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织:
见字如晤
此信展于君手之时,不知已是何夕?望君自别时以来一切安好。辞别时,总欲言了然忘情之说,念卿此后经年,岁岁安澜无忧,而于离别前,却犹有心绪未断。意中不舍,便从此道来。
锦书寄处,为缘中一面,缘终一面。
前日进京途中,听闻今年辞归山一带入秋早,如今大抵已是四野流金。
忽忆起三载之前,此山犹因连年烽火,春草难生,狼藉遍野,直至圣上明令荡平流寇,方才略显生机。彼时,你我二人同袍破阵,刃斩千里,意气不敛。旌旗之下,我曾答应过,要与子携手,定八方,封四海,不负河山不负卿。
奈向前尘纷纷,薪火轮回。未尽之红泪,注定交付于我手。
回织,不知相离三年,可还能够相认?
所思所叹之中,又见旧人,眉目如旧,而我飞蓬之身,却已不似当年。
一直欠着你的一句告别,如今成了永别。
回织,你可还记得木关南悠悠的笛声?
两年前你我二人夜巡时,行至南城墙下,恰闻得一首折杨柳。
玉笛声动处,最是断人肠。
良久,你方才道,若只折柳寄人,总难有归期;若故人有心,便自会携春归来。
阔别经年,终待得归时。
对不起,如今秋意正浓,春日难逢。
我又欠了你一个春天。
还记得那一年除夕吗?
那天夜市上,我哄着骗着你吃南边口味的菜。知道你不喜欢甜,但你笑着陪我闹的时候,真的很可爱。
你看,我都道歉了,以后记得要多笑一笑。
之前,你就总把自己逼得很紧。处理不完军务,断然不会休息。过去一年,你还是这样吗?只是,我大抵再也没有立场,坐在你身侧一整夜了。无言到天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火树银花处,流光映红烛,九十长安道,无处是归途。偌大的京华,还是容不得我。
对不起,回织,我其实明白,从一年前圣上言明之时,此局便已设下。
不安身,不归魂,不正名,命数难违。
我此去,不为君王,不为拜相,只求边关将士,可免于忧患;求闾巷之间,可寻得心安。天下变更,非一夕可就;而令奸佞不行,可一举扫尽。
回织,之前骗了你。
上一代人的恩怨,没有放过我。
我也未从放过自己。
这条路,我注定重蹈。
这条命,我必须认。
既命数已烂,便焚身祭世。
可是你,我放不下。
你是我留在人间的唯一理由。
但回织,这是我的宿命,不是你的归处。
我要你,活在荡荡乾坤下。你不要沾上血。
我想让你记得我,又想让你忘了我。我对抗得了举世之非,却不知道怎么面对你。
不觉间,夜将阑,烛将尽,信纸且满。
既然不能道再见,便留一句,幸会。
余以一愿付君心,映散一江雾。
不知辞归山下的梧桐,可又已是叶落归根时?
林萧声
写到这 有很多话想说
提一句 这篇是林萧声写给宋回织的信,具体写作时间是玉缘宴当晚
写的时侯真的在想,当时林萧声看着屋外满地的尸体,风里浸满血的味道,只能草草研了墨,在满是灰尘的桌面上落笔,内心会想什么。写的时候也在想,宋回织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现,林萧声自杀时无声塞进他怀中的信纸,在看的时候,手会不会发抖。
朝廷以为林萧声的顺从,是因为他们的遮天神力。
但他其实从一开始就明白的很,所谓生间为假,不过是对方让自己甘愿走向祭坛的幌子。
但他要走下去,因为他只有这一条路。
他要走下去,所以他一直和宋回织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
所以他在开篇时,只说见字如晤,不提展信舒颜。
林萧声完全明白宋回织,宋回织根本看不清林萧声。
全知视角,写的真的有点难受。
抱歉。
无论如何,萧声,若有来世,愿你冰心无尘,长乐未央。回织,愿你明心不寐,清欢相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番外·林中笺