。”
李卫国话锋一转。
“不过,这事儿,军中其他大佬会不会有想法?”
“会不会觉得你这是在另起炉灶,挖他们墙角?”
李承云胸有成竹。
“爸,他们非但不会打压,甚至会支持。”
“哦?”
李卫国和李老爷子同时看向他。
“其一,我这是解决难题,他们乐见其成。”
“其二,我这养鸡厂,以后就是军属工厂。”
“我那多宝鸡蛋的名声,您二位也听说了吧?”
李承云微微一笑。
“谨言那几只鸡,下的蛋,如今在市里一些领导家眷中,可是稀罕物。”
“品质摆在那儿,不愁销路。”
“我想过了。”
“养鸡厂规模化生产后,这鸡蛋,完全可以成为军区后勤的特供产品之一。”
“买谁的鸡蛋不是买?”
“买咱们自己兄弟厂里的,质量有保证。”
“利润还能用来改善伤残军人的待遇,何乐而不为?”
“哪个军中派系会跟这过不去?”
“他们手底下,难道就没有需要照顾的伤残弟兄?”
李老爷子抚掌。
“好小子!”
“这一环扣一环,算计得清楚明白!”
“这鸡蛋,怕是要金贵起来了!”
李老爷子猛地一拍手掌,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好小子!”
“这鸡蛋,就是你打开局面的关键!”
“也是你将来站稳脚跟的有力保障!”
李卫国此刻也彻底回过神来,完全明白了儿子这番操作的深意。
这哪里只是办个小小的养鸡厂那么简单。
这分明是在下一盘深思熟虑的大棋!
以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养鸡厂作为支点。
撬动的,是人心,是人脉,更是李家未来的影响力!
“行!”
李卫国当即拍板,声音沉稳有力。
“这件事情,我和你爷爷会帮你留心。”
“军中确实有那么一批兄弟,因为伤病退下来,日子过得不甚如意。”
“你若真能给他们一个稳定可靠的去处。”
“也算是我们这些做领导的,为他们尽了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