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四章 计定空印案

作者:爱吃肉的天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一旁桌上是残羹剩菜,地上散落着不少空酒坛。


    目光扫过,朱元璋躺在龙榻上酣睡,朱标歪在自己旁边的软榻里,徐达则裹着被褥睡在地上,鼾声正香。


    一股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奶奶的!大明最顶尖的三位人物和自己喝酒拼了个五五分,而且自己还是最先醒的!


    这要是传出去,非得让蓝玉那老小子羡慕死不可!


    一个小太监最先发现凌澈醒了,悄悄端来水盆和醒酒茶。


    凌澈心领神会,知道里面三位醉得不轻,自己便轻手轻脚地到门外洗漱去了。


    不多时,刚秉也得了消息匆匆赶来。


    君王、太子、大将军三人难得如此大醉一扬,他自然也是小心翼翼,不敢惊扰。


    出乎意料的是,马皇后带着几名宫女也来了。


    宫女们手上都端着锅,看样子是给他们准备的早餐。


    “师父!”朱雄英一眼瞧见凌澈,欢叫一声便跑了过来。


    凌澈赶忙竖起手指“嘘”了一声。小家伙调皮地吐了吐舌头,收住脚步。


    凌澈向马皇后弯腰行了一礼。马皇后微微颔首,眼神示意了一下殿内,意思是别吵醒里面的人。她身旁那个约莫三四岁的小家伙(朱允熥),则瞪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凌澈。


    ……


    凌澈望着殿外这片空地,远处朝阳正冉冉升起,一股热流在他胸中激荡。


    “最近有没有好好练拳?”他轻声问朱雄英。


    “每天都练!”朱雄英用力地点着头。


    凌澈亲昵地揉了揉他的小脑袋,随即走向空地:“今天师父教你一门新的拳法!”


    迎着朝阳,凌澈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空气,然后——


    他缓缓活动开筋骨,拉伸四肢,做了一套奇特而充满力量感的热身动作(动作描写替代:?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是热身!”凌澈说完,紧接着长拳如箭般直出,另一只拳头迅捷地转肘前顶,前伸的手臂又瞬间侧拉成勾拳……动作刚猛连贯,虎虎生风。


    朱雄英看得入神,立刻走过去,学着凌澈的动作,一招一式认真练习起来。


    没过多久,殿门被推开。里面的三人——朱元璋、朱标、徐达,依次走了出来。


    看到凌澈正一丝不苟地教导着朱雄英,三人脸上都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马皇后送完早饭,便带着两个孩子离去了。


    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千百年来的规矩,她知道这三人必有要事相商。


    “锦衣卫,你打算怎么设立?”朱元璋喝了一口粥,开门见山地问道。


    一旁的朱标和徐达闻言,立刻正襟危坐。


    凌澈却不管不顾,端起碗,咕咚几口就把粥喝了个精光。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你是饭桶吗?”朱元璋看得眉头直皱,语气带着几分恼怒。


    凌澈见朱元璋脸色不对,赶紧放下碗,坐直了身子:“招人。招能信任的人,敢杀人的人,还得是有良心的人!”


    “不从军队里招?”朱元璋挑了挑眉。徐达和朱标也诧异地看向凌澈。


    “用不惯!”凌澈干脆地摇头,“初期我只要三千人。但招一个人,我要花十两银子!”


    话音刚落,朱元璋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不过沉吟片刻,还是开口道:“准了!”


    “这个病——”朱元璋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刺骨的寒意,“得除!!”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盖了鲜红印章的白纸,拍在桌上。


    朱标看到那纸,眉头微蹙,欲言又止。


    徐达则拿起来仔细看了看,脸色凝重——是空印文书!


    凌澈挑了挑眉,心下了然。


    明朝初年,官府依据“钱谷册书”核对地方财政账册。


    每年各布政司、府州县的官吏必须进京,向户部呈送账目,数据完全相符才能结项;若不符,则需返回任职地重新加盖印章。


    只因京城远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各地官员进京路途遥远,钱粮运输又常有损耗,导致账册和实物数据常常对不上,来回核定耗时费力。


    于是,官员们便养成了携带事先盖好官印的空白书册的习惯,以便在数目不符时随时使用。


    往年,朱元璋对此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今年,显然有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


    “咱派人去各地查访过了,”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压抑,“今年除了贵州等地水涝严重,其他地方都是丰收之年。可大多数地方的钱粮账目,却凭空减少了约摸五分之一!”


    他说着,霍然站起身来,目光如电扫过三人:“从第一年减少二十分之一,到第二年……再到如今的五分之一!年复一年,层层盘剥!这些钱粮,都他娘的进了谁的口袋?!”


    说完,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望向远处的天空,眼神复杂难明。


    徐达眉头紧锁,试探着提议:“陛下,不如……拉出几个罪大恶极的,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他很清楚,这空印案一旦彻查,绝非几个人的事。


    牵连的将是各地官员,上上下下,何止万人!朝廷,可还指望着这些人管理地方呢!


    “治大国若烹小鲜?病去如抽丝?”朱元璋猛地回头,语气斩钉截铁,“咱等不了了!抽了这么些年,他们非但没收敛,反倒越来越不把朝廷,不把咱放在眼里了!”


    凌澈抿了抿嘴唇,眼中闪过一丝冷光:“让他们都来京就好了。一波埋了!”


    “哦?”朱元璋猛地看向他,眼中精光爆射,“如何做?”


    朱标和徐达的目光也瞬间聚焦在凌澈身上。


    朱标的神情尤其紧张,在他看来,这可是上万条人命!


    “发一道诏令,”凌澈语速不快,却字字清晰,“就说今年收成不错,令各地主官回京述职。地方政务,暂由下级属官代为管理。同时昭告天下,三月份科举取士,所有进士皆可授官。”


    他顿了顿,看着三人,继续道:“以各地民生经济恢复情况为考核标准,排名前一半的官员留任原职,后一半降级使用。空出来的位置,正好由新科进士们顶上!”


    话音落下,朱元璋、朱标、徐达三人全都愣住了,随即眼中都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


    一石三鸟!妙啊!


    将涉嫌贪污的官员集中诱至京城,便于集中处置。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官位空缺由新科进士填补,无缝衔接。


    官员为了保住位置,必定全力搞好民生经济!


    “准!”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洪亮,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兴奋和激赏!


    他着实没想到,这个困扰自己多时的难题,竟被凌澈三言两语便给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朱标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


    但抬眼看到朱元璋那决然的神色,又瞥见对面的徐达正微不可察地冲自己使了个眼色,终究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意思再明显不过:陛下这次是铁了心要根除积弊!凌澈的法子不仅解决了后患(官员空缺问题),更是釜底抽薪。


    至于那上万的官员?大明如今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


    让那些寒窗苦读、出身寒微的学子上位,总好过让那些盘踞地方的世家大族继续肆无忌惮地剥削百姓!


    局面,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了!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