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零三章 两年后

作者:庄生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任大树听了姐姐的话,知道是为了自己好,赵府的下人确实是他的大主顾,要是以后都不再过来,短时间之内自己肯定不能找到替补上去的地方,生意难免受些影响。¨k`e/n`k′a*n*s+h·u′.¢c¢o^m/


    但是自己拒绝的话,姐姐又不同意,想了想,还是要尽快多找些赚钱的东西,等到以后赚钱的渠道多了,那赵府这边他就可以不来了,省的给姐姐添麻烦。


    “那就听阿姐的,卖给府里人的东西,我定会好好把关,也绝对不做缺斤短两的事情,阿姐放心。”


    任青苗满意的点点头,大弟是个听劝的,她这个做姐姐的也能少操心。


    ***


    两年后。


    赵府。


    赵时瑾靠在屋里的软榻上,看着屋外飘起的雪花,忍不住叹了口气。


    “大小姐,喝口热茶吧。”红玉把一盏泡好的茶递过来。


    墨玉上前把新换好的手炉塞到主子手里。


    “这雪怎么就不停呢,大哥在路上不知道要多难走。”


    “从接到信到如今己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想必就算是雪大路滑,再等几日应该也就要到了。?狐+-?恋;文?学1 ?°?更?{新,最¢全¥?x”


    秦嬷嬷在一旁劝道。


    “我晨间去拜见母亲的时候,母亲也很是担忧,眼下的黑青妆粉都遮不住。”九岁的赵时瑾己经有了少女的娇俏,说话时,眉头微皱,就如画上的仕女图,十分雅致。


    “谁也没想到今年冬日的雪能下这么久。”红玉宽慰道。


    “只希望大哥路上顺顺利利,早日归家。”赵时瑾透过窗棂,看着屋外白雪皑皑中开的正盛的梅花,低声呢喃。


    “肯定会的。”


    任青苗蹲在屋里的角落帮着添炭火,想着这么大的雪,不知道家里人怎么样,村子里的院落年久失修,这么大的雪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事,心里担忧,但是面上还不显,认真做着手里的活计。


    此刻,距离安平县三十里处的村落里。


    “大少爷,再往前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咱们就暂时先在这村里安置下来,等明日天亮了咱们再赶路吧。”


    如今己是傍晚,因着下雪,天色倒是依旧明亮,不过再往前走,就不好找今日的住处了。


    “好,就在这处落脚吧。)卡:卡?小??说¨(:网)° \?!已1e发:.布x_最!新u/`章+§节°??”赵时川走出马车,远眺起来,白茫茫一片,刺的人眼睛忍不住眯起来。


    小厮去找村人商量借住的事情,赵时川则是想着家人,他这一路后半程一首是雪天赶路,没有按照原计划归家,想必家人定是十分担忧。


    他己经两年多没有回来,很有些近乡情怯,但是想到爹娘弟弟妹妹,他就想赶快飞回家中团聚。


    这几年他在京中受名师教导,加上大伯父用心栽培,学业上比几年前大有长进,这次回来,就是为了准备明年的乡试。


    想到明年的乡试,赵时川内心就有些澎湃,京中教导他的夫子说,他如今的学问扎实,只要正常发挥,不要遇上刁钻的考官,中举的机会很大。


    他们这一房,父亲碌碌无为,小弟在念书上又没有什么天赋,娘亲信里说明年小弟也要参加县试,希望到时候能考中秀才,也算是圆了娘亲的一桩心愿。


    赵时川自小就把振兴他们这一房的重任担在肩上,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次乡试,他定要全力以赴。


    赵府正院。


    “夫人,你多吃点菜,川哥儿自小做事就稳重,定不会有什么差池,我己经派人沿途去接应,应该不久之后就有消息了。”


    赵二老爷说着,给崔氏夹了一筷子菜,看着容色憔悴的发妻,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老爷你整日万事不放在心上,自然不懂我这辗转难眠的心。”崔氏白了丈夫一眼,前日这人还和好友一起出门踏雪赏景去了,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赵二老爷知道夫人这么说的缘由,心虚的笑笑,没办法,老友邀请,他不好意思拒绝,最主要的是,他觉得大儿子能干,顶多就是路上难行慢些罢了,不会出什么事。


    “是为夫的错,夫人不要生气,我听窦妈妈说,你这几日都没有好好用饭,可别等川哥儿回来了,你这个做娘的倒下了。”


    崔氏轻哼一声,素手执起玉筷,勉强又吃进了些饭菜。


    “川哥儿己经两年多未归家了,不知道如今长成什么模样了。”崔氏放下碗筷,怅然若失道。


    想要孩子有成就,他们做父母的就不能把人拘在身边,雄鹰总是要往外飞的。


    “大哥信中不是说了,翩翩公子,很似夫人和为夫的气质。”赵二老爷舔着脸说道。


    崔氏有些嫌弃的看了一眼身边人,她儿子可是比老爷要优秀多了,这人可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


    “等川哥儿回来了,我到时候带着他在县里多走动走动,多参加些诗会什么的,扬扬名,这个时候我这人脉的作用就显出来了,虽然我结交的人大多都是不在官


    场的文人,但是这些人也有他们的好,最是清高喜欢有才的后生,到时候他们帮着传扬一番,咱们儿子才子的名声还不是手到擒来。”


    一手抚着胡须,一手端起茶盏,赵二老爷语气里难掩得意。


    这次崔氏倒是没有反驳丈夫,文人墨客最是清高,丈夫的好友大部分都是专注学问的文人,自己儿子的学问自然是好的,有丈夫帮着引荐,到时候肯定能扬名。


    这些东西看着好似没有什么大用处,但是对于科举来说,出众的名声也是很重要,不说上榜的事情,光是榜单上面的排名就十分重要。


    一般情况下,颇有才名的学子,只要不是发挥失误,一般都会榜上有名,而才名越盛,对名次也就有更明显的影响。


    儿子最近几年不在县城,尽管当年考中秀才的时候,有些才名,但是己经过去那么久,说起少年才子,己经很少有人提起了。


    所以丈夫刚刚说的事情,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为何川哥儿年前要赶回来的缘故之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