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距离杭州府不远,于是魏广德直接走陆路去的松江视察。
杭州府的事儿,虽然他话语权很大,但是总督巡抚都算是朝廷认命的封疆大吏,要削减人家的兵权,也不能朝廷一句话就定下。
魏广德离开前,把浙江九营都走了一遍,特别是防汛七营,魏广德对他们这些年坚守在钱塘江抗洪第一线表示慰问。
这几年黄河水势减弱,不像之前连年发大水,朝廷上下无不欢欣鼓舞。
都已经被黄河水患吓怕了,即便其中有潘季驯治水之功,最大的其实还是老天爷,没有在黄河中上游降雨。
大家很高兴,可魏广德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知道明朝历史,山陕一带连续干旱,千里田地颗粒无收。
此时辽东努尔哈赤作乱,明廷于是开征辽饷,对灾区赈济不及时,据说还在当地收取赋税,可不就整出个火药桶来。
魏广德不清楚黄河流域降水减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毕竟到闹出大乱子还有二三十年之久。
天有不测风云,根本看不到那么远。
但魏广德多少还是有些警惕。
好在,现在的大明已经在东番、南洋和缅甸建立了一定的统治,小冰河对大明的影响或许颇大,但靠近赤道,这样的影响只会减少。
不行,就把人口往那边缓缓转移,或者通过收集海外粮食直接运到北方就是了。
东番岛,安排个二三十万人应该问题不大吧,吕宋也送二十万人过去,再有旧港那边,干脆直接拿下苏门答腊岛,安置二三十万人,还有缅甸.
所有这些,魏广德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开始准备,主要是派人实地考察,确定可以移民的数量。
好吧,大明建国后好像就一直在不断移民。
先是安排人从东部移民西部进行开发,之后南人向被移民,进入辽东等地。
现在他又在策划把北人南移,迁往东番和南洋。
虽然耗费不会小,规模也很大,可大明朝廷已经对移民有了操作经验,无非就是翻看百年前衙门里的文书即可。
照抄作业,谁不会?
忽然,魏广德感觉外面马车停下来了,车外有随从小声说道:“老爷,松江府知府带松江府上下来迎接老爷了。”
“嗯。”
魏广德在马车里答应一声,随即随从拉开车帘,魏广德从马车上下来。
“学生见过恩师,恩师一路辛苦了。”
现任松江知府胡峻德是隆庆二年进士,那年魏广德参与会试,正是胡峻德的座师。
自然,之后胡峻德递了门生贴,算是正式入门。
胡峻德生于嘉靖二十年四月初八日,字明卿,号克菴,河南汝宁府光州人。
隆庆二年三甲进士第四十一名,授襄垣知县,同年改授任丘知县,之后有调任陕西道监察御史、东宫侍讲,滁州判官,苏州同知,现在松江府知府任上也做了两年。
松江府做为开埠之地,魏广德自然不会把这个位置让给旁人,肯定是安排自己人来此看着。
胡峻德科举成绩并不算好,但办事能力不错,深得魏广德看重,否则也不会当年去了襄垣,很快就改授任丘县。
第一个职位其实很重要,大县容易出成绩,小县就只能熬资历,差别大了去了。
“免礼,你我之间不必如此。”
魏广德脸上挂着淡淡笑容说道:“此番南下,主要是平息杭州府之事,顺道来松江府拜见徐阁老他老人家,他现在身体怎么样?”
徐阶,三朝元老,魏广德得敬着。
这次南下出发前,慈庆宫陈太后下了懿旨,还送了礼物让魏广德带着赏赐徐阁老。
这也是体现皇家不会忘记那些为国效力的老臣,是个做给外面人看的姿态。
“徐阁老身体尚好,这段时间就在华亭家中,恩师随时可以过去。
城里已经布置好一切,请恩师随我进城休息吧,学生身后都是松江府官员和士绅,慕恩师已久.”
