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2章 秦始皇

作者:十年萤火照君眠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咸阳宫的玉阶被晨光染成金色时,驰道尽头扬起的烟尘已漫过渭水。


    百姓们自发跪在道路两侧,手里捧着新熟的麦谷、织好的锦缎,看见那面绣着“天下一统”的齐地大旗出现在视野里,山呼万岁的声浪瞬间掀翻了云层。


    “大王回来了!”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孩童们举着秦篆木牌奔跑,老人们摸着胡须落泪,连渭水畔的渔翁都停下了撒网,对着车驾叩首——这是咸阳百姓等了五年的景象,六国归一,王师凯旋。


    嬴政的车驾在宫门前停下,玄色龙袍上的金线在阳光下流转,他刚踏下白玉阶,赵姬便带着孩子们迎了上来。嬴扶苏捧着一件新制的朝服,声音清朗:“父王,儿臣已按礼制备好祭天礼服。”


    “嗯。”嬴政接过朝服,指尖划过上面绣着的日月星辰纹,“韩非呢?”


    “在博士宫候着。”李斯从人群后走出,手里捧着个锦盒,“和氏璧已打磨完毕,只等大王定夺印文。”


    三日后,祭天广场已人山人海。从六国迁来的百姓捧着各自故土的泥土,堆在祭坛下;博士宫的学者们穿着各色朝服,捧着典籍列队;王翦、蒙恬率领的禁军甲胄鲜明,戈矛如林,将广场围得水泄不通。


    辰时三刻,钟声敲响。嬴政身着十二章纹的衮服,头戴旒冕,一步步踏上祭坛。玉圭在手中泛着温润的光,每走一步,腰间的玉佩便发出清越的声响,与远处的编钟和鸣。


    “大王到——”内侍的唱喏声穿透云霄,广场上瞬间鸦雀无声。


    韩非捧着传国玉玺走上前,那方玉印由整块和氏璧雕琢而成,螭龙纽上的鳞甲栩栩如生,印面方方正正,只待刻下最终的文字。“大王,臣与博士们拟了四字——‘受命于天’,请大王裁定。”


    嬴政的目光扫过广场上的人群,韩王鬓角的白发,赵王紧握戈矛的手,田建捧着齐地泥土的虔诚,还有百姓们眼中的期盼……他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加两个字。”


    韩非一愣:“请大王示下。”


    “既寿永昌。”嬴政接过玉圭,指向天空,“朕受天命,统一天下,不仅要让当世安宁,更要让大秦传之万世——这印,要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广场上先是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李斯高声道:“请太史令刻印!”


    太史令捧着刻刀上前,在万众瞩目下,将八字刻入玉印。刀锋划过玉面的脆响,竟盖过了编钟的轰鸣。刻完最后一笔,他高举玉玺:“传国玉玺成!”


    嬴政接过玉玺,指尖按在那方方正正的印面上,忽然转身,面对天下苍生。旒冕的珠串在他眼前晃动,却挡不住那双睥睨四海的眼睛。


    “自今日起,”他的声音如洪钟大吕,“废除六国国号,天下共称‘秦’!朕,嬴政,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号‘始皇帝’!”


    “始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呼喊中,王翦忽然出列,单膝跪地:“陛下!臣请立郡县,废分封!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由陛下直接任免——从此,四海之内,皆陛下之土;率土之滨,皆陛下之臣!”


    “准奏!”嬴政扬声道,“李斯,即刻拟《郡县制》,三日内在全国颁布!”


    “臣遵旨!”李斯躬身应道。


    这时,博士淳于越上前一步:“陛下,臣以为,宗室子弟当封王,以镇四方……”


    “不必。”嬴政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周室分封子弟,百年后相互攻伐,天下大乱。朕的子弟,可食俸禄,不可掌兵权——大秦要的不是诸侯并立,是天下一家!”


    韩王忽然笑道:“陛下圣明。当年韩地分七家大夫,年年混战,百姓连安稳年都过不上。如今设郡,官吏由朝廷任命,税赋公平,百姓们都说,这才是真的太平。”


    赵王也道:“赵地的骑兵,如今都编入秦军,粮草由朝廷供给,再不用像以前那样抢邻邦的粮食——郡县制,好!”


    嬴政颔首,目光转向博士宫方向:“韩非,传朕旨意,将六国文字统一为小篆,由你牵头编《仓颉篇》,颁行天下。”


    “臣遵旨!”韩非躬身,“臣已让工匠刻好了小篆范本,三日内可在各郡学堂张贴。”


    “还有度量衡、货币、车轨。”嬴政继续道,“李斯,你督造标准量器,凡不符秦制的,一律销毁;蒙恬,监修驰道,以咸阳为中心,通达各郡,车同轨,马同速——朕要让大秦的马车,能从辽东直抵南海!”


