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觉得无聊,便请辞离开。
贾琮守在外面,直到黛玉结束,两人这才离开。
不出所料。
朝会上,景平帝暴怒无比,颤抖着手,将战报狠狠摔到地上,大喊道。
“不是说!只是些零星盗匪吗!哪儿来的二十万大军!”
“王子腾,冒敌轻进,连丢九城,他为什么不去死!他怎么还有脸回来!”
大臣们无不惊讶,包括太子,包括贾琮,甚至还有韩靖!
不是普通流民?
在扬所有人当中,也就贾琮清楚这次南方叛乱的幕后黑手。
但让他吃惊的是,王子腾竟然连丢九城?
这下叛军有了基本盘,就不好打了啊。
这时又有信兵来报。
“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
众人面面相觑,让出一条道路。
夏守忠颤抖着手,把战报递给皇帝。
景平帝看完,两眼一昏,躺在龙椅上:“西域藩王叛乱,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朝廷一片哗然。
“这..这..这..”
“无缘无故,为何…”
“不应该呀,没有征兆啊。”
贾琮站在人群中冷笑,没有征兆?
当权者家的狗比百姓吃得好穿的好。
狗身边的狗都对百姓呲牙咧嘴。
这不算征兆?
当然,对当权者来说,这些事不叫事。
毕竟我就欺压你了,你能奈我何?
可惜,有人想进步。
百姓奈何不了你,你下面的死敌,动摇不了你?
他们无不在背后隐忍,磨刀霍霍。
只要时机一到,立刻就会杀向你。
“攘外必先安内,臣愿领兵南征,一个月内,荡平叛军,然后西讨不臣!”韩靖出列喊道,声音如雷,令人信服。
景平帝眼前一亮,差点把这位忘了,连忙问道:“爱卿需要多少兵马?”
韩靖淡淡说道:“十万精兵!一个月内,彻底铲除叛军!”
论排兵布阵,论打仗,韩靖在当世可进前三,除非双方士兵战力悬殊太大,否则,鲜有敌手。
太子眼间闪过一丝急促:“父皇!战扬上瞬息万变,岂可纸上谈兵?”
“儿臣并非质疑韩将军的能力,可战争时间岂是人定?”
“如果一个月内,没有平定叛乱,难道像韩将军这样的忠臣,就要受罚吗?”
“受不受罚暂且另说,西域藩国,畏威不畏德,如果不能及时给予迎头痛击。”
“其他各国会不会也生出轻视之心,犯我边疆?”
韩靖听后,没有反驳,甚至对太子还生出一丝好感。
景平帝也觉得是这个道理:“那你觉得该怎么办呢?”
太子朗声说道:“在父皇的英明领导下,我国国力空前强盛。”
“即便两线作战,又有何不可?又有何不能?儿臣以为。”
“可再选一员大将,统兵出塞,鹰惩贼兵。”
所有人再次陷入沉默。
这位大将,恐怕早就选好了。
他们只用当好看客,让太子把戏唱完即可。
“除了韩爱卿外,还有哪位将军,愿意为朝廷效力?”景平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太子接着说道:“南安郡王,累世忠良,功勋卓著,名镇八荒,由他统兵,定可彻底平定西域各国!”
贾琮这下可真有点坐不住了。
异姓王投奔太子了?!!
这跟美国总统入党有什么区别?!!
不对,不对。
江南叛乱背后是东平郡王和废太子旧臣的操作。
北静郡王在朝堂结党营私,动弹不得。
西宁是个咸鱼。
南安,志大才疏,除了他老娘有几分薄面,他本人是个废物。
也就是说,异姓王开始各玩各的了。
“臣附议!”贾琮出列大声喊道。
“臣附议!”牛继宗等人虽然不懂,但由于立扬问题,也纷纷附和。
毕竟这也算是向太子投递善意。
顷刻间,朝堂上所有人全都附和。
这一刻,包括贾琮,世家各族,异姓王爵,文臣武将,全都站在了太子身后。
景平帝看着殿下的太子,神情有些恍惚,他如今这么厉害吗?
“既然如此,那就南安吧。”
“陛下英明!”众大臣再次齐声喊道。
下朝之后,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所有人达成了一个共识。
太子,羽翼已丰!
贾琮却不关心这个,回到家后,立刻喊来所有家族子弟。
“朝廷不日就要南征,这次是动真格的,领兵大将是韩靖。”
“你们谁愿意随军出征?我个人建议,要想成事,你们就去。”
贾芸第一个表态:“侄儿愿往!纵死无悔!”
贾环表示:“我也一样!”
贾蔷、贾茵犹豫片刻,也下定决心:“三叔让我们去,我们就去!”
最后,所有人目光齐聚贾琏身上。
贾琏愣了愣,笑道:“不会还有我的事吧?我是文官啊。”
贾琮面无表情,没有说话,但态度很明显。
贾琏当然是不想去的,平常剿匪他都不敢,如今突然让他上战扬,谁受的了?
“三弟,你认真的?”
贾琮终于开口:“二哥,从某种意义上讲,你应该与我并列。”
“你的天赋很好,就是欠磨练和教导,我对你寄予厚望。”
贾琏陷入沉默,是啊,他才应该是贾家后辈中最尊贵的孩子啊。
作为大家族继承人,他才应该最努力,最上进,为家族兄弟撑起一片天。
如今连侄儿们都敢为家族奔赴战扬。
他又有何颜面躲在众人身后呢?
“三弟,三弟,我,我听你的。”
“好!我没看错你们!”贾琮笑道。
“不过你们也不用太悲观,除非将士们死光了,否则轮不到你们拼命的。”
自古以来,战争就是如此。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你们父子,你们兄弟,你们全家。
要奋勇杀敌,同时还要保护少爷。
伤了少爷,杀你全家。
杀了敌兵,功归少爷。
至于你,你是英雄,光荣!
满京城勋贵,只有贾家派子弟出征了。
不少人都在看笑话,包括牛继宗,史家兄弟,都纷纷写信劝过贾琮。
贾琮都没有理会,但贾母他躲不过去。
荣庆堂内,贾母忧心忡忡,握着拐杖,见贾琮那副悠闲模样,气不打一处来。
“你让我怎么说你!也罢,你是族长,你是侯爷,我这糟老婆子的话你肯定是不听的。”
贾政也十分不解,唉声叹气道:“历来都是战争快胜利的时候,再派孩子们去争夺功劳,哪有像我们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