胡峻德简短回答了魏广德的问题,就邀请他们进城,不过也没忘记把身后跟着来的人大致介绍下。
这些都是地头蛇,魏广德在松江府的产业还多得到他们的照应,魏广德自然是一副谦逊面孔示人,和他们相互行礼,算是打了个照面,这才随着进了松江府。
先去了临时征用的庄园休息,魏家在松江府有资产,但多是经营用的,小院子也有,但这类豪华的府邸却没有预备。
不过官府向来有征用大户府邸的习惯,每到需要安置的贵客,朝廷就会联络当地富商士绅,选一处府邸供其临时起居。
不像后世,很多地方建招待所安排领导居住。
“松江府开埠以来成绩斐然,朝廷很满意,宫里也很满意。”
进入正堂坐下后,魏广德喝了两口送上来的相差,这才对下方垂手而立的胡峻德说道。
“你坐下吧,不必多礼。”
似乎才发现般,胡知府还站在下面,这才指指左边的官帽椅说道。
接下来,胡峻德又汇报了松江府近几年的情况,魏广德更关注夷船来此商贸的次数和交易额,而不仅仅是大明商船出海的情况。
此时大明外贸属于严重顺差,海外进入商品极少,主要还是倭国特产和南洋矿产为主。
不过只有倭国折扇、倭刀等精品通过松江府入关,而通过长江水道和河运便利,南北物资集散于松江府,此地已经商贾云集,经贸发达,远超广州。
说起来,其实在月港兴起时,广州港凭借独特地位和历史渊源下,就能和月港平分秋色。
是的,别看都说大明禁海,但广州这地方名义上也是禁海,但有市舶司在,自然允许大明商人和海外藩国进行“朝贡”贸易,曾经几乎垄断大明的海外市场。
而其中利益,除少量通过市舶司运到内廷外,大部份税款都充入广东官府中。
张居正这次把广州纳入开埠之地,其实也是抢了广东官府的钱袋子充实国库。
除少部分既得利益者因为利益受损有不满外,其他大部分人倒都是默认了这个规则的改变。
毕竟,能获得利益的人太少,他们大多只能从官府分到一些福利。
而这些福利,有没有这部分进项其实都不影响。
反倒是因为广州正是开海,吸引两广、湖南、江西等地商人云集广州,商业更加繁华。
“听你说,从松江府驾船出海去倭国,距离更近。”
魏广德压低声音小声问道。
“确实,我也听人说起过,为此还专门重整了各部卫所和营兵。”
胡峻德开口答道。
以前对地理都不了解,看着倭寇肆掠闽浙,都以为那里距离倭国最近。
谁知道这两年松江开埠,更多的商船出现在松江府后,不管是大明海商还是夷船商人都说松江府距离倭国最近,交通甚是便捷。
为此,胡峻德还在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给京城魏广德写信告之此事。
“适当防备是好的,你做的不错。”
魏广德开口称赞一句,懂居安思危,这样的官员就很好。
看后世的民间版本地图,会以为倭国距离天津似乎更近。
但实际上那是投点不同导致的,地球是圆的,实际上很多距离不是平面地图上所显示那样。
“现在码头区可同时供多少商船靠岸装卸?”
魏广德关心起松江府码头的情况。
“初时十余条,现在可供二三十条海船靠岸。
因为还有许多内河河船来此,所以正准备在吴淞江口建造新的码头,主要供河船靠港用。
到时,这三十条大船泊位可全部停靠海船,装卸量还能扩大。”
胡峻德答道。
因为开海的缘故,大明各地已经对海运不再那么抵触和禁止,内陆商人的货物走河运运到松江府,而沿海商人则是海路直接往这里送,所以每天几乎都有海船抵港。
不止是浙江商人,还有淮安,甚至山东南部商人,也都是用海船把货物送到松江府售卖。
“崇明岛那边的泊位,你知道情况吗?”