    蒙恬高声应道:“臣定不辱使命!”


    田建捧着齐地的泥土上前,将其倒入祭坛中央的大鼎:“陛下,这是齐地的海泥,能种出最肥的庄稼。臣愿将齐地的农书与秦地农书合编,让天下农夫都能用上好法子。”


    嬴政看着鼎中来自六国的泥土渐渐融合,忽然道:“传旨,赦免天下罪犯,免徭役一年。凡参军将士,赐田一顷,免赋税五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欢呼声再次掀起,比之前更响亮。有白发老者哭着叩首:“活了一辈子,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再也不用躲兵灾了……”


    嬴扶苏走到嬴政身边,递上一杯酒:“父王,这杯酒,敬天下太平。”


    嬴政接过酒杯,却没有饮,而是将酒洒在祭坛上:“这杯,敬战死的将士,敬流离的百姓——从今日起,大秦无战。”


    礼官高声唱喏:“祭天礼成——”


    编钟再次奏响,禁军举戈齐呼,声震寰宇。嬴政转身走下祭坛,传国玉玺在他手中熠熠生辉。张良站在博士宫的廊下,看着那方玉印,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嬴政时,自己还在想着怎么刺杀他。而此刻,他手里正捧着新刻的小篆范本,笔画工整,力透纸背。


    “张公子,”韩非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陛下说,你算术好,让你去帮李斯编算赋税法——以后,天下的税赋多少,都要经你手算清楚呢。”


    张良的脸微微发红,却用力点头:“臣,遵旨。”


    回宫的路上,赵姬看着嬴政,轻声道:“天下已定,你也该歇歇了。”


    嬴政握住她的手,掌心带着传国玉玺的凉意:“母后,歇不得。海那边的流寇还在犯边,南边的百越尚未归附,还有沟渠要挖,学堂要建……这天下,刚打下来,更要守好。”


    嬴诗曼忽然指着宫墙上的新画:“父王快看!那是临淄的灯塔,那是咸阳的驰道,画师把六国的风景都画在一起了!”


    嬴政抬头望去,只见宫墙上的壁画里,长城蜿蜒如巨龙,驰道上车马奔腾,学堂里学子读书,织坊里女子织布……正是他心中的大秦。


    “李斯,”他忽然道,“让画师把这幅画刻成石碑,立在咸阳宫前。告诉后世子孙,大秦的天下,是这样的。”


    “臣遵旨。”


    夕阳西下,咸阳宫的金顶被染成赤红色。嬴政站在观星台上,手里摩挲着传国玉玺。李斯走上前:“陛下,各郡奏报已到,都说百姓们在学小篆,商人用秦半两钱交易,连百越的使者都求见,说愿归附大秦。”


    嬴政望着天边的晚霞,忽然笑了。那笑容里没有了往日的锐利,却多了几分沉甸甸的从容。


    “通知下去,”他转过身,龙袍在风中猎猎作响,“明年开春,朕要东巡。朕要让天下人看看,大秦的江山,究竟有多稳。”


    远处,博士宫的灯火次第亮起,韩非正带着学者们校对《仓颉篇》;织坊里,女孩子们在学绣新的秦旗;军营中,王翦和蒙恬在沙盘上推演着北击匈奴的阵法……


    张良坐在灯下,算着新的税赋账册,笔尖划过竹简,留下工整的小篆。他忽然抬头,看向观星台的方向,那里,嬴政的身影正与日月同辉。


    这一刻,张良忽然明白,所谓霸气,不是征服六国的锋芒,而是让天下人相信,从此真的有了可以依靠的江山。而那方传国玉玺上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从来不是空话——它是一个帝王对万民的承诺,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而此时正在房间里的赵姬。


    “叮,恭喜宿主完成任务——【六国归一】。任务奖励积分发放中。”


    “任务奖励:当前世界完整地图、高产作物种子以及培育技术、蒸汽机制造图纸,以及十万积分。”猫小统尾巴甩出金色光粒。


    听闻怀中猫小统的声音,赵姬笑了,终于等到蒸汽机了,等到时候蒸汽轮船造出来了,就去沉了那座岛。话说徐福啥时候出现啊,还等着那老小子找到那座岛呢。


    喜欢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请大家收藏:()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