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歌与易忠海等人紧锣密鼓筹备设备生产的同时,秦大壮也回到了秦家庄。他目睹了旱灾肆虐下村庄的惨状,土地干裂,庄稼大片枯黄,村民们满脸愁容。
秦大壮心急如焚,立刻将村里的情况告知秦歌。
秦歌赶快跟厂领导们开了一场会。秦歌说道:“杨厂长、郭厂长,我建议分出一批工人加紧生产打井设备。
旱灾刻不容缓。如果现在不抗旱,我们周边今年收成锐减不说,甚至还有绝收的可能。
到时候我们厂里没有粮食,工人兄弟怎么生产?怎么为国家做建设?所以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赶快生产打井设备,能抢收一些是一些。”
杨厂长跟郭副厂长,还有一些领导商量以后。同意了秦歌的决定,立马在厂里通知。
相应而言,秦歌也通知了宣传科和电影放映员下乡,迅速下乡宣传到轧钢厂来拉打井设备。
厂里没日没夜地正在加班,厂领导们都坐在办公室里,抽了一根烟又一根烟,谁都不敢回去,等待第二天周边村民来轧钢厂来拉设备。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完全亮透,轧钢厂门口就陆陆续续来了不少村民。
他们有的赶着牛车,有的开着拖拉机,眼神中满是期待与焦急。秦歌和厂领导们早早来到门口,指挥着设备的装车工作。
“大家别着急,都排好队,设备管够!”秦歌拿着扩音器大声喊道。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将一台台崭新的打井设备抬上村民们带来的运输工具。
村民们一边帮忙,一边对厂里的善举赞不绝口。
“多亏了你们轧钢厂啊,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咋办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感激地说道。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秦歌笑着回应道
随着一辆辆车满载着打井设备离开,秦歌的心中既有一丝欣慰,又隐隐担忧。
欣慰的是,这些设备能够及时送到村民手中,帮助他们抗旱;担忧的是,不知道这些设备能否在各地发挥预期的作用,毕竟旱灾的影响范围太广,情况也十分复杂。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秦歌时刻关注着各地使用打井设备的情况反馈。
有些地方传来了好消息,打井设备成功打出了水,庄稼得到了及时灌溉,村民们的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
然而,也有一些地方遇到了问题,比如设备在复杂地形下出现故障,或者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效率低下。
秦歌得知这些情况后,立刻组织厂里的技术骨干,分成多个小组,奔赴各个出现问题的地区。
技术小组不仅帮助村民维修设备,还对他们进行更细致的操作培训,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在秦歌和全体轧钢厂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打井设备在抗旱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周边地区的旱灾损失降到了最低。
这场与天灾的较量,不仅展现了轧钢厂的担当与团结,也让秦歌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
四九城周边的旱情得到了进一步缓解,老百姓们满心欢喜,每个村都派出代表,纷纷向轧钢厂送来了锦旗。
在这次抗旱行动中,轧钢厂提供的打井设备没有向老百姓收取一分钱。
双方约定,等粮食有了收成,老百姓可以以粮食的形式归还给轧钢厂,毕竟这些设备属于国家财产,并非某个厂或某个厂长能随意处置。
各个县城的县委书记也都纷纷撰写表扬信,呈递给上级领导。
工业部部长和农业部部长为此特意来到轧钢厂。
在会议室里,农业部部长紧紧握住秦歌的手,感慨地说道:“小秦啊,这次可多亏了你。大部分旱情都得到了极大缓解,虽说庄稼有所减产,但好歹不至于绝收,这次真得好好感谢你。”
秦歌连忙摆摆手,谦逊地说:“您太客气了,这还得感谢各位领导。
我不过是有点小想法罢了,要是没有各位领导从中协调,四九城周边的旱情也不可能这么快得到缓解。”
接着,秦歌又忧心忡忡地问道:“那周边其他城市、省份的旱情,有没有得到缓解呢?”
农业部部长点点头,说道:“当我们发现这打井设备确实能有效打出水后,就连夜开会,把你的图纸迅速下发,在各地推行你的方案。
各地都纷纷打来电话,对你表示感谢。小秦,你这次可是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啊!”
秦歌依旧摆摆手,认真地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时,农业部部长看着工业部部长,笑着打趣道:“要不把秦歌同志调到我们农业部吧,我觉得他在工业部有点屈才了。”
工业部部长一听,乐了,说道:“这怎么可能?拖拉机、小型旋耕播种机的推广,还有养猪场的兴办,哪一项不是秦歌同志上任后为工业部办的大实事?
就说这次打井设备,不也是我们工业部提供支持的嘛。你可别把手伸到我们工业部来抢人,秦歌可是我们的宝贝。”
杨厂长看着轧钢厂的墙上挂满了锦旗,一筐筐的表扬信堆在一旁,欣慰地笑了。
他感慨道:“我在厂里干了这么多年,为国家也做了不少事,但像咱们这次因为一件事收到这么多锦旗和表扬信,还是头一回。
小秦啊,多亏了你带了个好头,让咱厂为国家出了份大力。”
秦歌挠挠头,说道:“杨叔,您这就说笑了。这次哪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啊,分明是咱们全厂上下齐心协力的结果。”
杨厂长笑着拍了拍秦歌的肩膀,说道:“小秦啊,你来了之后,我可是天天在部里露脸。工业部有个领导快退休了,我嘛……”说着,杨厂长手指往上指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