魏广德忽然问道。
长江口崇明岛,朝廷在此建立了崇明守御千户所,而之前被南海水师向兵部奏报后,指挥权转移到南海水师,水师在此建立了军港。
现在魏广德知道松江府距离倭国较近,自然考虑将此地作为大明官军东征的出发地之一,另一路自然是山东登州水城出发。
调动的浙兵等部,在松江府上船,由南海水师护送出征,而北方大军则在山东登船,随东海水师出征。
不过倭国终究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国之一,这样的动作,朝廷也需要思虑再三,十分稳妥了才敢把消息透露出去。
于是乎,松江府就承担起安排商船前往倭国贸易,暗中把锦衣卫探子送过去的任务。
此次魏广德过来,就有向胡峻德暗示此事的意思。
问清楚松江府现在海港情况,魏广德就把有商船从松江府出航,每季一次的事儿告诉了胡峻德,只说是有商会找到他,希望能行个方便。
向倭国运送探子,自然不会告诉胡峻德,事不密则失身,魏广德不想把胡峻德牵扯其中。
不过运送到货物,魏广德还是提了一嘴,就怕港口巡检发现货物特殊而扣船上报。
到时候胡峻德知道是他说的船,能够放行。
前往倭国的商船,船上装载自然和其他海船不同,都是针对倭国市场准备的货物。
胡峻德一听,只是略微诧异就马上点头。
魏广德知道,他肯定以为这些船是他的,是前往倭国贸易赚钱的。
不过,实际上这船还真就是他有股份,不过控股的是锦衣卫。
作为特殊的衙门,锦衣卫也暗中掌握了几个商会,在分船引的时候拿到一两张,通过这层关系,他们的人也方便搭乘其他商会的海船出海。
毕竟,大家都是做生意的,和气生财。
“明白了,老师,以后我会照应的。”
胡峻德急忙答应下来,老师家的生意,肯定要照应,不仅会允许他们随时出航,还会示意下面的巡检,给这船最优惠的税率。
这年头没有报关的说法,也就是商人不会把自己船上运送商品的真实价格报给官府缴税,要官府自己判断。
因为非常麻烦,所以中国古代对海贸的收税,都是按照船只大小征收。
商人们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这笔税银从船上货物里赚回来。
这也算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做法。
实际上,月港已经在魏广德暗示下进行了两次加税,但是海商们依旧愿意承担,可见这笔关税对于船上的货物能带来的利润来说,真的不值一提。
而松江府则是直接照抄月港的做法就可以了,没道理月港商人能做好,松江府商人就做不到。
即便有规定,但下面的人也是知道怎么给自己谋福利。
稍微在登记的时候把船缩小一点,就可以让船主少缴税,而这部分他们会分润一些。
只不过这种事儿不可能做的太过火,控制权都是在官府手中。
胡峻德只要表示对税收不满意,下面就会马上控制一二,增加码头关税收入。
老师的税,胡峻德自然不能不收,但绝对不会多收一钱银子,给最大的优惠。
“来人,拿我的帖子,胡知府,你派人带路,送到徐阁老府上,就说我明日前往拜会阁老。”
正事做完,魏广德就吩咐道。
“是,老师,酒宴也准备差不多了。”
胡峻德急忙说道。
“好,我换身便服就出发,你先去安排人带路。”
魏广德喊人的时候,随从就有人拿着魏广德帖子站在门口等候。
魏广德换衣服,胡峻德也安排身边人给那随从带路,前往徐阶府上投拜帖。
不是给徐阶圣旨,只是太后让人挑些东西送去,自然不准备香案接旨什么的。
小皇帝朱翊钧也送了十坛宫廷藏酒,让送到徐阶那里。
这里既有徐阶功劳大的缘故,也有张居正的原因。
“这些年长江水患不断,你松江府地处出海口,也要加倍小心。
本身松江府水系众多,特别是黄浦、吴淞河势已成,就按照海瑞的办法治理。
如今松江府有这样的形势不容易,可千万不能出事儿。”
因为黄河水患暂时消弭,张居正把工部治水经费拿去修荆江大堤,朝中非议不断。
许多人都说张居正借此保自己老家而忽视长江南岸安全,不过张居正私底下和魏广德沟通,说目的只是为了隔绝长江和云梦泽联系,长期下去可将古云梦泽围成良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